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社会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也带动了施工建设领域中的技术进步,在建设领域,国家相关部门都制定了配套完善的标准,规范和规程,但整体的实施效果还是没有飞跃:每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或者分部分项工程,大都按照要求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现实情况是方案和作业人员的施工严重脱离,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和进行技术培训,在技术培训中增加操作示范和技术考核,有利于提高电气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修或者返工,提高施工工序的验收通过率。本文首先对机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相关分部分项工程中重要施工工序的部分难点进行了描述,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从而更好地对电气施工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改善。

  • 标签: 机电安装 电气施工 难点与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通过对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常见的安全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研究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进行了优化与创新,以提高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 标签: 高层建筑 机电工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机电一体化是新型设计和制造模式的技术,它将机械与电气控制相结合,使得机械设备能更加高效、稳定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旨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制造效率。

  • 标签: 机电一体化系统 优化设计 技术创新
  • 简介:摘要: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些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和传动机构在运行时也可能对操作者产生危险。因此,本文将从行业专业角度出发,探讨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管理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机械自动化设备 安全控制管理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中国健康成人、儿童和婴幼儿中服用的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纳入受试者为18岁以上成年人40名,2~6周岁儿童40名,6~12周龄婴儿120名,共计200名。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剂量共分为5个阶段组。每组按照2∶1∶1的比例分别口服我国国产的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安慰剂1或者安慰剂2。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成年人中,试验组、安慰剂1组和安慰剂2组分别有5例(5/20)、1例(1/10)和1例(1/10)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儿童中,试验组、安慰剂1组和安慰剂2组分别有8例(8/20)、5例(5/10)和3例(3/10)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婴儿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有16例(16/20)、13例(13/20)和11例(11/20)发生不良反应;安慰剂1组和安慰剂2组分别有15例(15/30)和18例(18/30)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P=0.287)。不良反应主要以1级为主,成人组和儿童组受试者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但在婴儿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各有1例受试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6周岁儿童和6~12周龄婴儿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轮状病毒 疫苗 安全性 不良反应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开展临床研究,于2020年5月,在河北省任丘市招募符合标准的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受试者422名(Ⅰ、Ⅱ期临床试验分别为72、350名)。按照0、28 d的免疫程序随机接种2剂次试验疫苗或安慰剂。Ⅰ期受试者随机分为中剂量、高剂量组,每个剂量组按照2∶1的比例分别接种试验疫苗和安慰剂,Ⅱ期受试者按照2∶2∶2∶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种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试验疫苗和安慰剂。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6.45±4.70)岁,男性占48.82%(206/422);低、中、高3个剂量疫苗接种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纳入100、124、124、74 名。剔除1名未接种疫苗者后,共将421名至少接种1剂次疫苗者纳入安全性分析。接种完第1剂或第2剂后28 d内,共有20.67%(87/421)的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征集性和非征集性)。76名发生严重程度1级不良反应[18.05%(76/421)];22名发生严重程度2级不良反应[5.23%(22/421)];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共有19.71%(83/421)的受试者发生征集性不良反应,1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接种部位的疼痛,其次是发热和疲劳乏力;2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发热、疲劳乏力,其次为肌肉痛和接种部位红晕。共有2.61%(11/421)受试者发生非征集性不良反应。共有1.66%(7/421)受试者在疫苗接种后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应用于60岁及以上人群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人 灭活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12岁儿童接种国产1剂次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省疫苗临床试验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1~12岁健康儿童,共计1 080名,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1剂试验疫苗(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对照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观察疫苗接种后30 d内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疫苗后30 d分别采集儿童2.5~3.0 mL静脉血,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抗水痘病毒抗体,并计算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试验组的抗体阳转率96.00%(240/250),高于对照组的88.74%(χ2=9.128,P<0.01);试验组人群阳转率(4倍增长)为92.95%(501/539),高于对照组的78.52%(χ2=45.915,P<0.01);试验组GMT为192.42(167.92~220.50),高于对照组的85.65(73.29~100.09)(t=7.683, P<0.01);试验组抗体GMT≥1∶128的比例为61.97%,高于对照组的38.33%(χ2=60.266,P<0.01)。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2%(130/539),对照组为26.48%(143/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发红、肿、疼痛为主。两组均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1~12岁儿童中进行国产1剂次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水痘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高中教育中,生物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和学校积极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育进步,满足了教育发展的要求。

