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278例心脏瓣膜置换后出院患者应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启发性询问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电话随访 遵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应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29例,男性75例(58.1%),平均年龄77.5岁,范围65.0~92.1岁。衰弱患者53例,非衰弱患者76例,衰弱组年龄[(80.5±5.5)岁]大于非衰弱组[(75.3±6.2)岁],衰弱组高血压[84.9%(45/53)]、心力衰竭[32.1%(17/53)]及外周血管疾病[32.1%(17/53)]比例高于非衰弱组[65.8%(50/76),1.3%(1/76),17.1%(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χ2值分别为5.879、24.606、3.921;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衰弱组震荡初始(TO)[-0.05(-0.92,0.82)%比-0.74(-1.58,0)%;Z=2.616,P=0.009]更高、震荡斜率(TS)[2.34(1.30,5.00)ms/RR比4.34(2.66,6.39)ms/RR;Z=-3.048,P=0.002]更低,衰弱组TO异常[49.1%(26/53)比26.3%(20/76),χ2=7.038,P=0.008]及TS异常[34.7%(29/53)比21.0%(16/76),χ2=15.579,P<0.001]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异常(OR=2.970,P=0.010,95%CI:1.300~6.785)及TS异常(OR=3.618,P=0.003,95%CI:1.565~8.364)与衰弱相关。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 标签: 老年人 自主神经系统 衰弱 心率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与衰弱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共纳入老年住院患者925例,其中衰弱患者285例、非衰弱患者640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评估,收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分析心脏结构和功能与衰弱的关系。结果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更大、体质指数更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史、肾功能不全、既往跌倒史比例更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更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更低(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左心房前后径更大[(37.8±7.1)mm比(36.3±5.1)mm,t=-3.134,P=0.002]、左心房前后径≥45 mm比例更高[15.8%(45/285)比6.1%(39/640),χ2=22.452,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60.1±9.5)%比(61.9±7.5)%,t=2.817,P=0.005]、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速度更快[(0.8±0.3)cm/s比(0.7±0.2)cm/s,t=-2.675,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前后径≥45 mm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OR=2.249、P=0.015);增龄(OR=1.099、P<0.001)、心力衰竭(OR=1.786、P=0.049)、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史(OR=1.960、P=0.001)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4、P=0.008)与衰弱独立相关。结论左心房前后径≥45 mm、心力衰竭与衰弱独立相关,在衰弱患者中应注意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筛查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衰弱 左心房前后径 心力衰竭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彩色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54例,对全部病人实施心脏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心脏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P<0.05,其中联合诊断灵敏度为:0.980、特异度为:0.800、准确度为:0.963、误诊率为:0.200、漏诊率为:0.020、阳性预测值为:0.980、阴性预测值为:0.800、假阳性率为:0.020、假阴性率为:0.020、正确指数为:0.780。结论:运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效能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心脏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肺栓塞诊断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外周血管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发现,60例患者当中,28例患者呈现右心系统血栓的征象,右心室活动性血栓的患者有6例,左右分支血栓的患者有12例,肺动脉主干血栓患者有1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肺栓塞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具备操作简便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外周血管超声 肺栓塞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人衰弱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5岁老年住院患者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80例,其中衰弱患者66例、非衰弱患者114例,衰弱组年龄(79.8±6.0)岁,显著高于非衰弱组(75.0±6.3)岁(t=5.030、P<0.001);衰弱组高血压、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心力衰竭及骨关节炎患者比例高于非衰弱组(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正常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103.0(76.0,121.2)ms比107.5(92.0,136.0)ms,Z=-2.108,P=0.035]、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86.0(67.7,106.5)ms比97.5(78.0,126.0)ms,Z=-2.694,P=0.007]、标化低频功率(LFnorm)[(53.1±13.0)nU比(59.3±13.9)nU,t=-3.024,P=0.003]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1.2(1.0,1.4)比1.4(1.1,1.7),Z=-3.041,P=0.002]更低,标化高频功率(HFnorm)[(36.8±9.2)nU比(32.2±10.7)nU,t=3.033,P=0.003)更高;衰弱组SDANN<92 ms、LFnorm<50 nU、HFnorm>32 nU、LF/HF<1.5发生率分别为59.1%(39/66)、42.4%(28/66)、72.7%(48/66)、84.8%(56/66),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41.2%(47/114)、22.8%(26/114)、49.1%(56/114)、65.8%(75/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Fnorm、HFnorm、LF/HF与衰弱相关(OR=0.971、1.039、0.333,均P<0.05),HFnorm>32 nU、LF/HF<1.5是衰弱的危险因素(OR=2.401、2.773,均P<0.05)。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失衡,应关注老年衰弱患者的HRV。

