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依托“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能更大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最大潜能。本文以校企合作为背景,探讨了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对测量学课程思政进行改革并运用于实践,通过不同教学平台,将测量学“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知识讲解有机结合,针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列举实例,并分享了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课程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节能环保理念的提出激发了现代人的环保意识,也让人们深刻意识到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于是,部分建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建造人们理想中的绿色建筑。然而,绿色设计方案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建造出来的建筑并未发挥出环保效果。绿色建筑设计人员作为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对绿色环保理念进行全面的认知和掌握,通过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既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又可以对二次污染进行严格管控。

  • 标签: 住宅建筑 绿色建筑 设计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民建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对其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速度,需要加强工作人员思想方面的建设,及时运用相关思想进行引导,在此期间建立新的管理理念,根据施工企业和楼宇自身特征,将工作人员自身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 标签: 工民建工程施工 现场管理 问题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对其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产生脑梗死的情况详细记录,并结合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产生脑梗死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4例产生脑梗死,占10%。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月收入、家庭及工作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等指标方面,产生脑梗死组患者比没有产生脑梗死组患者低(P

  • 标签: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民建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对其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速度,需要加强工作人员思想方面的建设,及时运用相关思想进行引导,在此期间建立新的管理理念,根据施工企业和楼宇自身特征,将工作人员自身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 标签: 工民建工程施工 现场管理 问题对策
  • 简介:摘要:合村并居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满意度对于衡量合村并居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菏泽市L镇为例,选取合村并居的6个样本村进行实地调研,借助熵权模型对影响合村并居农民满意度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推进菏泽市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合村并居 农民满意度 菏泽市
  • 简介:摘要:在市政工程中基坑项目是一项基础环节,要求开挖基坑大于5m坑槽,周围地质条件、管线等均要综合分析与考察,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但是现阶段市政工程数量增多,为了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开发地下空间,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纷纷建设地下室。基于此,对市政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与预防应对对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市政工程 基坑施工 危险源 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例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的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颅内高压、脑疝、再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死亡,其余15例患者采用抗癫痫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病情发作。分析治疗整个过程,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结论: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具有较大危害。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对早期发作的癫痫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脑保护治疗方法,对于癫痫发作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使患者提高生存率,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癫痫 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调查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6—7月采用自制问卷借助网络对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三级医院CSSD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清洗消毒和灭菌现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有效138份,有效率为91.4%。结果138所医院中,21.0%(29/138)的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未实施信息化追溯;38.4%(53/138)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在送达CSSD前,院内无质量监管部门监管;15.2%(21/138)的医院首次使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能够提前48 h送达;56.5%(78/138)的医院在首次使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前,未完成首次接收测试。20.3%(28/138)的医院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灭菌包存在超大、超重情况。建立健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与医院信息化追溯开展情况存在相关性(P<0.01)。院内有无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与厂家能否提供器械说明书、首次使用前完成首次测试及科室能够配备外来医疗器械图谱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完善和细化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其监管职能,并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全程开展信息化追溯,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把控首次送消时间,落实首次灭菌测试,是保障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安全使用、提升CSSD质量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外来医疗器械 植入物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管理 清洗消毒灭菌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对其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产生脑梗死的情况详细记录,并结合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产生脑梗死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4例产生脑梗死,占10%。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月收入、家庭及工作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等指标方面,产生脑梗死组患者比没有产生脑梗死组患者低(P

  • 标签: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 预测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方法:收集确诊为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一些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应用抗癫痫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此治疗过程分析后发现,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结论: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相对严重一些。应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对早期发作的癫痫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可能发作的癫痫,使患者提高临床疗效,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癫痫 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面临生存竞争压力的陡增,人们出现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中抑郁症成为高发病症。对于产妇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产后抑郁出现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成为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一大隐患。引起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尤以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产妇的影响较为广泛和强烈。本文综合分析了产妇在产后产生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并从产妇的性格、学历水平、年龄、生活水平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各种心理干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旨在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标签: 产后抑郁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神经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采用神经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狭窄血管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流速、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在狭窄血管再通率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治疗前而言,在狭窄血管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流速、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的相关数据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在狭窄血管再通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P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 神经内科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30例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86.7%)比对照组患者(80%)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 抗血小板聚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慢性期以及治疗后的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IL-18和IL-33的表达差异,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布病患者(其中急性期患者27例、慢性期患者25例)作为病例组,并纳入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测定血液样本中IL-18、IL-33的表达。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炎症指标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组间IL-18、IL-33、ESR、CRP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指标相关性,并绘制不同指标的ROC曲线。结果布病急性期、慢性期与对照组血清IL-18和IL-3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44和22.028,P均<0.01)。其中急性组IL-18、ESR和CRP表达分别为(272.07±170.18) ng/L、(39.56±24.52) mm/h和(22.82±29.00) mg/L,均高于慢性组(t=3.445、6.403和3.342,P均<0.05);慢性组IL-33表达为(436.22±56.10) ng/L,高于急性组(t=2.113,P<0.05)。急性期患者的IL-18和IL-33表达水平在药物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t=4.213和6.096,P均<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33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0,P<0.05);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显示,IL-18、IL-33、ESR、CRP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72。结论IL-18和IL-33分别在布病急、慢性期中高表达,对于布病的联合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L-18和IL-33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布病患者机体免疫由Th1向Th2转变。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 炎症指标 T细胞
  • 简介:摘要:国有企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实际研究之后发现,以往使用的政工工作方式没有离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方向,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强调思想意识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矛盾解决效果,因此未来需要站在落地效应的基础上进行加强。首先需要注意能够在目标分析和目标协同的角度上挖掘新时期的工作内在需求,从而发挥出更好的工作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于国企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和模式创新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好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新时期 国企政工工作 职能定位 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