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单元教学模式助力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以潼南区柏梓镇小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双减”之下单元教学模式助力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以潼南区柏梓镇小学校为例

袁程

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小学校   重庆潼南  402660

摘要:减负提质是“双减”政策的目的,在此政策的指引下要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关键在于保证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以及“双减”政策提质减负的要求,笔者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1+2+3”单元教学模式为驱动力,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为“双减”政策真正落地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减负提质;单元教学;教学质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一、研究背景

在目前的一线课堂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被延用。尽管许多学者倡导杜威的“新三中心”理论,倡导教学改革和创新,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许多教师不能完全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学校课堂上,“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双减”政策的出现也没有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反而让一些学校及教师手足无措,与减负提质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螺旋式”编写特点可知,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头脑里其实已经有相关的经验,加之学生掌握新知往往要经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因此,构建单元教学模式,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并在头脑里构建起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单元教学模式是落实减负提质的有效驱动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构建“1+2+3”单元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单元教学模式提倡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材的处理上要纵观全局,研究不同年级教材之间同一个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班展开实践研究,提出“1+2+3”单元教学实践模型——即1个“明确”,2个“制定”,3个“教学步骤”。如下图: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单元教学指导方向

以笔者所教的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为例,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读法、写法,还借助人民币、长度单位、图形等方法初步认识了小数,知道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系统地的学习小数,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充。在教学本单元之前,笔者先利用几分钟课堂时间了解学生对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掌握情况,再在课后仔细研读2022年颁发的新课标、教参、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单元教学设计是单元教学的重要一环

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学校成立各学科研修小组,通过四年级数学研修组集体备课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情况,各个教师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争取做到在教学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单元教学的实施

笔者在课堂上实施教学之前,会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利用任务倒逼学生去预习、自学,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调整,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以《小数的意义》为例,在上课之前,笔者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之前学过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本课的新内容吗?”学生经过回忆发现,在三年级学过0.1=1/10,0.01=1/100,小部分学生迁移能力较强,会很快得出0.001=1/1000。然而,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早已对之前的知识印象不深,所以,笔者在得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后,利用几分钟时间复习旧知,再引导学生搭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来进一步探究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单元教学模式中,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助力单元教学模式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碰撞出新的火花,成为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为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困境,为实现“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目标,笔者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技术与“1+2+3”单元教学模式融合,在单元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利用互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助力“1+2+3”单元教学模式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丰富教学手段,提高预习效率

语言、文字、书籍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生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转换成一些趣味小游戏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增强预习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发现,假如直接在黑板上呈现单调的数字算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笔者将预习内容与网络视频资源结合呈现给学生。小明摘苹果,答对一个问题就能摘下一颗苹果,比一比,谁能帮小明摘得最多的苹果?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感受到竞赛的乐趣,又找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2.利用大数据,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在预习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预习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学生的预习情况会通过互联网实时反馈给教师,并且会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教师。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再根据预习情况对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实时调整,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以《乘法运算律》为例,在上课之前,笔者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加法运算定律都有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如何应用?乘法有没有这些运算定律呢?”学生经过回忆发现,之前学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少部分学生能很快回答出三个问题。然而,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早已对之前的知识印象不深,所以,笔者在得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后,利用几分钟时间复习旧知,再引导学生搭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来进一步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逻辑能力

在进行教学过程时,教师要思考促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可行方式,改变与创新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升逻辑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变形的面积》时,难点是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求面积。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感受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抽象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提升逻辑能力。

三、小结

总而言之,要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实现减负提质,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小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模式,以单元教学模式为驱动力,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保障学生既能轻松学习,又能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丙显.“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5):109-110.

[2]曹越洋.“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调整[J].新教育,2022(11):7-9.

[3]高子林.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8(2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