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煤矿提升机设备作为重要的物料人员转运设备,其运行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生产开采。通常对提升机运行过程使用直接启动或软启动的方式,但这种控制方式无法实现提升机设备的精准变频控制,而且冲击性较大容易造成设备损坏,故障发生率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通过应用变频调速系统来实现提升机设备的调速控制,控制精度更高,系统运行性能也更为稳定可靠。本文通过利用上述变频调速技术设计一种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来确保矿用提升机设备启停控制中的调速稳定性。

  • 标签: 煤矿提升机 变频调速 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在煤炭开采工程中,提升机是十分重要的机电设备。工程团队必须确保各项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才能够为后续的开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要持续地满足设备高效运转的功能需求,延长整个机组的使用寿命,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整体经济效益,应当提前做好诊断与维修工作,规划合理的故障检测方案,做好故障诊断工作。不同的煤矿提升机故障,其产生的原因不同,解决方式也有所区别,为了有效地应对不同故障,采取切实有效的故障诊断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煤矿提升机 常见故障类型 故障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定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和定兴县为研究现场,1986—2011年出生且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3 447人,加强免疫发生率32.93%(1 135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18~27岁、28~34岁以及本人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人群加强免疫发生率高[OR(95%CI)=1.485(1.173~1.879)、1.855(1.362~2.525)、1.500(1.234~1.825)];有婚史、居住地为城市、主动进行乙型肝炎方面检查的人群加强免疫发生率高[OR(95%CI)= 1.636(1.277~2.097)、1.390(1.077~1.794)、1.201 (1.000~1.443)];未与乙型肝炎患者长期一起生活的人加强免疫发生率低[OR(95%CI)=0.255(0.099~0.657)];不知道长期一起生活的人是否有HBV携带者加强免疫发生率低[OR(95%CI)=0.186(0.062~0.552)];乙型肝炎知识≥16分组加强免疫发生率高于≤11分组[OR(95%CI)=1.789(1.371~2.333)];风险态度为9~11分者加强免疫发生率高于5~8分者[OR(95%CI)=1.472(1.149~1.886)];监测点人群加强免疫发生率低于非监测点[OR(95%CI)=0.304(0.248~0.372)]。结论人群加强免疫行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可促进加强免疫行为的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免疫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开展临床研究,于2020年5月,在河北省任丘市招募符合标准的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受试者422名(Ⅰ、Ⅱ期临床试验分别为72、350名)。按照0、28 d的免疫程序随机接种2剂次试验疫苗或安慰剂。Ⅰ期受试者随机分为中剂量、高剂量组,每个剂量组按照2∶1的比例分别接种试验疫苗和安慰剂,Ⅱ期受试者按照2∶2∶2∶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种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试验疫苗和安慰剂。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6.45±4.70)岁,男性占48.82%(206/422);低、中、高3个剂量疫苗接种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纳入100、124、124、74 名。剔除1名未接种疫苗者后,共将421名至少接种1剂次疫苗者纳入安全性分析。接种完第1剂或第2剂后28 d内,共有20.67%(87/421)的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征集性和非征集性)。76名发生严重程度1级不良反应[18.05%(76/421)];22名发生严重程度2级不良反应[5.23%(22/421)];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共有19.71%(83/421)的受试者发生征集性不良反应,1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接种部位的疼痛,其次是发热和疲劳乏力;2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发热、疲劳乏力,其次为肌肉痛和接种部位红晕。共有2.61%(11/421)受试者发生非征集性不良反应。共有1.66%(7/421)受试者在疫苗接种后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应用于60岁及以上人群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人 灭活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有效满足社会在电力领域的需求,需要加强能源发电中心建设。为确保电厂汽轮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节能降耗的实施,还需要由相应人员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加强对电厂汽轮机的研究。热电联产厂。赌注。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厂汽轮机运行过程中节能降耗的策略。

