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滞后效应与关联性。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日平均气温等,将11个地级市分为北、东、中、南部四大区域,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非线性关系和滞后效应,应用冷热效应分析其对感染性腹泻发病影响的滞后效应关系。结果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11个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231 008例,季节分布明显,呈现夏季大高峰、冬季小高峰双峰分布。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呈现反"S"型暴露反应关系,低温(<13.67 ℃)和高温(>27.50 ℃)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当气温<13.00 ℃时,滞后时间与相对危险度呈"U"型趋势(滞后4~7 d,23~30 d);高于13.00 ℃时,呈倒"U"型趋势(滞后5~21 d)。4个不同区域比较显示,低温效应时(P5=-7.24 ℃),由南向北滞后时间由6 d延长到30 d;高温效应(P95=28.25 ℃)在滞后0 d危险因素就会出现,滞后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变短,高温效应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结论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现反"S"非线性关系,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低温的效应较高温的效应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气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其他感染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河北省发现的3例病毒感染者异常排毒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政策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发现过程,通过分析感染者历次病毒核酸采集时间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续发病例的感染时间或其导致接触环境样本阳性时间,判断病毒感染者的异常排毒特征。结果3例感染者在首次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前,均导致了续发病例的感染或接触环境样本的污染,即出现了排毒情况,与此同时3例感染者都出现过连续多次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呈阴性的检测结果。结论"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不连续排毒的异常排毒情况,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感染者排毒规律的监测,指导防疫政策和措施的及时调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排毒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2017—2018年流感监测年度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NAI)的耐药情况,为流感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株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检测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药物敏感性。选取14株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提取核酸后对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后对耐药位点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28株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全部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敏感,对奥司他韦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平均为13.93 nM(4.54~32.07 nM),对扎那米韦的IC50平均数为1.38 nM(0.14~5.61 nM)。NA基因的全部耐药位点未发现耐药突变。结论河北省2017—2018年流行的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对NAI类药物敏感。

  • 标签: 乙型Yamagata流感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8—2019年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分析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BV)系毒株血凝素(HA)基因特征和变异情况。方法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河北省28所国家级哨点医院采集发热3 d内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同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ILI的监测数据。对ILI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并选取不同地区的14株BV毒株进行HA基因测序,利用DNASTAR 7.0和Mega-X软件分析HA基因序列特征并构建进化树。结果2018—2019年,河北省28所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病例总数为4 689 103例,ILI例数为 99 266例(2.12%);共检测ILI样本18 73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 752份(14.69%),检出高峰在2019年第3周(44.92%),流行前期以甲型H1N1为主,流行后期以BV为主。H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14株BV病毒均属于162-164位氨基酸缺失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7.16%~100%,与疫苗株B/Colorado/06/2017相比氨基酸同源性为97.16%~98.95%,涉及1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结论2018—2019年河北省流感冬、春季流行,BV流行毒株有多个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引起暴发疫情的原因。

  • 标签: 流感病毒B型 血凝素类, 病毒 序列分析 Victoria 系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2017—2020年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基因变异进化情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下载河北省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流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期间分离的37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对HA基因进行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河北省2017—2020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咽拭子标本57 6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 569份,阳性率为14.86%,其中甲型H1N1占总阳性的比例为40.52%(3 472/8 569)。全省11个地市均有该病例检出,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检出率最高的是25~岁组,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7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均属于6B.1大分支,氨基酸同源性在97.31%~100.00%之间,2017—2018年流行期涉及的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有S74R、S164T、S183P和I295V;2018—2019年流感毒株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为S183P、H126Y、N129D、T185I、L233I、N260D;2019—2020年流行株出现D187A和Q189E变异。结论河北省甲型N1N1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HA基因与其编码的氨基酸逐年变异,2019—2020年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与2020—2021年北半球疫苗株A/Guangdong-Maonan/SWL1536/2019高度同源。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行特征 血凝素基因 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河北省保定市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确定致病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呕吐物、肛拭子或粪便标本,居民末梢水以及污水井井水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对阳性标本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该小区发现病例70例,罹患率为2.33%。17份患者样本和6份水样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出现GI和/或GII核酸阳性。测序分析显示患者样本和污水井井水的诺如病毒都为GI.6和GII.2这两种基因型,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8.8%。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水源水污染导致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需加强对水源水的日常管理,定期消毒,广泛宣传,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水源性 诺如病毒 暴发 流行特征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7-2019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逐日发病数据、中国气象数据网的各气象监测点地面逐小时气象数据。运用R 3.6.2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日均气温为15~26 ℃时,滞后3~6 d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滞后3 d时发病风险最大(RR=1.03,95%CI:1.00~1.06)。当日均相对湿度>80%时,滞后5~18 d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滞后9 d时发病风险最大(RR=1.04,95%CI:1.02~1.06)。当日均气压为999~1 007 hPa时,滞后5~8 d的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滞后6 d时的发病风险最大(RR=1.01,95%CI:1.00~1.02)。当日降水量为15~32 mm时,滞后3~18 d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滞后6 d的发病风险最大(RR=1.11,95%CI:1.02~1.19)。结论2017-2019年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中,日均气温较高(15~26 ℃)、日均相对湿度较高(>80%)、日均气压较低(999~1 007 hPa)和日降水量较高(15~32 mm)都会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均与手足口病发病存在相关性,并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作为手足口病疫情预警的参数。

