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的实践探究

倪莎

加格达奇区育才小学1650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誉元素可以使学生认识美,体验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增设互动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创造空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掌握音乐知识,感知音乐内容,促进音乐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美育元素

引言

音乐课程兼具审美性与实践性。教师带领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能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多样的审美活动,让学生感知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去想象,调动学生的艺术情感,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

1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的意义

1.1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对其进行美育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小学音乐教学除了要教授给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还要通过音乐美的渗透和讲解帮助学生培养对艺术审美的意识、能力和素养,以此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在其中收获力量与启迪。

1.2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

小学音乐教师渗透美育,对正处于智力开发阶段的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教导学生欣赏美的过程也是在教育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体会音乐中作者的意境和思绪,促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感知音乐的情绪。它强调的是一种意境和感受,促使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音乐知识的学习中,这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1.3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中,学生将凭借认识美、理解美完成对音乐艺术美的感知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将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和谐的艺术创造环境,鼓励学生将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呈现出来,并借此逐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音乐艺术创造力。

2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倾向应用注入式教学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音乐教师将知识讲解作为教学工作重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呈现单向注入、持续灌输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备课期间提前将音乐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并将其以知识点的形式列在教学提纲上;在课程教学时,教师通过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呈现出来,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过程只关注音乐知识的注入,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学习情感、音乐技能等多种音乐素养的培养,“以美育人”的理念无法得到落实。

2.2教师未发挥现代科技的教育作用

目前,部分教师存在课程融合的教学意识,但在实践操作时出现困难。比如,部分教师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将其他课程内容生硬地灌注给学生,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再如,部分教师以书面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解答音乐知识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加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造成以上教学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导致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与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割裂,影响新课标理念的贯彻落实。

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的实践策略

3.1创设演说情境,增进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背后的有趣故事,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体验,能促进他们对作品内涵的感悟。教师以语言引导,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能使音乐作品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形象,让作品变得富有画面感。例如,在《捉泥鳅》一课时,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大家平时喜欢玩什么?你们知道乡村的孩子最喜欢玩什么?(教者出示泥鳅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大家有没有捉过泥鳅?教者向学生介绍泥鳅是一种常见的鱼鳅,常年生活在池塘、沟渠、水田的淤泥里,浑身滑溜,身上长满小斑点,有一对小眼睛,长着5对触须,个子虽小能耐却很大,即便是干旱时节也能钻入泥中生活,其肉质鲜美、富含多种蛋白质,深受人们的喜爱。捉泥鳅,通常是带着竹篓、勺子去捉,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捉泥鳅》。通过歌曲,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从哪些歌词中可以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教师以语言情境调动学生的聆听兴趣,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去感受音乐的情绪。

3.2开展唱跳互动,抒发音乐情感

音乐、舞蹈都属于艺术类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唱跳互动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在跳的过程中愉快地学唱,在唱的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音乐类型引导学生跳,以抒发音乐情感,使学生感知音乐内涵,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唱跳互动游戏,强化节拍练习、节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获取音乐知识,有效感知音乐之美,促进美育渗透。

3.3结合现实生活,感悟音乐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歌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拉近音乐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深入地感悟音乐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音乐教学准备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歌曲中的生活元素,将音乐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将歌曲主题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以问答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体会歌词内容,感悟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感受。另外,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开展相关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音乐之美。

3.4鼓励自主创编,激发音乐想象

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自主创编音乐。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预留想象、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变为具体的歌词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梳理、应用音乐知识,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创意,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音乐剧创编、表演活动,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有效感知音乐之美,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

3.5融合民族音乐解读,认知音乐美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进行教学,不仅是践行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认知音乐美的过程中了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认知,以此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知识获得全面提高和有效拓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为学生搭建审美的平台,引领学生参与感受、鉴赏、创作等实践活动,能拓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启迪思维、激发潜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祝倩.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5).

[2]朱柯霓.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5).

[3]高洋,丁湲旖.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音乐,202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