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老王》为例侧谈德育渗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老王》为例侧谈德育渗透教学

廖小宁

浙江省常山县城关中学   324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其中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情感道德的熏陶感染作用。”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奠定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是智育型人才,而且要是德育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科目,如何有效的落实和渗透好德育教育,是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的研究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老王》为例,就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普通人质朴性格中的光彩;

3.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人的贵贱,不在地位血统,只以美德为贵。”——(《赛万提斯的思想》,《杨绛作品集》第三卷第25页)。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说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是大学教授,一个是普通的三轮车夫,大家说,这样的两个人会产生交集吗?答案是:会!当两者身上都拥有着相似美德的时候,他们碰撞演绎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德故事。以致在三轮车夫去世多年后,大学教授仍然念念不忘,写下了这篇催人深思的《老王》。{大家知道这老王就是故事中的(三轮车夫),那么大学教授则是作者(杨绛)—板书}。

问法1.我们一般回忆老朋友,心情都怎样?(高兴、难过、辛酸等)

那么杨绛女士回忆老王,心情又如何?课文中有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一、速读感知,情感切入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首先来自对方的不幸,让我们追本溯源,先来关注这个不幸者,指的是谁?(老王),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

生:....

师:老王如此不幸,在文革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他是否独善其身?他是如何对待周围人的?

(过渡:老王是不幸的,“不幸者唯一的抒情诗歌,就是呼吁“正义”与“善良” ,来否定他的蒙受冤屈的裁判”。那么他的 “善良”是否呼吁到了周围人对他那份“正义”与“善良”的回报?)

二、对比研析,知晓人物

没有,周围人的态度。        呼吁到了,和作者的相处。(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描写)

老王是“不幸”,但他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艰难度日,作者一家的善举,让老王感受到了久违的“善良”与“正义”,既然如此,作者又为何感到“愧怍”,是因为什么事呢?

学生:送鸡蛋,香油。

师:这件事的描述是从课文的第几段到第几段?(8-16)

针对送鸡蛋,香油事例的细节展开分析:老王为何而来?(仅仅是为了送鸡蛋、香油吗?是感恩图报!)

(过渡:这部分内容原本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这一部分中,你能否看出杨绛对老王有哪些行为,至今让她感到“惭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8-16)段,思考作者“愧怍”在哪里?)

参考答案

愧怍的是与老王的交往一直是以金钱来衡量,没有体会到老王一贯对自己的好,总以为用金钱就能表示不欠人家的情了。(太看重等价交换,用钱衡量。)

愧怍的是关心老王不够,人家临死之前拖着病残之躯还要来感恩,可是我没有想到人家的病情那么重了,也不知道老王姓什么,他的眼睛到底是怎么瞎的(关心不够)

愧怍的是与老王交往还缺少一颗平等之心,总以为老王是个车夫,我是顾客,他有求于我,我不欠他的。他把我们当作了朋友,可是,我一直是用怜悯的心来看他(欠平等之心)

愧怍的是没想到老王这么快就离开了人间,想报答他的情和他的恩,可是已经晚了(报恩情已晚)……

对比阅读(幻灯9、10)

总结: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

作者在文中最后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她幸运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杨绛?学生简介。

介入材料:

我们“连”是一九七O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女儿)还有得一(女婿)。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

阿圆送我上了火车,我也促她先归,别等车开。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忙又睁开眼。车窗外已不见了她的背影。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火车慢慢开动,我离开了北京。

干校的默存又黑又瘦,简直换了个样儿,奇怪的是我还一见就认识。

——杨绛《干校六记》P13-P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

1、如此不幸,却说自己是幸运的,这说明什么?(乐观、豁达)

2、如此不幸,许多年过去了,回想起老王,还是愧怍!又说明什么?(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善于反思,具有道德上的平等观念,作者是在拷问自己的灵魂,其实也是在拷问整个民族的灵魂!)

(过渡:因为只有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才能承载起大国崛起的梦想,同样,一个人善于反思,才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才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那么,同学们,你们是善于反思的人吗?)

三、剖析反思,情感升华

反思:你对自己的朋友或“不幸”的人有没有做过“愧怍”的事?

学生:

(过渡:反思自己,会有进步;直观他人,会对自我行为有更好的参照,看过这两张图片(温总理、最美妈妈幻灯16、17)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人不在身份地位,在人类的良知面前是平等的!

师:但看看这张图片(幻灯18),或许这也需要我们思考些什么?

结论: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幻灯19)

在我们感叹无力,呼吁英雄的回归时,在我们抱怨缺少真情,关上心扉的大门时;在我们指责道德滑坡、物欲泛滥,而随波逐流变得自私时,老王、杨绛、温总理、最美妈妈这类人无疑似一道强光、响箭,让我们震醒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财富,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支撑我们社会的脊梁,什么才是当代公民应有的作为和选择。同学们,让我们从力所能及之事开始,举手之劳或许能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一些温暖,细微的美德之举恰是你人格魅力的最佳体现。因为人的贵贱,不在地位血统,只以美德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