  • 标签: 电厂 汽轮机 节约和减少能源消耗 战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无论是日常家庭生活用电,还是各类工厂企业生产建设的用电量都在不断增大,我国的能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站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电力能源方面必须对火力发电厂锅炉的使用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电力能源的生产过程中火力发电厂所采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锅炉。通过在锅炉中燃烧煤炭资源从而将煤炭能源直接转化为电力能源,解决能源所属地区的电力缺口问题。

  • 标签: 电厂 运行优化 节能降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12岁儿童接种国产1剂次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省疫苗临床试验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1~12岁健康儿童,共计1 080名,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1剂试验疫苗(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对照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观察疫苗接种后30 d内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疫苗后30 d分别采集儿童2.5~3.0 mL静脉血,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抗水痘病毒抗体,并计算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试验组的抗体阳转率96.00%(240/250),高于对照组的88.74%(χ2=9.128,P<0.01);试验组人群阳转率(4倍增长)为92.95%(501/539),高于对照组的78.52%(χ2=45.915,P<0.01);试验组GMT为192.42(167.92~220.50),高于对照组的85.65(73.29~100.09)(t=7.683, P<0.01);试验组抗体GMT≥1∶128的比例为61.97%,高于对照组的38.33%(χ2=60.266,P<0.01)。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2%(130/539),对照组为26.48%(143/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发红、肿、疼痛为主。两组均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1~12岁儿童中进行国产1剂次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水痘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河北省1~29岁人群HBV感染流行特征,为评估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8个疾病监测点1~2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年龄、民族、性别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结果2014年调查分析1~29岁人群1 015名,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8%、53.50%和6.60%。不同年龄组(1~4岁组、5~14岁组和15~29岁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59.62和43.23,P均<0.01)。抗-HBs阳性率在汉族中为51.98%,在满族中为68.18%,在其他民族中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5)。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29%、57.65%和3.38%,三项血清标志物在不同时期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3.12、14.43和52.58,P均<0.05)。本次调查共检出8种组合模式,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模式是抗-HBs单项阳性和5项指标全阴性,检出率分别为49.06%和44.34%。结论河北省1~2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的人群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表明国家实施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是有效的。

  • 标签: 肝炎,乙型 血清学 疫苗 人群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联合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市中心医院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1.0±5.6)岁]经穿刺病理证实的HEH患者的影像学表现。6例均行18F-FDG PET/CT双时相及同机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肝病变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和CT强化特征。结果6例HEH患者均为多发病灶,共30个病灶,其中16.7%(5/30)有包膜回缩征,33.3%(10/30)有靶征,13.3%(4/30)有"棒棒糖征"。CT增强扫描时病灶呈3种强化方式:轻度渐进性强化、延迟明显强化以及门脉期出现黑靶征、白靶征。30个病灶中20个(66.7%)表现为18F-FDG摄取程度高于肝实质,常规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18±0.64,延迟显像SUVmax为4.23±0.70,滞留指数为0.65(-1.88,4.60);10个(33.3%)表现为18F-FDG摄取与肝实质相似,常规显像SUVmax为2.75±0.52,延迟显像SUVmax为2.78±0.55。延迟显像后22个病灶SUVmax升高,8个病灶SUVmax降低。在18F-FDG代谢不均匀的病灶中,代谢相对较高的部位也是CT增强峰值较高的部位;代谢较均匀病灶的CT增强方式也比较均匀。2例患者同时伴有双肺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联合同机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HEH的准确诊断,同时可显示肝外转移灶。

  • 标签: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按0-1-6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14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以河北省正定县某乡2002—2016年出生、完成全程基础免疫并且无免疫加强史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集3~5 mL血液样本,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计算抗-HBs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 431名,其中抗-HBs阳性率68.55%(981/1 431),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6.65(95%CI:31.45~40.42) mIU/mL,HBsAg阳性率为0.21%(3/1 431),抗-HBc阳性率为0.77%(11/1 431)。抗-HBs阳性率由免疫后1~2年的90%以上下降到免疫后12~14年的50%左右,随着免疫年限延长有下降趋势(χ2趋势=85.101,P<0.01)。结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14年后,仍有较好的预防免疫效果。

  • 标签: 肝炎疫苗,乙型 基础免疫 长效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