幼小协同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幼小协同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

姓名:王晗冬

邮编236600单位:太和县县直幼儿园

摘要:对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并不只是在学习生活环境上发生了变化,幼儿的心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也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完善幼小衔接,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开展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幼小衔接的工作,在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更好的完善幼小衔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小协同;幼小衔接;措施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一年级阶段,根据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方面的衔接工作,让儿童在离开幼儿园后可以慢慢适应小学学习的过程。对此也需要针对于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深入探讨,结合多方面共同协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现状与问题

幼小衔接主要是幼儿从幼儿园的学习到小学一年级的成长过程,在学习方面从基础到系统的一个转变。幼儿园和小学是连续但是存在差异的教育阶段,任何一方存在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与各衔接主体衔接不当

首先是幼儿园的单向衔接,大部分教师认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该是幼儿园教师扮演主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责任,而这种想法并不全面,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是双方共同的责任。正是小学向幼儿园的衔接方式趋于表面,小学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才导致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学校的衔接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其次是家校沟通内容比较单一,大部分家长通过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但是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不仅如此也很少有教师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仅仅是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学生之间打架或者是学校要做家长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了,教师才会主动联系家长,实际沟通成效比较低。最后是小学与社区联系并不密切,社区丰富的资源也没有被挖掘出来。对于社区来说在幼小衔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小学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开放,小学也应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开展公益活动宣传,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小学生活。

(二)学生提早学习导致学习热情减退

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有些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家长为学生报名了暑假班,让学生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在开学后以为自己都已经学会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小学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没有先学习过的优势,而且还始终以为自己学习过这些知识,就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学习能力,对于知识也缺乏思考,并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

(三)急于求成导致学生厌烦学习

一些家长和教师在大班的最后一个月或者是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才开展衔接工作,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变化以及课程的深入与增多,一些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后出现害怕、马虎等现象,也逐渐在学习上感到困难。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也是多种因素的转变。幼小衔接需要着力解决学习方式的断层、社会节奏的断层等等。

二、幼小协同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通过保教结合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

对于幼小衔接工作来说,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日后进入小学的生活提前打下扎实的身心条件,也需要从幼儿园入学就开始。首先是做好保育工作。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保育工作,因此在幼儿阶段需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室内外的安全,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例如在幼儿的日常饮食中,需要生活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为幼儿设置合理的营养餐,在午休结束后也需要加餐,主要是提供水果,为幼儿补充维生素。除了在饮食方面,幼儿的日常运动也需要合理的设置,在上午的大活动中,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跳操的运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维护幼儿的规律生活。其次是完善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注意力有关,因此在进入小学之后,需要专注力助于学习。但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更多的是无意识,因此也需要教师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延长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且在学习中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更多的观察细节性的内容,才能更好的提升幼儿的专注力。最后是培养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在学习中的愉悦感,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依旧保持对于学习的热爱与积极。

(二)以幼儿园为中介家校为辅的方式科学衔接

首先需要确保幼儿园的教师能力;其次是在设置大班的教学活动中,也不能为了迎合一些家长就提前摄入过多的小学内容;最后是需要与家长还有小学保持联系。因此需要幼儿园邀请家长和片区小学的教师到幼儿园参观体验,了解大班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并积极参与幼小衔接的活动。不仅如此幼儿园还可以给家长提供各位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表,让家长和小学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幼小衔接工作。

(三)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促进幼儿的社会行为

幼儿园的良好环境也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室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功能区域,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手工活动以及读书活动等等,让他们可以参与不同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良好沟通。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在幼儿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后,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组织和协调日常生活的能力。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之间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提高幼儿对于彼此关系的靠近,教师也需要关心并理解幼儿,引导他们开展心理上的转变,也为他们的日常学习创造良好的沟通互动氛围。最后是教师也需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与玩耍的机会,通过这种集体活动可以提升幼儿之间的合作,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落实相关政策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首先是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内容,确保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参与幼小衔接,使得幼小衔接的各个主体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责,利用相关的制度去规范幼小衔接各个主体的行为规范,才能更扎实的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扩展学生格局。其次是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在目前的发展中,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得儿童感受到教育合力的影响,因此也需要对于衔接主体开展相关的培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此同时也需要国家积极宣传,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使得幼小衔接主体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优势,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后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比较低,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小学、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制定幼小衔接的计划。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提前编制幼小衔接的时间进程表;其次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好数据统计;最后是小学应该明确安排本校的幼小衔接工作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详细内容并持续跟踪整个活动进展。根据这些内容可以积极地向学校的幼小衔接工作提出合理细化的建议,完善下一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结束语

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幼儿可以做好足够的准备适应小学的生活,保障其学习顺利进行,因此也需要在幼小协同的背景下从实际出发,协同各方的教育力量,帮助儿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梅.幼小协同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61-163.

[2]刘曲,方红娣.“政校园家”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实践进路[J].早期教育,2022(43):8-11.

[3]林芳芳.新时代幼小科学衔接平台搭建的有效实施策略[J].智力,2022(26):171-174.

[4]谷小平.“双减”背景下区域幼小衔接的再认识[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Z1):29-32.

[5]谢文斯,吴慧贤,黎明蕙,等. 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幼小衔接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2022(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