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为美,育民族特色——航天小学一年级开展传统民族歌曲教学的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以音为美,育民族特色

——航天小学一年级开展传统民族歌曲教学的案例分析

李佳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校610100

摘要:在音乐教育理念不停发展的今天,本土音乐的传承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音乐教材是最重要的音乐课程根底。是推行音乐课教学的主要基础。因而将地方音乐融入到教材教学中,透过音乐教材将本土音乐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着这样的精神我省编写小学中段音乐教学课程《川腔蜀韵》上下两册,意在从小提升学生东方特征,夯实地方民族文化,弘扬国家民族自信。

关键字:美育 传统音乐 民族文化 音乐教学

一、研究背景

四川主要属于区域文化自成系统的巴蜀文明区。多民族聚居,现有55个少数民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壮族,傣族是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羌族独一聚居地,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第二大藏族聚居地。具备浓烈地方风格的四川语言文化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具有地方特征的川话文化品牌,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

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根本理念,即“弘扬民族音乐,懂得多元文化”。对民族音乐的继承,成为音乐教育界的重点关注对象。谢嘉幸教授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唱出自己家乡的歌声”。更是让本土音乐在教材中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着重通过《川腔蜀韵》课本教学,钻研教材中特色民歌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践,并了解学生学习后的取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二、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本课题研究采取的基本方法为个案实践研究法,在个案教学中进行探索、反思、总结、创新。

(一)个案选择的依据

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确保研究结果能够反映普遍情况。

多样性:选择不同背景的个案,以涵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

(二)数据收集方法

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学生反应等。

访谈法:与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感受。

把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三、教材概述——川音袅袅,蜀韵悠长

《川腔蜀韵》是极具四川地方特色的教材,其汇聚四川省汉、藏、彝、苗等各族人民文化,融合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将我省经典的、脍炙人口的童谣、民歌、舞蹈、戏曲、器乐通过普通音乐教学方式巧妙地融入学科教学。

四、实践探讨——传统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教学情况

笔者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通过教授传统童谣和民歌的方式,来研究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对其审美能力提升、知识面扩大、学科凝聚力增强以及文化自信提升等方面是否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教学策略与方法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情境模拟:利用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和文化意义。

多感官学习:结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听、看、唱、跳等多种活动中学习和体验民族音乐。

(二)教学案例深入分析

1.《一跳跳到天亮咯》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介绍彝族文化背景,然后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模仿,体验彝族的“左脚舞”。

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能够感受到彝族音乐的快乐和活力,增强了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在课堂上教授《一跳跳到天亮咯》这首传统彝族民歌,该歌曲勾勒出篝火晚会的欢乐和热烈场面为背景,歌曲情绪丰富旋律轻快,歌词易懂。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其中歌词“嘿嘿嘿,呵呵呵”,既是歌曲创作人情绪轻松的表现,又是音乐基础教学的衬词,教学过程及能体会创作人轻松惬意的情绪又能学习音乐知识。四川号子“一马当先”的独特唱法。彝族自有的“左脚舞”表演形式,在课堂中同学们感受彝族风土人情,欢快的歌声在教室中回荡。通过这首歌曲也传递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情感,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有帮助。学生xxx在学习这首歌时,就告诉老师,“他们一起跳舞好好玩,我回家后也要叫爸爸妈妈带我去”。

2.《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四川民歌,让学生了解四川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歌曲的演绎。

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还对四川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是一首具备浓郁四川特征的民歌,流行于川东一带的山歌,表现过去劳动人民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他们辛勤劳动,不畏生活艰难,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态度。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采用川剧锣鼓击打典型节奏创设情景带领同学进入课程教学,学生在反复聆听、学唱旋律、朗诵衬词等方式,并深入挖掘这首民歌,师生互动活跃灵动,不同的知识点在歌曲中慢慢浮现,老师告诉学生,1942年春,金鼓先生在重庆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期间,因长期在外孤苦生活,怀着对家乡梁平父老的思念之情,怀着对邻乡梁平父老的思念,写下了这首民歌。歌词表达了家乡父老乡亲淳朴、朴实、勤劳的精神面貌和急于丰收的心情,曲调取材于家乡民间小调。学生们听后表示,脸上洋溢着积极地笑脸,并充分表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

教学效果评估:定期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五、研究成效——传统民族音乐授课后在家长群里的反应

有的家长说:“孩子以前对传统民族音乐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通过老师的授课,现在对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音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只学到了音乐知识,还了解了传统文化和历史,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是非常大的。”

还有的家长说:“通过学习传统民族音乐,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个性。”

家长们的反馈表明,传统民族音乐授课对学生的成长和文化自信提升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还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家长们的正面反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结束语——传统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的体会及反思

经过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音乐基础,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要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欣赏和表演,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表现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音乐技巧和方法。

(三)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和创新,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现代感和时代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