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基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基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白亚丽

保定市前卫路小学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随着“双减”的不断实施,同时“双减”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关切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减负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引言

在当下,“双减”政策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家庭教育负担,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此政策框架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旨在探讨“双减”政策下,如何调整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政策要求,构建富有教育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减轻学习压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有益、全面的语文学习体验。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双减”政策下的全面发展。

1“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也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具体来说,减轻作业负担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级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作业量,减少作业的重复性、机械性和烦琐性,鼓励开展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锻炼和休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配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遏制超前教育、竞争教育的过度发展,减少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和精力。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价值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存有一定的“灌输性”特征,简言之就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是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活动空间不仅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就连自身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也不断随之加重。此外教师的“唯分数论”也同样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作业压力,使他们的课余时间不断地被压缩,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故此,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已然成为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现行的“双减”政策进行正确解读,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中实现全面进步,并在其中获得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但仍有部分教师继续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仅按照课本内容知识点来讲解,而不会引用、关联与拓展课外知识点。在课堂上仍以“讲”为主,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运用较少,这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在知识、试题的分析和拓展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考虑和设计不足,只钻研“教”,而不研究学生“学”,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讲解时常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掌握情况难以反馈至教师,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案与计划不能因教学效果而调整,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4“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

4.1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大胆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高校“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在进行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变革中,首要问题是要科学地把握“教”与“学”的联系,遵循陶行知关于“教与行合一”的思想,即“教的方法要符合学习的方法,学的方法要符合做事的方法”。教师要避免“说教式”讲授,要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融洽。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以生为本”,生本课堂强调的是整个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多跟他们进行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他们更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加入课堂的学习当中。其次,要营造一个活泼、有趣的教室气氛,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4.2是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枯燥的背诵和机械的习题为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动力不足。而通过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讨论真实问题等方式,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语文知识。构建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生活中,语文是我们表达、交流和思考的重要工具,应用广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语文运用能力。他们将学会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理解和解释复杂的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语文分层教学

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的语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他们对课堂上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课堂上相对优秀的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但是,这样的方法使得语文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他们缺乏在课堂上和老师提问和交流的机会,而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常常“吃不饱”,对所教授的知识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能力和水平之间的差异,实行“分级”式的教育,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4.4设计开放性课后作业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容小觑。好的作业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作业与现实生活脱节;作业内容零碎浅显;作业与创新脱离,拓展实践不足”等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增强“减负增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优化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作业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也不局限于课堂知识,而是尽可能创设作业场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作业的设计应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和体验。比如,可以设计实践活动类作业,观察自然现象、做小实验等。又如,推荐相关书籍、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感悟,或续写故事等。开放性作业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发问,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

结语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保持教学效果,通过多种策略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郝春山.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2021(11):47-49.

[2]王静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途径探究[J].求知导刊,2021(8):44-46.

[3]王青.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课堂作业设计[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1(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