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3.0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87例)和脓毒症组(101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HB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评分(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患者近期用药史等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P、PCT、CRP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器官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HBP、PCT、CRP、WBC、SOFA评分、qSOFA评分、MEWS均明显升高〔HBP(μg/L):55.46(24.57,78.49)比5.90(5.90,9.01),PCT(μg/L):6.83(1.75,30.64)比0.23(0.12,0.75),CRP(mg/L):67.35(26.23,123.23)比4.45(2.62,47.22),WBC(×109/L):11.84(7.18,16.06)比6.58(5.47,8.99),SOFA评分(分):6(4,8)比0(0,0),qSOFA评分(分):2(1,3)比0(0,1),MEWS(分):4(3,6)比1(0,2)〕,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0(4,17)比0(0,7)〕,病死率明显升高〔29.7%(30/101)比4.6%(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P、PCT、CRP与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33和0.38,均P<0.01),其中以HBP相关性最强、CRP次之、PCT最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均是影响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015、1.094、1.067,95%可信区间(95%CI)为1.007~1.022、1.041~1.150、1.043~1.09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87、0.80,95%CI分别为0.88~0.97、0.82~0.92、0.74~0.87,均P<0.01〕,其中以HBP的诊断效能更高;当HBP临界值≥15.11 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4%、89.66%,高于PCT临界值≥1.17 μg/L时的敏感度(81.19%)和特异度(80.46%)。但CRP预测脓毒症的敏感度最高,为94.06%,而特异度较低,为63.22%。结论HBP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的生物指标,是预测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器官衰竭严重程度。

  • 标签: 肝素结合蛋白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9年4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均行胃镜活检,对比胃镜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结果:经胃镜活检,62例患者中胃窦为主要病变分布区域。胃镜活检的准确率(98.39%)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00%)相比相近(P>0.05)。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上皮内瘤变高级别 胃镜活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MRI和CT临床检查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技术检查。分别采用CT与MRI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以及影像学的结果表现。结果:MRI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确诊率高于常规组,但数据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CT与MRI均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案,整体诊断结果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活检病理诊断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确诊肝病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3月~2021年7月期间开展临床诊断研究,患者均依次接受常规诊断(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验),肝病理穿刺诊断。比较两类诊断方式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分析肝活检病理诊断效能。结果:(1)肝病理穿刺所得慢性乙肝、非特异性炎症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均高于常规诊断,差异显著,P<0.05。(2)肝活检病理对肝脏疾病诊断敏感度为97.26%、阳性预测值为100.00%、诊断符合率为97.26%。

  • 标签: 肝活检病理诊断 肝病 临床诊断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法在乳腺硬化性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取样65例,入院时间2019年04月至2021年04月,术前实施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法,比较病理诊断误诊率和符合率,据此分析冰冻切片诊断价值。结果: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中,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54.55%(6/11),交界性病变66.67%(10/15),良性病变92.31%(36/39),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最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诊断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法虽具有诊断快速的应用优势,但在恶性病变、交界性病变诊断中准确性较低,需配合其他病理诊断法提升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诊断价值 冰冻切片 乳腺硬化性腺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通过持续性质量改进,观察其在综合性介入手术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时间段内70例进至本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持续治疗改进的观察组以及采用常规质量管控的对照组,各35例;从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感染率、改进前后相关感染知识掌握合格率、介入室各项质量管控指标合格率四方面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总满意度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7.14%(P<0.05);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现象,对照组感染总发生率为17.14%,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医务人员在质量改进前对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接近(P>0.05);经持续质量改进后,医务人员各项感染知识掌握正确程度增高,其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P<0.05);介入室各项质控指标在改进前无明显的差异(P>0.05);改进后,两组手术间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综合性介入手术室防控感染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卫生管理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性,大大改观了患者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综合性介入手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本次实验项目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为研究时间内来我院采集的胸腔积液样本,共33例,所有样本分别接受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方案,比较两种技术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要高于常规组78.79%,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诊断过程中,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案对提高阳性疾病诊断效率有正向价值

  • 标签: 常规活检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胸腔积液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84例卵巢癌患者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卵巢癌组和健康体检者,卵巢癌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TIP1、SMRP、TK1表达及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卵巢癌组血清STIP1、SMRP、TK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卵巢癌患者血清STIP1、SMRP、TK1表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3年死亡卵巢癌患者血清STIP1、SMRP、TK1表达高于3年生存患者(P<0.05);血清STIP1、SMRP、TK1低表达卵巢癌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血清STIP1、SMRP、TK1在卵巢癌患者中过度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联合有望成为卵巢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卵巢癌 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 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 细胞质胸苷激酶1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