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3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龙金兰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新和小学  广东广州  510880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标志之一,不仅揭示了语文学习的重要规律,同样也为教师提出了指导建议,要求教师着眼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来精准制定教学方案,以确保能够体现丰富的学科价值。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作为基本线索,将核心素养育人特色完整穿插至语文课程体系当中,并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直观诠释了核心素养内涵。为此本文从单元整体教学入手,对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途径展开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提出有效的参考意见,助力语文课堂质量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途径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更新,进一步向教师诠释了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设计特征,强调教师深入剖析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从中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精准落点。如此才能够更好的统整单元信息线索,并基于文本之间的关联特点来实施有序、有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加强教材研读工作,同时结合先进教学手段来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应便于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设计工作,并推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解读

“单元”是按照一定发展规律串联起来的知识模块,通常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逻辑性以及关联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学习线索中发掘知识的深层内涵,并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通常强调教师从教材的宏观层面出发,去深入探索单篇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遵循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基本线索,将知识内容按照彼此间的递进关系呈现给学生。以便于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并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语言应用技巧[1]

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从教材解读入手,根据其中知识特点来审视教学内容、主题、目标以及活动的相关形式。从而确保能够迎合学生发展需求来不断优化课堂活动模式,并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引导对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以此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点

(一)遵循语文要素的编排要旨

“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开展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了教材中的学习技巧、语言知识、思维习惯以及实践能力等等。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生成对应的应用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展开单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来细致梳理教材中的若干知识训练点,并按照能力的形成规律来对其进行由浅至深的有序排列。确保学生能够在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语言技能,进而有效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如此才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有效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二)聚焦人文主题的情感内涵

相较于“语文要素”而言,人文主题相当于单元知识的暗线所在,并且是不同文本之间的衔接点。在引导学生感悟单元人文主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并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去对其中内容进行深刻感悟。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吸收单元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一并提高。为此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人文主题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以及多样性的解读诠释。确保能够帮助学生从单元内容中感知更加丰富的社会文化,同时形成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思维模式。

(三)体现能力发展的训练梯度

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根据语言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使学生不仅能够正确理解学科知识特点,同时也能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来对知识进行使用创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梯次,确保能够以此作为基础来设置合理教学活动,以便于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螺旋上升。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以及年龄特征入手,将单元训练的重点知识内容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排列出来。以便于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并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任务[3]

(四)把握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大单元当中,每一篇文本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以及思想要素都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单篇文本内容虽然看似是独立个体,但实际上却与其他文本材料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单元知识框架。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教材的课后练习、习作任务、单元导语以及“泡泡图”等材料入手,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使用巧妙的知识呈现手法将其整合为前后贯通的有机整体。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内化课堂学习经验,并基于宏观角度去发掘知识点间的递进规律。从而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途径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年级册第单元为例,讨论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大单元设计的具体途径。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前期分析、目标设定已经活动配置等多个层面入手,将语文核心素养完整嵌入到单元教学活动中,以便于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顺利完整单元知识的深度整合[4]。主要设计思路如下所示:

(一)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环节主要强调教师从教材、学情以及方法等多个层面入手,寻找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以及生成线索。确保能够按照合理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如:

1.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册第单元中,教材中给出了《古诗词三首》、《燕子》、《荷花》以及《昆虫备忘录》等四篇课文,单元习作任务为《我的植物朋友》。根据文本的编排特点,不难当发现单元知识主题主要以事物描写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来深切感受自然万物的独特魅力,并学习文章中的优秀写作手法。与此同时,在单元导语中提出了“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并确定了单元人文主题为“可爱的生灵”。由此可以明确单元的主要技能训练集中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出事物特点,并能够通过文章来感受自然美景,从而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思维逻辑、审美理解等核心素养进行培养[5]

2.学情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是通过教师单向灌输来帮助学生掌握,而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为其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来深化学生感悟,以此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因此在进行单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此前的学习经历以及当前认知特点来系统分析班级大致学情,以便于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来设置合理的课堂任务。

首先从学生认知特点来看,根据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所描述,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进行转化的阶段,也就是能够透过事物表现去思考其内在联系,进而生成抽象的学习经验;其次从学习经历来看,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活动中已经初步接触了有关景物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并通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了解描述景物特点的具体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迁移,使学生能够依靠现有知识经验来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探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6]

