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壁动脉穿支皮(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 创伤和损伤 围手术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显微骨科病房管理、医护防护及规范化诊治流程的初步经验。方法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为例,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日收治的合并COVID-19的患者及医、技、护人员,包括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收集其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接触史、症状、肺部CT及预后,并通过防护意识及措施的变化来分析。自2020年1月20日明确"肯定人传人",根据本科前、后病房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制定创伤显微外科的科室管理、医护防护及规范化手术流程。结果共纳入COVID-19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5例,其中,住院患者1例,医技护人员4例,年龄25~ 81岁,3例确诊,2例疑似病例;经感染科和呼吸内科专科治疗,已治愈4例,死亡1例。自2020年1月20日后,根据多学科协作对病房管理及手术流程进行规范化后,未出现新的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感染的病例。结论遵循创伤显微外科手术管理及病房管理遵循标准化、规范化诊治流程,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显微外科 病房管理 手术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