  • 标签: 衰弱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NP array)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湖南妇幼保健院就诊并通过超声诊断为CHD的胎儿679例。其母亲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留取10 ml羊水或2 ml脐血,提取胎儿DNA进行全基因组SNP array检测。结果(1)677例检测成功的胎儿的全基因组SNP array结果显示,577例(85.2%,577/677)未发现基因拷贝数变异(CNV);32例(4.7%,32/677)为三体或单体;68例(10.0%,68/677)存在CNV,其中13例为良性CNV,24例为致病CNV,3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VOUS)。(2)在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的492例胎儿中,SNP array检测对CNV的检出率为13.8%(68/492),显著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3.0%,15/492)。结论SNP array检测可提高CHD胎儿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对于产前发现的CHD胎儿,建议进行遗传学检查,有助对不同综合征的CHD进行鉴别,从而可判断胎儿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与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入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瘤夹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采取动脉瘤夹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在选取式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者经验进行选取。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子宫肌瘤时采取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开腹子宫肌瘤切除)与研究组(n=4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对比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围手术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两次超声提示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的病例进行遗传学诊断,探讨其发病机制,为遗传咨询及指导生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该家系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证实胎儿携带WDPCP基因c.552_553del和c.76-2A>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亲和母亲。结论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产前超声异常胎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遗传咨询及指导生育提供依据。

  • 标签: WDPCP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先天性心脏病 多指/趾
  • 简介: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甲亢合并房颤患者相关激素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我院甲亢合并房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稳心颗粒联合普萘洛尔)与对照组(普萘洛尔)各53例,比较激素水平与心脏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心脏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率值低,左室射血分数高;FT3与FT4水平均低,TSH水平较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甲亢合并房颤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能改善激素水平并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稳心颗粒 普萘洛尔 甲亢 房颤 激素水平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畸形子宫人工流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宫外孕患者各为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上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7.7%,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畸形子宫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地减少患者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 标签: 畸形子宫 人工流产术 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体系下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按PCI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有效病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试验组给予家庭支持体系下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随访6个月后,获取研究对象有效资料82例,其中对照组43例,试验组39例。干预后2组PSSS评分均有提高,且试验组PSSS评分(70.5 ± 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 ± 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81~16.932,P<0.01)。干预后2组HAMA、HAMD评分均降低(t值为5.298~22.114,P<0.01),且试验组得分(6.5 ± 1.3)分和(10.1 ± 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 ± 1.2)分和(16.5 ± 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745、13.806,P<0.01)。干预后2组HHI各维度及总评分均升高(t值为5.639~15.300,P<0.05),且试验组评分分别为(10.5 ± 1.4)、(10.2 ± 1.5)、(9.9 ± 1.4)、(30.6 ± 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 ± 1.2)、(8.3 ± 1.1)、(8.6 ± 1.1)、(25.5 ± 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778~-8.539,P<0.01)。干预后试验组MACE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91,P<0.05)。干预后2组WHOQOL-BREF评分均有提高,且试验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95~5.479,P<0.05或0.01)。结论家庭支持体系下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能够有效舒缓PCI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有效提升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希望水平,有效减少MACE发生率,有效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家庭支持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小切口不离断腹直肌胆囊切除与6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及586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术后切口疼痛轻,发生剧烈疼痛23例(3.4%),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0天。腹腔镜组中损伤胆总管4例(0.6%)、出血不止4例(0.6%),均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发生剧烈疼痛21例(3.4%),出现右肩部酸胀疼痛25例(4.0%),出现恶心、呕吐15例(2.4%),平均住院7.0天。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切口剧烈疼痛有256例(43.6%),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脂肪液化68例(11.6%)。平均住院11.0天。所需费用小切口组较传统组少800~1300元,较腹腔镜组少700~1100元。结论只要选择好病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是一种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操作简便、安全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小切口 胆囊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导致的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患儿186例,其中男117例,女69例,男女比例1.7∶1。患儿年龄4 d至14岁,中位年龄31.5个月。除1例在急诊室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2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其余183例均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手术。将患儿按气管切开病因分为4组:A组90例,为神经肌肉病、重症感染;B组26例,为头颈肿瘤的前置或同期手术;C组57例,为先天畸形、上气道梗阻;D组13例,为意外伤害。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信息、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转归。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4年,其中33例患儿失访,完成随访的153例患儿中46例死亡。186例患儿中紧急气管切开23例(12.4%),其中C组患儿急诊气管切开16例(28.1%),高于A组(1例,1.1%)、B组(2例,7.7%)、D组(4例,30.8%)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P<0.05)。C组患儿气管切开时的平均年龄为25.3个月,低于其他组(F=33.76,P<0.05),平均住院日亦低于其他组(F=14.95,P<0.05)。4组患儿中,术后切口出血11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意外脱管10例(其中2周内脱管4例,2周后脱管6例)。6例患儿于拔管后0.5~1年行气管皮肤瘘修补手术,其余拔管患儿的颈部造口均自行愈合。2例因意外脱管行二次气管切开,3例因拔除气切管后再次呼吸困难,行二次气管切开。107例存活患儿中,术后气管套管未拔除患儿42例,拔出气管套管患儿65例,平均带管时间8.8个月,4组患儿的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5.6%、45%、6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儿童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较少,且长期带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时间与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

  • 标签: 儿童 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