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运用策略

杨锬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 湖南 怀化 419200

摘要:民间艺术是一种丰富的艺术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民间艺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本文分析了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意义,并从教学素材的选择、课堂鉴赏以及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渗透运用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美术学科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科素养的培育。新课标强调,衡量学生发展水平应当遵循灵活性、个性化的原则,而非采用硬性、量化的标准。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教学素材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理念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富含传统文化、情感内涵、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宝库,其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美术形式和美术理念的理解,更在很大程度上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深入发掘、充分利用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资源、美育资源。”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引入民间艺术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培养审美情趣。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源自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我国各地区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包括剪纸、泥塑、皮影、民间绘画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民间艺术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是激发创造力。民间艺术作品往往充满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具有显著地激发作用。这些作品源于民间,凝聚了世代相传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民间艺术的独特技巧和表现方式,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创意,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培养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舞蹈、戏曲等,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呈现出精彩的作品。在学习这些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技艺本身,还需要学会与他人紧密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从而提高沟通与协作的技巧。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的策略

(一)引入民间艺术资源,扩展美术课堂容量

教师按需选取。美术教材的容量相对有限,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美术的魅力,需要不断向外延展教学资源,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民间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具特色。以五年级上册“皮影”为例,在美术课堂上进行湖南皮影的绘画、简单的湖南皮影制作。使用仿皮材料,通过颜料上色、剪纸等工艺将小型的湖南皮影人物制作出来。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触、学习、制作、表演湖南皮影戏。除此之外,让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进行传统上的创新,自己构思故事、创编歌曲、设置角色、制作皮影、表演皮影。此举一是响应双减政策的落实,二是切实让美育完全渗透进小学教育。

学生自主了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巧妙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途径,深入了解各种民间艺术,掌握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技艺。以五年级上册“图画文章”为例。学生对色彩、纹样等美术元素兴趣较高,从拓展角度设计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湖南地区花布、扎染、手织壁挂毯等民间特色工艺品的相关信息,选择一类物品进行详细探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民间艺术品的符号和图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调查成果,从形态、工艺等方面了解本地区的艺术品的符号和图画特征。丰富美术认知,掌握当地民间艺术的相关信息。

(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意蕴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的鉴赏内容过于理论化,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缺乏实际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引入民间艺术资源,使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去欣赏、理解、感悟民间艺术之美。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要精心选择民间工艺品,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欣赏民间工艺品,仔细观察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特征,从审美视角辨析其美学价值,从人文视角把握其文化内涵,了解其制作工具、材料及巧妙构思。

以六年级下册“唱大戏”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湘剧”开展教学活动,首先,从湘剧人物形象的服饰入手,把握湘剧特色。如湘剧《拜月记》之《抢伞》一折中,王瑞兰的扮相,多身着闺门帔,为了暗示她因战乱而奔波逃亡的现状,在外系有白色飞裙,内衬有马面大裥裙,鞋为前段缀有彩色丝穗的彩鞋。头饰为古装头,饰有点翠偏风,及少量点翠泡子相呼应,体现瑞兰大家闺秀的身份。最后简单分析湘剧和其他剧种的区别,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人物的造型,服饰的色彩,了解民族地区的艺术特色。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组织民间艺术创作,促使学生创意实践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创意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能亲身体验和实践民间艺术,深入感受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创意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民间艺术创作中来。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动手制作、创新设计、表演等形式。

以六年级第4课“壶趣”为例,为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陶泥艺术的魅力,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播放视频讲述陶泥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历史,借助视频资源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动手实践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其次讲解酒壶、茶壶、油壶作品造型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种壶都是盛放液体的容器,属于同一种类,用途一致,为什么在造型上各不相同?不同的造型与功能之间有何关联?最后开展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合作设计3~5种不同造型的小型陶壶,分工揉搓泥条,一圈一圈从下往上盘筑成型,再添加壶嘴、壶梁等构件。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革新教学理念,筛选优质的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传承传统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云禧.基于民间艺术传承的小学美术草木染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9):168-169.

[2]吴美娟.民间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方式探索[J].新课程(上),2018(1):5.

[3]卢静.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运用策略——以竹编艺术及剪纸美术为例[J].天津教育,2022(4):3.

[4]倪逸逸.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应用[J].读与写:下旬,2022(6):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