  • 标签: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河北省1~29岁人群HBV感染流行特征,为评估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8个疾病监测点1~2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年龄、民族、性别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结果2014年调查分析1~29岁人群1 015名,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8%、53.50%和6.60%。不同年龄组(1~4岁组、5~14岁组和15~29岁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59.62和43.23,P均<0.01)。抗-HBs阳性率在汉族中为51.98%,在满族中为68.18%,在其他民族中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5)。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29%、57.65%和3.38%,三项血清标志物在不同时期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3.12、14.43和52.58,P均<0.05)。本次调查共检出8种组合模式,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模式是抗-HBs单项阳性和5项指标全阴性,检出率分别为49.06%和44.34%。结论河北省1~2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的人群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表明国家实施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是有效的。

  • 标签: 肝炎,乙型 血清学 疫苗 人群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住院儿童肺炎病例病原谱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某儿童医院住院肺炎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200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28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200例标本中病原阳性184例,总检出率为92.00%,共检出23种病原,前五位病原依次为肺炎链球菌(41.00%)、肺炎支原体(39.50%)、流感嗜血杆菌(20.50%)、鼻病毒(11.50%)、副流感病毒3型(9.50%)。不同年龄组检出呼吸道病原体种类不同,呼吸道细菌和病毒在婴幼儿组(3岁以下)检出种类及检出率均较高,非典型病原检出主要为肺炎支原体(96.34%),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呼吸道病毒和细菌的检出高峰为4月份,非典型病原体检出高峰为9月份。不同病原体流行的季节不同。混合感染101例,以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感染最常见,检出高峰为冬春季,幼儿组检出率最高。结论2018—2019年石家庄地区肺炎住院儿童病原谱构成复杂,以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为主。

  • 标签: 住院儿童 肺炎 呼吸道病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的基因特征,进一步阐明其遗传进化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Mega 5.2软件对CoxA6的VP1区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2013-2017年河北省累计报告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86例(重症84例,死亡2例),占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1.12%(86/7 698)。每年4月份发病人数逐渐上升,5-7月达到最高峰。人群分布上,1~岁年龄组儿童的5年累计占比65.12%(56/86)。男女性别比为1.39∶1(50/36)。职业分布上,散居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93.02%(80/86)。标本经病毒分离获得阳性毒株39份,阳性分离率为45.35%(39/86)。亲缘进化树显示,CoxA6分离株与D3a和D3b这2种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发病时间上呈现季节性,与手足口病流行的整体趋势一致。CoxA6属于D3基因型,且未出现新的进化分支。

  • 标签: 手足口病 其他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基因进化
  • 简介:摘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在胞内复制、宿主间传播和机体内致病机制等方面均受到细胞自噬的影响,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DENV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为重点展开综述。自噬是一种真核生物普遍具备的、用于应对外界压力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程序性蛋白降解途径,其在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等外源病原体侵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自噬在DENV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了相反的作用。自噬不仅为病毒复制提供了复制场所,而且为其提供能量来源,细胞自噬还参与了部分DENV致病过程。总之,自噬有助于DENV的复制。

  • 标签: 自噬 登革病毒 脂滴 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