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六维“创优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六维“创优模式研究

作者: 母丽娜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优提供了方向,按照“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围绕思政课课程建设六个基本要素,提出“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六维”创优模式,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最新动力,从而充分展现“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大作为。

关键词:大思政课 思政课 创优

作者简介:母丽娜(1981-),女,硕士研究生,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来源:本文系202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六维“创优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2024005)的成果之一。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与优化。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 “大思政课”建设提出了22条系统的建设举措。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优,提供了抓手,本文以“大思政课”为理念,遵循“大思政课”的建设标准,分析“大思政课”的科学内涵,围绕思政课课程建设的理念、资源、课堂、师资、方法、评价六个基本要素,提出“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六维”创优模式,为 “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大作为做出有益探索。

一、“大思政课”科学内涵

所谓 “大思政课”,简而言之,即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格局。通过资源要素的大调配、体系结构的大调整,促进思政教育要素的高效整合,实现思政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大思政课”建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1]它是在传统思政课的基础上,对思政课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归根结底就是思政课。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思政课,“大思政课”核心关键在于其“大”,大思政课的“大”从大理念、大资源、大课堂、大师资、大方法、大评价六个维度来理解,各维度异曲同工,共同致力于“大思政课”铸魂育人。[2]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六维”创优模式构建

(一)坚持整体系统,树立协同科学、目标清晰的大理念

“大思政课”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多方面内容的整体系统。因此,应将“大思政课”置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学校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和布局。大思政课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推进。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大思政课”的建设水平和效益。大思政课要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调动所有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全员育人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也包括社会人士等各方力量。全程育人要求思政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从入学到毕业,不断线、不放松。全方位育人要求思政教育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等各个方面,不仅局限于课堂教育。通过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等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视野。总之,“大思政课”视域下,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科学的态度、更明确的目标来推动其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统筹思政资源,建设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资源体系

统筹思政资源,建设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大思政课”资源体系,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以加强与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高校可以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在线课程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鼓励教师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同时,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课堂,分享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思政课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拓展时空维度,构筑纵横贯通、多维立体的时空大课堂

针对传统思政课局限在学校场域的问题,“大思政课”可以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纵横贯通、多维立体的时空大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建设在线课程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互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

VR技术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虚拟实践学习体验。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真实情境,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加强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的合作,将思政课教学延伸到校外。通过实地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实践和行业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四)坚持内外并举,建设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育人大师资

“大思政课”建设大师资坚持既要注重内部培养,又要加强外部引进的方针。内部培养: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应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外部引进:高校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工作者等,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这些外部引进的人才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升教学实效,创新多样融合、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

“大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面性和实践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从具体方法来看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特点灵活采取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任务驱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聚焦立德树人,构建导向明确、开放科学的评价体系

“大思政课”要构建导向明确、开放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以及建立开放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思政课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政课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裴帅. 高校“大思政课”资源整合与实践探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6).

[2]吴增礼 高美月.何以为“大”:“大思政课”科学意涵的多维探讨[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