  • 标签: 高中生物学 启发式教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河北省1~29岁人群HBV感染流行特征,为评估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8个疾病监测点1~2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年龄、民族、性别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结果2014年调查分析1~29岁人群1 015名,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8%、53.50%和6.60%。不同年龄组(1~4岁组、5~14岁组和15~29岁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59.62和43.23,P均<0.01)。抗-HBs阳性率在汉族中为51.98%,在满族中为68.18%,在其他民族中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5)。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29%、57.65%和3.38%,三项血清标志物在不同时期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3.12、14.43和52.58,P均<0.05)。本次调查共检出8种组合模式,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模式是抗-HBs单项阳性和5项指标全阴性,检出率分别为49.06%和44.34%。结论河北省1~2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的人群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表明国家实施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是有效的。

  • 标签: 肝炎,乙型 血清学 疫苗 人群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正定县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21~32年后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正定县1986—1996年出生、完成血源HepB基础免疫且无加强免疫史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c (HbcAb)均阴性且抗-HBs<10 mIU/ml,以及最终完成加强免疫且有实验室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共322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32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1剂市售的啤酒酵母HepB[以下简称HepB(酵母);151名]和基因重组HepB[以下简称HepB(CHO);171名],剂量均为20 μg。免疫后30 d采集静脉血5 ml,定量检测抗-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MC),观察加强免疫效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加强免疫后抗-HBs的GMC和阳转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抗-HBs阳转率为82.61%(266名),GMC为(131.63±12.94)mIU/ml。加强免疫前抗-HBs<2.5和2.5~10 mIU/ml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4.54%(161名)和99.06%(105名)(P<0.001);加强1剂HepB(CHO)后,抗-HBs阳转率高于加强1剂HepB(酵母),分别为87.13%(149名)和77.48%(117名)(P=0.023)。与接种HepB(酵母)相比,接种HepB(CHO)是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的相关因素,OR(95%CI)值为1.91(1.02~3.56)(P=0.042);与加强免疫前抗-HBs<2.5 mIU/ml相比,加强前抗体水平2.5~10 mIU/ml是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的相关因素,OR(95%CI)值为36.15(4.91~266.02)(P<0.001)。结论研究对象接种1剂乙型肝炎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前抗-HBs水平和加强用疫苗种类是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肝炎疫苗,乙型 加强免疫 免疫记忆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按0-1-6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14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以河北省正定县某乡2002—2016年出生、完成全程基础免疫并且无免疫加强史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集3~5 mL血液样本,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计算抗-HBs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 431名,其中抗-HBs阳性率68.55%(981/1 431),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6.65(95%CI:31.45~40.42) mIU/mL,HBsAg阳性率为0.21%(3/1 431),抗-HBc阳性率为0.77%(11/1 431)。抗-HBs阳性率由免疫后1~2年的90%以上下降到免疫后12~14年的50%左右,随着免疫年限延长有下降趋势(χ2趋势=85.101,P<0.01)。结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14年后,仍有较好的预防免疫效果。

  • 标签: 肝炎疫苗,乙型 基础免疫 长效免疫
  • 简介:摘要: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工作、生活。同样,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拥有健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这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那么领导和教师该如何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呢?笔者认为,在落实这一重大工作中不能再沿袭旧路,而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运用新举措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

  • 标签: 身心健康 幼儿 举措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走向成熟,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式,在这一背景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提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已成为当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阐述分析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BIM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年虽然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却日益突出。所以,本文就如何建立一个健全建全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 标签: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建筑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安全管理问题,落实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探讨,论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 标签: 建筑工程 现场施工 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