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写思维,细“导”脉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图”写思维,细“导”脉络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丽钊

南安市第三小学

【摘要】一直以来,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关于学生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除了要能够利用文字进行内容表达、交流外还要能够在特定的主题中,运用抽象概括能力,将个人关于主题的想法,结合个人创意进行书面的实践表达。因此,针对高年级的写作教学,教师除了要从抽象文字的书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更要从学生的思维训练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将以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为切入点,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导图

一、明思思维导图支持写作教学的价值

一般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聚焦在对学生以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内容方面。但关于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的写作教学,却有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关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写作训练的内容,既需要囊括识字、写字,以及关于文字阅读等综合的能力培育方面。同时,也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引导,能帮助学生完成简单地纪实作文以及想象作文这两种文体的写作。因此,要完成这一教育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以创新、全面、多元的角度,为学生实施教育引导。而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不仅是一种高效地教育方式,也具有以下教育价值。

(一)注入动力——推动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图文结合方式,展开思维发散的训练工具。自发明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人们的思维能力训练中。而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教学,作为需要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写作思考,进行书面表达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助力学生在写通过思考、想象的方式,理清写作主题,以及个人想要表达各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下笔有神。

(二)注入活力——激发写作兴趣

思维导图教学法相较于教师的直观教授方式有着形式丰富度高,且易于吸引学习兴趣的特征。这是由于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更类似于一种想象游戏开展的方式。也是基于某一主题,让学生通过思考,结合绘画的方式来开展。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无需像文字类学习一样,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同时,可以完全的结合想象,自由地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在趣味绘画中,梳理写作层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入能量——拓展写作素材

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有着发散性强、互动性强的特征。因此,教师将其用于学生的写作教学中,不仅能以课堂为基础,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命题作文的头脑风暴中,也能让学生的多元思维都能够被展现、被记录。从而启发每个学生写作想象力的同时,也让集学生众脑力汇聚而成的思维导图,成为可供给全班学生进行参考的写作素材。

二、精构基于思维导图的写作教学实践

(一)示范为引——为写作提供支架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往期的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已经接触过思维导图。但接触的形式更多是以教师直接展现,个人进行辨析记忆的方式。这是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的情境,多出现于借助教学情境为学生梳理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体系方面。在此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展开多是教师呈现、学生接收。而习作教学作为需要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想,能够有效变成所写的引导过程。教师需要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入学生主体。让思维导图的绘制呈现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主场。因此,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的第一步,需要教师以合理规范的绘制形式来为学生进行示范,从而帮助学生学会以个人的思维拓展为基础,借助思维导图辅助个人梳理写作板块,实现以思维导图发现学生写作思维,以思维导图强化学生书面表达的培育目标。

1.明主题才能写好文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关于写作已经有了命题写作的形式。即使在教材中所设立的单元习作板块,也分别结合了单元教学主题,确立了多彩的活动、变形记、我的拿手好戏等等主题。可以看出在写作之前围绕主题确立个人“写什么”?是写作的前提。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也需要告知学生需要围绕“写什么?”展开思维导图的核心位置。

2.细框架才能活骨肉

在教学示范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直接将本次思维导图示范的主题,确立为“作文写什么”?并由此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想象。让学生体会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的一大特征:以思维为基础,进行分支的构建。针对作文的写作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并在学生表达出可以写人、写事、写物等等方向后,对学生反馈的每一条信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之一结合主题,进行框架的梳理。

3.优内容才能引共鸣

再结合主题构建其思维导图的主要框架后。一个思维导图的主体部分就已经梳理好了。接下来的内容,就需要学生结合想象,根据每一个框架的板块内容进行继续的想象延伸,让思维树能够开枝散叶。在这一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并由学生自己自由地表达关于每一个分支下方,个人认为可以进行写作的内容。而为了启迪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率先选择一个部分,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例如:针对写物板块,教师就可以率先开头,告知学生写人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既可以写日常为自己生活带来便利的各种物品。也可以写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动物、植物,以此和学生一起完成写物板块的分支填写。随后,鼓励学生模仿自己的教学,随机选择写想象写事、写景等板块,展开相应的思维讨论,并将学生所反映的每个内容进行记录,通过填充思维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践为基——为写作提供能力

只有学习的过程没有实践的过程,难以将知识真正演化为学生能够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通过教学示范,带领学生简单尝试思维导图的绘制后,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思维导图在习作学习中的有效应用方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尝试创作的空间。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依照不同习作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让学生能够在学后及时练手,并锻炼学生的想象发散能力。

如:在为学生开展《家乡的风俗》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预先结合个人家乡的风俗习惯,以及前期在课程中所学习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行习作前的思维准备。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独立绘制,教师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关于家乡的风俗,可以从特色饮食、特色表演等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在进行《xx让生活更美好》的习作训练,教师可以结合本板块主题限制较低,学生可进行思维发散自由度较高的特征。在学生进行思维导图会之前,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方向的想象。除了可以从自身出发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行为、能力、习惯等,对学习生活的促进外,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去思考来自于家庭、社会甚至自然,所带来的关怀、美景、美物等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幸福、快乐的多种因素,从而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前,先解开关于想象的禁锢。

(三)评价为帆——为写作探明方向

习作的过程是一个鼓励学生自由地将想象变为具体的过程,但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也并非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信马由缰地进行文字涂抹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习作元素的素材库外,也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切入,通过在学生实践写作前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展开多元评价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关于主题性写作的想法,以及内容构建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元评价中,结合他人对个人思维导图的看法,对个人的写作想法进行评价反馈,从而让学生在复杂的写作前,能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调整绘制,来重新在脑海中解构写作的内容布局,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维,并优化最终的作品呈现效果。

1.精准定位——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观看评价的过程中,要从专业的角度,分别针对学生思维导图主题的确定,框架的清晰度。以及分支的填充饱满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除了有打分外,还应当包括以批注的形式为学生增添框架分支,或者进行关键词关键词精炼等等。

2.互促互进——生生互评

要求学生互相分享个人制作的思维导图内容,并根据教师所制定的评价表按照项目标准进行打分。同时,在完成打分后,以归纳性总结的方式,在备注栏给予同学一些建议。

3.个人感知——个人评价

个人结合教师评价以及同学的评价反馈,重新对个人的思维导图进行审视,从自己的角度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一个点评。并在完成点评后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结合绘制主题拟定作文写作的标题及大致纲要。

总的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写作的思路,整合写作素材,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开展习作教学时,就可以在挖掘思维导图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示范绘制,引导学生尝试实践开展多元评价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教学的学习成效,进一步减缓学生习作学习的坡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习作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表述能力,强化学生写作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敏.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6):179-181.

[2]潘晓翠.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2023(02):154-156.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立项标准号:NG1452-19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