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张成龙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推广,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小学体育教师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让原本可能单调的体育课变得活泼有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将探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良好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儿童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及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过分重视文化成绩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一些学校和父母并没有太多地关注体育活动,在制订课程表的时候,有些小学擅自减少体育课的学时,以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并且在临近期末时取消体育课,以开设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这样,不但使得小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的体育锻炼非常有限,并且过于丰富的文化课程安排也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部分家长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在课余时间中报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活动,使孩子在课余时间中只能过多地关注于学习和作业,并不能投入足够的经历给体育活动中。这样长期下来,不仅会使孩子的运动能力下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而且过多的学业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运动兴趣不足

许多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并不了解,缺乏运动意识。对体育运动的印象仅仅是“做游戏,做运动”,教师也总是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做动作,学动作”。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足,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出现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小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体育活动本是学生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使用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就容易使学生丧失运动兴趣,压力和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

(三)运动习惯不良

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基本不运动。造成这样的不利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和家长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识不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下,学生无法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较单一,且不注重创新。教师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将本应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局限于“做热身运动”“跑圈”“自由活动”等,使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难以提升,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也难以养成。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身体素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所以,体育老师可以将体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此来缩短学生和体育活动之间的差距,让他们的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有趣。如今,资讯科技已经相当先进,因此,体育老师可以充分运用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更多的机遇,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体育及其有关的运动项目,从而使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加强体育的课程管理

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课中将体育和健康相结合,利用体育课实践加强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融合,并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然而,在我们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被语文、数学等人文科目所占据,因此,在校园中,学生的体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另外,一些体育教师对课程的管理比较宽松,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空闲时间过多,变成了一门休闲课。因此,体育老师要强化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在体育课的时候,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此外,教育部还应该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既要注重文化课的分数,又要注重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体育科目增加到平时的考试成绩,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运动体验

1.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已然习惯于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体育运动,学习体育动作,但忽视了学生的运动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增加难度:设置不同的障碍物或限制条件,如在狭窄的区域内运球、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运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数量的运球等。这样可以增加运球的难度,提高参与者的挑战性。

2.引入竞争元素:将参与者分成小组或两队,进行对抗性的运球比赛。可以设置时间限制,看哪个队伍能够最快地完成运球任务。或者设置得分规则,根据运球的准确性和速度给予相应的分数,最终得分最高的队伍获胜。

3.增加趣味性:在运球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如使用特殊的篮球(如发光篮球、音乐篮球等),或者在运球路线上设置一些小游戏或挑战,如投篮、传球等。这样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参与者更加投入。

4.提供奖励机制:为参与者设置奖励机制,如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小礼品、积分或勋章等。这样可以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动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活动。

5.设计多样化的运球路线:设计不同形状和长度的运球路线,如直线、曲线、环形等。这样可以让参与者在不同的路线上进行运球,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篮球运球活动更加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无限动力,使学生在接下来的体育活动中表现更积极,逐渐形成良好的运动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师也应不断地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正视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慧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教育教学论坛,2023(1):121-124.

[2]刘秀莲.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2021(3):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