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家园社之协同,望希望园之明天——家园社协同育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引家园社之协同,望希望园之明天——家园社协同育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练倩倩

身份证号:441481198710082741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这三种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如果这三种教育方式能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个对象形成教育默契,达成一种稳定且优质的教育合力无疑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家园社协同育人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幼儿多项素质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家园社协同育人的平衡,要科学划分具体的教育内容,要联系各种教育形式的主体,更要不断优化协同育人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园社协同育人;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

引言:幼儿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环节之一,发挥着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启蒙作用。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对幼儿本身以及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而教育按照不同的主体和形式分成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形式。这三种教育形式针对幼儿园教育达成共识并形成合力,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为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一、家园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家园社协同育人有助于促进幼儿园教育模式的优化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诠释,主要分为健康、艺术、语言、行为等六个领域。这六个领域对应着多种不同的知识和行为素质,需要充分体现在幼儿日常行为的全过程。通俗地说,幼儿掌握着六个方面的技能不仅要在幼儿园学习与生活中全面贯彻,更要在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灵活应用。仅仅依靠幼儿园一方的力量,很难实现对幼儿一切活动和行为的全面覆盖。而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便是针对这一问题,以教师为代表的幼儿园教育可以监督幼儿的在园活动,以家长为代表的家庭教育可以实现对幼儿家庭活动的全面指导,以相关部门或组织为代表的社会教育能够对幼儿的社会性活动产生影响。三种不同的教育主体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作用于三个不同的方面,最终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以辅助幼儿为目的的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进步,更有助于幼儿从中获得良好体验,实现个人素质的成长、进步与发展。

二、家园社协同育人的可行策略

关于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首先要科学掌握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教育平衡,还要科学划分家园社协同育人的具体教育内容,同时也要密切联系家园社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主体,确保沟通的顺畅,更重要的是系统性优化家园社协同育人的基本形式。

(一)科学掌握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平衡

科学把握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平衡主要是指在整个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始终找到这三种教育形式的一个平衡点。假设整体的教育工作量是一致的,那么就要根据这三种教育形式的地位以及幼儿的实际成长发展需求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教育比重,不能搞平均分配,也不能过于不平衡。本文对此提出的构想是“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次之,社会教育辅助”。之所以如此划分是考虑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时间是最多的,其次是在家庭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后则是接触社会层面的相关元素。时间是教育行为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拥有了充分的时间保障,各项教育计划方可得到全面贯彻。以勤俭节约教育为例,幼儿园要成为勤俭节约教育贯彻的主阵地,教师或向幼儿讲述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或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或专门召开各种以勤俭节约为核心理念的主题课程。

(二)科学划分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体是不同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内容也应当有差异。每一种教育形式都有着与之对应的最为科学的教育内容,宛如三位术业有专攻的工人,如果能选择与个人关系最密切、且最擅长的领域开展工作,不仅可以更加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对整个工作团队来说也是极其有利。因此,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划分具体的教育内容。对于这一情况,文章构思如下:各类科学知识的教育应当以幼儿园为主,这是因为幼儿园本身就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为主题的教书育人场所;行为习惯教育应当以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共同进行。这是因为幼儿行为主要包括在园行为和在家行为这两种,幼儿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所以行为习惯要以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形式为主;而规则教育主要以幼儿园和社会为主,这是因为规则在幼儿园中或在社会中对相关人员的主体行为往往有着很强的约束力,通过这两种教育方式贯彻规则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规则意识和生活规则意识。

(三)科学联系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教育主体

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过程中需要三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向着同一目标努力,才能取得和预期收益相一致的最终结果。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主体缺乏有效联系,甚至在教育计划制定方面并没有达成一致,很可能导致各个教育环节相互掣肘,便影响了最终的教学计划实施。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环节,更要保持密切联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方针的过程中能够达成一致。例如,幼儿园召开的某一次教育主题是诚信教育,教师就要提前和幼儿家长取得联系,明确本次的教育主题,特别是确保幼儿家长能够在家庭诚信教育方面向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强调的诚信教育内容之一便是真诚对待他人不说假话。在教师向幼儿强调这一点的同时幼儿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做好表率作用。例如,某位家长答应幼儿如果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一次拼图便会带领幼儿去吃肯德基,幼儿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家长也立刻兑现诺言。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家长在幼儿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更是和教师的诚信教育起到了非常良好的呼应作用。

(四)科学制定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是影响教育行为实施和最终教育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教育形式可以让教学计划更加顺利的贯彻下去,甚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教学计划本身的瑕疵,取得更加理想的实践教育效果。因此,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要以科学的教育组织形式为驱动,这是全面幼儿教育质量的一项关键。在密切结合幼儿年龄需求和阶段性喜好特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理论教育主要是利用机会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向幼儿讲解某些知识或道理,达到培养幼儿思维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目的。实践教育主要是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并感悟其中原理。例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以教师为代表的幼儿园教育首先为全体幼儿讲解了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各种故事,培养了幼儿对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基本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更有助于义务教育阶段招收基础优质生源冰确保教学方针顺利贯彻与落实。做好幼儿园教育是夯实教育事业的一个基础,更是向幼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必然性举措。对此,要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形式的密切结合,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长效教育机制,对幼儿综合素质的进步产生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普华,王振平,刘婷. “资源叠加区域互助”家园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3,(02):15-19+25.

[2]杨锐.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协同育人生态圈的构建——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幼儿园的实践[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2):25-29.

[3]徐东,彭晶,程轻霞.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幼儿园家园社协同育人的经验与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0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