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往往从藏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角度切入,其实如果我们把作家的文人身份和作品中弘扬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研读,就会发现在文本中有着浓郁的道家文化身影。

  • 标签: 道家 绝圣去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简介:该书是孙以楷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家与中国哲学”的最终成果,由孙以楷教授、李霞教授、陈广忠教授、陆建华副教授等十二位学者用十年时间撰成。它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道家哲学研究为主体,探讨每一历史时期道家哲学与其他中国哲学流派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厘清了

  • 标签: 中国哲学 道家哲学 主体 时间 学者 成果
  • 简介:作者本着“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学术立场,在探索古易筮书占筮语言中的人生哲理,勾勒《易传》哲学观的形成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易传》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重建道家易学。文章认为,周易经传之间由筮书而哲学化的过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乾坤两卦为主要范围,一方面探讨了古经本意,另一方面又对经传加以对比,指出《易经》的人生哲理与辩证思维对老子体系形成的启发,以及老子引易入道,对日后《易传》以哲学化的语言诠释《易经》的影响,描绘了老子及道家各派思想在《易经》哲学化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文章还揭示出了贯穿《周易》古经──《老子》──《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二条主轴,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自然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这两条主轴进一步分析了《周易》经传与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乾坤道家 易诠释 道家易
  • 简介:<正>道家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它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无比重要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说:“道家思想直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之关系如

  • 标签: 道家学派 道家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思想 老子思想 思维方式
  • 简介:一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弘扬的儒家,不太涉及“公平”、“平等”这类权利观念。《论语·季氏篇》有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按,孔子这段话,是就季氏已占有鲁国二分之一的领土,还想伐取属于鲁国辅臣的颛臾的一小块土地而提出的批评。

  • 标签: 平等 道家 先秦时期 “公平” 权利观念 孔子
  • 简介:应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开展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邀请,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前来交流学术。他们从西方文化视角出发所作的宏观上的论述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对我们深入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本篇和下一篇即是其中两位作者专为本刊撰写的文稿。

  • 标签: 斯宾诺莎 《道德经》 伦理学 道家 圣人 第三种知识
  • 简介:基于阳明学与佛道二教的亲缘关系以及中晚明三教高度融合的基本背景,罗念庵尽管是一位恪守儒宗的王门后学,但与道教、道家无论在“术”还是“道”的层面依然有着深刻的交涉。在摒弃道教长生追求、道家弃世态度的同时,他曾向道士方与时虚心学习,将胎息术纳入悟良知的收摄保聚工夫中并进行了儒家本位的转换。在个体生命的终极关切层面,念庵晚年对老庄道家齐生死、等物我的超世旨趣用诗的形式隐而不张地予以深切认同,他的思想亦开显为儒道一体之两面:万物一体的现实关切和忘情忘世的终极关切,为念庵的儒家价值本位抹上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 标签: 罗念庵 道教胎息术 老庄道家
  • 简介:古代对宇宙及生命的哲学认识,首推道家.从探索生命本源出发,把先秦道家在思维方式、宇宙观的万物生成论、精气神、养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成功地渗透到中医学这门基本成熟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中,构建了富有道家思想特点的生命哲学.

  • 标签: 道家思想 先秦 宇宙观 生命哲学 生成论 本源
  • 简介: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面前,与会学者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围绕天人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等展开讨论,并探讨了休闲哲学的价值重估问题。

  • 标签: 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 文明研究 当代 论坛 专家学者
  • 简介:道家学派理论面对忧患强调“天人合一”和解脱,因而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识倾向。道家学派对“道”的体认也体现在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上。审美主体伴随着质态不尽相同的音乐过程,依次连缀形成“有声之乐”、“无怠之声”和“天乐”这三个层面的心理过程流时,这样的音乐才是老子所谓的“大音”,才是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音乐。

  • 标签: 音乐审美意识 有声之乐 无怠之声 天乐 道家
  • 简介:《吕氏春秋》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晚周巨著。《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本文论述了秦道家思想的特点,由此证明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秦代新道家之说是能够成立的。

  • 标签: 《吕氏春秋》 道家思想 新道家 学说 先秦 阴阳
  • 简介:战国中晚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老庄道家虽具高深哲理,但缺乏落实到现实世界的方案,而黄老之学既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又援名、法人道,借用阴阳家之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不否定固有的文化传统,同时着眼于建构现实的价值和秩序,从而完成了道家思想的现代化,成为一种极具操作性的政治思想。这里有必要从思想主旨而非师承渊源上澄清“黄老”这个概念。

  • 标签: 黄老之学 道家研究 出土文献 道家思想 战国中晚期 秦汉之际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的竹简“太一生水”。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一是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考在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成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

  • 标签: 道家 “太一生水” 生成途径 顺向生成 逆向生成 比较宗教学
  • 简介:<正>秦汉以后,儒学沿二个方向发展:一是与阴阳五行之术结合,其典型是董仲舒;二是向训诂考据之学发展,其代表有郑玄等。以后,训诂考据之学占了主导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老思想盛行。儒家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批判佛老,而要批判佛老,必须从枝叶细节的研究中摆脱出来,针对佛道的理气心性之说,提出自己的本体论。只有这样,才能与佛道抗衡。

  • 标签: 道家 儒家 主导地位 新儒学 董仲舒 生存发展
  • 简介:5月30日至6月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由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倡导,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道家道教的经典文献、道家道教的生态哲学以及道家道教与儒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家道教 生态文明 华中师范大学 道教研究 专家学者
  • 简介:7月4~6日在北京举行,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和活跃道家哲学,特别是现代语境下的道家哲学研讨。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40余人,围绕以下论题展开讨论:混沌的哲学叙事与政治隐喻;名的问题:思想空间与政治向度。

  • 标签: 道家哲学 现代语境 学术研讨会 混沌 秩序 北京大学
  • 简介:【导语】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简帛文献资料出土面世,如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思想世界的认识。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出土否认了“《孙膑兵法》为伪书”的看法,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于黄老道家的认识,郭店楚简的出土则对《老子》的年代、孔孟之间儒家等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许多历史上的疑难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也无定论,而简帛文献的出土使得其中一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因此,每次新资料的出土都或多或少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认识。

  • 标签: 出土文献 自然宇宙观 道家研究 《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 简介: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续)──从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说起陈鼓应六、从出土文献重新评估黄老之学战国黄老学派的发展,向来为学界所忽略,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黄老派(稷下先生)的著作多已亡佚,而残存的作品亦被误判为伪书。近十年来,由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的陆续公...

  • 标签: 帛书《黄帝四经》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 马王堆汉墓 先秦道家 黄老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