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施晓晚

经济技术开发区力行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近年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国家在重视学校美育的同时树立了美育的学科融合理念,语文承担着重要的美育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通过识字、阅读和作文,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审美知识,初步具有对文字、语言、文章的审美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课文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得到美的享受,获得审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关键,在于将美育目标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中,这将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1美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1.1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美国知名教育理论大师巴班斯基强调,美的环境是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要素,他视审美元素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对于强化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语文阅读教学以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的人文魅力。要达成教学目的,单纯的理论传授或机械的知识输入并不足够,教师需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如通过生动且引人入胜的阅读教学,挖掘并强调阅读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领略文字中的美感,体会词汇的精妙之处,洞察句子的深意。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升学习热情;通过温馨的话语引导他们参与文本的朗诵活动;同时,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与内容相匹配的美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在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中体验美,从而显著改善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1.2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艺术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它在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发布的《关于深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策略》强调了基础阶段学校的重要性,强调了对艺术教育深入强化和优化的必要性。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人文素养,通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感品质,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及发展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包容心。"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灵动且敏锐的灵魂,以及培养出优雅纯净的个性特质",因此,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改革阅读教学,强调艺术教育与常规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的身心与生活体验都能承载和体现美的内涵与价值。这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深度关怀。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呈现出一系列挑战。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关键角色,但过度的主导可能使学生沦为被动接受者,缺乏自我探索和主动阅读的意识,他们的阅读学习更多依赖于教师的驱动而非自我驱动。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态度懈怠,课堂教学往往流于表面,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构成严重阻碍。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这样的环境容易消磨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整体拉低了教学质量。更为紧迫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实战经验匮乏,对教学目标设定模糊不清,未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路径,所谓的“教”并未转化为有效的“引导”。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习得有效的阅读策略,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影响了课堂的实际教学成果。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优化策略

3.1提高教师审美素养,渗透美育教学策略

小学生特有的模仿习性使他们更倾向于亲近老师,视教师为行为典范。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审美素养对于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它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关键基石。教师能否成功实施美育,关键在于其是否能无缝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审美知识,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掘并利用这些元素,构建生动且富有美感的教学场景。教师应积极将自然、艺术和社会的美融入课程,给予学生明确的审美引导,促进他们审美观念的升华。提升审美素养不仅要求教师深化对美育的理解,还要深入研习美学理论和基础美育知识,这是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础。教师应当广泛涉猎美育理论书籍和国家相关政策,同时思索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研究显示审美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审美引导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自身审美素养也会得到同步提升。这种提升反过来又激发教师主动学习和应用审美理论,使阅读课堂充满美感,最终实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将审美教育融入阅读教学,教师得以以审美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营造愉悦而富有诗意的环境,从而让阅读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迈向教育的理想境界。

3.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挖掘美育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者需积极倡导跨学科的教学理念,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同时扩展课堂之外的美育路径,促使美育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运用图形、动画和视觉媒体,这些具有美学启发性的工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形中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他们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电影、音乐、摄影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文字中的意象、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沉浸在由阅读构建的丰富画面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共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而强化语文阅读中的美学渗透。语文教学蕴含丰富的美学资源,不仅局限于课本,各地独特的自然美、历史人物美等都是潜在的教育资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将课堂扩展至校外,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教育实践基地,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教育资源,激活学生内心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深刻的美学情感。

3.3健全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审美启育旨在激发学生通过文字解读洞悉美并内化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潜能,自然而然地塑造健康的艺术观。在构建审美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学目标应作为核心评估元素,使之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既达成教育目标,又为评价过程提供明确导向。因此,教学评估策略需着重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非仅停留于表面。教师在实施评估时,应聚焦于教学目标的实际实现,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态度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进步,同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挑战,以便为后续审美教育提供改进依据。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为目标,引导他们提升自我鉴赏能力。鉴于个体生活经历的多样性,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可能存在多元解读,对此,教师应当珍视并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确保他们的审美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以鼓励性的视角审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而非仅仅作为评判标准。

4结论

在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语文课堂与美学教育相互交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美学元素至关重要。教师需通过持续的专业研习和实践探索,深化自我对美学内涵的理解,并善于发掘阅读教学中的潜在美感。他们应巧妙地结合教材特性,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创新教学策略,并调整评价机制,让美学理念如丝般渗透进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王永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路径[J].小学生(上旬刊),2023(10):91-93.

[2]黄珍.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探讨[J].求知导刊,2022(10):92.

[3]任树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优化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引文版,2022(08):63-67.

[4]丁水灿.高中生的生活意识对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的影响[J].教师,2021(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