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社会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小学低年级数学社会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何红霞

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  461000

摘要:“社会化学习”是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新理念,它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社会化学习不是很顺利。有的学生很愿意跟同学交流,可是到了数学学习阶段,却不知道怎样跟同学交流了;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可是不知道如何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为此,我们对“社会化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证明,学生的社会化学习过程是一个“多向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过程,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感受生活、参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社会化学习”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社会化学习;小学教学

一、社会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真正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基于此背景下,社会化学习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强调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其能够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1]]

2、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支配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该方法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而教师则需要从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以及组织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其能够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有助于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较低,进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社会化学习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开展小组竞赛等方式,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促进其自身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社会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合作是一种能力,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没有交往就没有合作。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间的交往,必须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社会化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交流,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我不会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能帮助我吗?”在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但还有一些学生不会与他人合作,或者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如有的学生遇到问题就是一个人闷头想,或向老师提问;有的学生有了答案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还有的学生甚至还在想办法。针对这些情况,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最后,有几个学生主动上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也纷纷参与。在这样的氛围下,许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2]]

(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感兴趣,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学《找规律》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规律”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孩子们做得很认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三角形按其边的长短分出两类(两边都是正方形的);长方形按其对边长分成四类;梯形按其底和高分为两类。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把这些规律画下来。这样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孩子们通过活动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出质疑,或质疑某一题解法,或质疑某个概念的含义。总之,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样,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充满自信。

[[3]]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就让学生找出哪些数可以表示乘法分配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使他们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乘法分配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乘积,这个数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值。接着,我让学生继续讨论,当一个数能表示几个乘积时,这个数就可以表示成乘法分配律。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最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来得出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多向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知识。而数学知识的获取就是一个多向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与他人交流,才能进一步理解新知识,从而使自己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向交流,相互合作,从而提高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总结加法交换律并交流自己的收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道数学应用题”的讨论。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我又引导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的含义。同时,还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收获。在小组内进行汇报时,有的同学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有的同学说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它们的含义;有的同学说还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并在小组内取得了一致意见,从而获得了知识。

三、结语

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所必须的,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必需的。教学中,我们要把“社会化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与人交往中,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形成积极、乐观、合作的心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形成积极、乐观、合作的心态,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体验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整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耀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1.

[2]张齐华.社会化学习: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一种路径[J].江苏教育,2021,88(61):18-21.

[3]杨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会学习[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2(0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