3.方法分析。方法分析要求教师从教学重难点入手,围绕教材知识内容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并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该单元教学活动中,通过单元语文要素向师生提示了阅读写景文章的有效方式,即“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而小学生虽然想象能力出色,但是对信息的抽象能力较弱,难以有效理解文字中传递的丰富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借助情境创设、思维发散、联系现实等具体手段,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水平;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词学习一直是其主要学习难点,通常无法准确抓取意境来感知作者塑造的情感画面。故而需要教师进一步将抽象语言转化为直观场景,以便于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诗词作品中对自然画面的描绘方式。由此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并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二)目标设定

在经过全面分析之后,教师需要正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以此为为基础来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以确保能够遵循知识发展线索来精准执行教学计划,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有效提升[7]。在年级册第单元中,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目标设定:

1.语言技能。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正确解读“凑”、“”、“、“胀”生字词描绘出来的画面,并根据字义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捕捉事物的主要特点,并用正确的写作技巧将其表达出来。

2.思维逻辑。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与想象能力,却正确理解文章描绘的不同景物画面。并通过对文章信息的串联整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燕子、荷花等事物的各自特点。

3.审美创造。根据作者刻画的文章情境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作者在创作时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同时标记出文章中关于景物特点描写的语句,分析这样的表达技巧有怎样有点?

4.文化理解。结合教材注释以及课外工具书来正确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内容,同时找出其中描写景物特点的诗句,借助古今对比来分析诗词语言表达方式,进而有效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活动配置

教师需要结合前期分析结果与教学目标来进行课堂活动配置,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引导,并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获得有效提升。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1.微课预习。单元知识含量较大,教师需要采取多课时划分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系统探索文章,并逐渐掌握教材文章内容。为此在每堂课正式展开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采用微课预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信息,并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资源来感悟文章情境。以确保能够奠定课堂的良好基础,并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在进行《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的方式,将古诗刻画的“

早春美景”、“万物复苏”、“山涧行舟”等画面呈现出来,同时配合对应的音乐旋律来帮助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并思考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生动呈现出了景物特点?是否可以用其他字眼代替?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也借助直观参照来帮助学生感知语言,从而为课堂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8]

2.问题导入。在回归线下课堂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更多使用规律。为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来为学生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线索,以便于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把握有关景物描写的技巧,对文章中的优秀语句进行鉴赏。如在进行《燕子》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导入问题:

(1)你再现实生活中,见过燕子在空中穿梭的景象吗?能否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幅场景?

2将文章中关于燕子描写的语句标记出来,讨论根据作者的描写能够在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

3)文章中作者分别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来描写了燕子,两次描写中分别抓住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同时在动与静的描写中,作者对于画面的塑造采用了哪些相同技巧?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相关经验有机整合在一起,并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学习线索展开课文的深入阅读。因此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并更加真切的把握文章语言特色。

3.群文阅读。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同时还需要运用现有知识技能来对文本展开自主探索,并从中发掘丰富的知识信息。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经验,并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在完成单元文本的初步探索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视角重新提高至单元整体层面,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来进一步对文章进行分析探索,以便于能够实现知识经验的汇总再造。如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将《惠崇春江晚景》与《荷花》展开对比阅读,并分析文章中关于景物的描写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其各自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以此帮助学生加深文化理解,并进一步感知语言的表达特点。

4.语言实践。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任务,以便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如:

(1)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列出本单元四是按照哪些顺序、方法以及技巧来进行景物描写的?

(2)回顾《富饶的西沙群岛》与《海滨小城》这两篇文章,任意使用本单元出现过的一种动静描写技巧来对其进行改写。

(3)运用本单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写一处景物,并与同伴进行习作互评与修改。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设计的有效教学措施。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紧密围绕教材编撰特点,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形式进行有效调整。以确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嫄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寓言教学革新 ——大单元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8):32-37.

[2]潘若兰.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12):23-27.

[3]黄瑞娜.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阅读教学探究[J]. 读与写,2020,17(21):130,133.

[4]吴丽成,王晓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计策略研究 ——以统编教材第二学段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4(1):3-9.

[5]傅彩虹. 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探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3):19-21.

[6]龚雪霜.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教学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8-21.

[7]孙琰. 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14(8):68-70.

[8]陈艺斌.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导学实践——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