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法治是一种合作性秩序,但同时也是一种对抗性秩序,这种秩序存在着秩序盲区、高成本和励讼等问题。引入礼来优化法治可以填补法治的秩序盲区、预防和过滤诉讼并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社会秩序存在第一性秩序和第二性秩序之分。第一性秩序是没有对抗和强制的社会秩序,如礼俗或宗教信仰所维持的秩序;第二性秩序是第一性秩序遭到破坏后依靠强力来维持的秩序,法治属于这种秩序的典型形态。第二性秩序需要通过第一性秩序才能完美地发挥秩序作用。礼让性秩序是一种无需强力维持的第一性秩序,是通过教化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情绪和习性来实现的秩序,它可以和法治相容并存,并弥补对抗性秩序的不足。把握传统礼乐文明的精神,建立适应现代文明的新礼俗,不仅可以接通中国传统文明的断脉,而且还可以使中国得到优化,彰显法治中国特色。

  • 标签: 中国法治 礼让性秩序 对抗性秩序 礼法并重 新礼
  • 简介:中国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建设年度报告(2017)》日前正式发布,报告包括依法行政、司法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12个部分。这是我国连续第10年发布关于中国建设的年度报告。报告全文共约4.3万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17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成就。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年度报告 中国法 司法体制改革 知识产权保护 学会组织
  • 简介:五、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一)生命健康权保障——健康保障与疾病防治。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则》,围绕“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从健康水平、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25项主要发展指标。

  • 标签: 年度报告 法治建设 卫生服务体系 生命健康权 中国 医疗卫生保障
  • 简介:德国司法系统在'积极违反契约'理论提出前已形成针对拒绝履行的固定裁判规则,并开始区分期前、期后拒绝履行。'积极违反契约'的理论贡献在于论证对期前拒绝履行采取法律措施的正当性,并指明个别类推履行迟延规则的法律续造方法。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以该理论为基础,逐步厘清拒绝履行属违约行为,并确定期前、期后拒绝履行二分模式。在现行《德国民法典》加入'预期违约'概念后,拒绝履行逐渐消解在现有的给付障碍原因中。中国应坚持期前、期后拒绝履行的二分模式,将期前拒绝履行纳入预期违约,将期后拒绝履行归于迟延履行但无须设定宽限期之特殊情形。

  • 标签: 拒绝履行 积极违反契约 预期违约 宽限期 不完全给付
  • 简介:因同一生活事实引发不同责任规范可得同时适用的责任竞合问题,始终是法律适用上的难题.从责任原因和受保护客体角度,对责任竞合可作不同界定,并会引致不同的实体和程序效果.我国现行法上的民事责任竞合规范,应从体系价值的实现角度加以解释对合同预定范围内的风险分配事项,应贯彻合同责任规范,同时执行具有特殊规范目的之法律规则;对非属合同风险分配的事宜,则应采纳统一的法定救济标准,不因责任领域的不同归属而作差别对待.除此之外,责任基础区分的其他实体和程序效果仍可维持,允许请求权人自由选择.

  • 标签: 责任规范 请求权竞合 请求权规范竞合 统一救济规则
  • 简介:将抽象的法治概念量化为具体的法治指标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国际趋势。通过对法治理念、法治政府目标的界定及法治政府评估的实证可见我国目前的法治政府评估依然停留在形式法治层面。建设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完善限权指标、将公民基本权利设为一级指标、公民实质参与的量化,目的是对现行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补充丰富,推动法治政府的建成。

  • 标签: 法治 法治政府 评估进路 评估指标体系
  • 简介:【专题导引】法治在西方历史上有久远的传统,但也历经古代、中世与现代的数次嬗变,衍生出神权法治与世俗法治、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英美法治与德日法治、自由法治国与社会法治国等诸多类型。在近代中国引进西法的过程中,亦有法家法治与泰西法治之辨。但时至今日,法治的中西古今之变仍有待廓清,其嬗变轨迹与内在理路亦有深入阐发之必要。

  • 标签: 实质法治 近代中国 世界 转型 嬗变轨迹 西方历史
  • 简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步入正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继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精神,从确立新的执政理念,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确立法治和宪法的崇高地位,重新认识法治与改革关系,推动法治体系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集中论述。

  • 标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 简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和确立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是党的共十八大正式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由人治向依法治理的转变,“新十六字方针”实现了由立法导向的法治建设向体系化法治建设的转变。“新十六字方针”是对“十六字方针”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超越,在“新十六字方针”引领下法治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两个“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其见证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从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转型升级。

  • 标签: “十六字方针” “新十六字方针” 法治建设 跨越发展
  • 简介:本轮司法改革中,以法官惩戒为核心的司法责任制被定位为“牛鼻子”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法官惩戒事由在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了“散”、“偏”、“泛”、“乱”四大问题,不利于发挥惩戒事由引导、警示、惩罚和保护法官的应有制度价值。对此,本文建议将惩戒事由制定权限定于宪法、法律和最高法院三个层级,建立以不当行为为核心的惩戒事由体系,减少兜底性惩戒事由的规定。

  • 标签: 惩戒 法官 司法责任制 司法改革 司法实践 立法规定
  • 简介:发展绿色金融是环境可持续和金融可持续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的公共性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应当承担环境义务;而共谋理论与自己责任理论的发展更为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商业银行环境责任体系包括商业银行环境义务以及法律责任。我国商业银行环境责任相关立法层级低、操作性不强,法律义务基本内容和法律责任规定存在重大空白,严重阻碍了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借鉴赤道原则、《可持续性政策》与《绩效标准》等国际金融软法,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金融硬法,提高我国相关立法层级,鼓励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和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控制机制,确认商业银行作为环境责任承担主体,极为必要。

  • 标签: 绿色金融 商业银行 环境责任 赤道原则
  • 简介:中国,注重并保障社会权利是实现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政治要求,也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人权事业的重要实践。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完成社会权利及其保障的基本制度建构。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时,尽管仍面临诸多问题,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所提出的新发展要求,为我国社会权利及其保障事业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法治化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权利发展的有力支持和切实保障。

  • 标签: 社会权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法治化
  • 简介:国法学专业期刊每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缺乏统一的引注规范导致学术研究和借鉴中多有不便。本文通过研究CLSCI截至目前的16种核心期刊注释体例的对比和归纳,总结出法学专业期刊引注规范的普遍适用规则。

  • 标签: 引注 我国法学专业 期刊引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重大政治命题,系统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发展路径、动力保障以及强化领导等重要理论,并且通过大力推动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重要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 习近平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的本质 依法治国
  • 简介:儒家仁理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仁利于法治以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为目标;第二,仁蕴含的人本主义精神利于法治确保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第三,仁利于国家承担善治和廉政任务;第四,仁中的义、礼、智、信、孝、忠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五,仁利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仁利于法治营造人与自然间的“生命共同体”;第七,仁的大同理想利于法治促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第八,仁利于借助国际交流与国际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十九大报告 仁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文化价值传承
  • 简介:莫教授是国内学术界提倡"依宪治国"的第一人,始终引领"依宪治国"理论的发展。莫教授基于自己20多年的"依宪治国"理论的研究,结合党内法规建设、合宪性审查工作等当下热点问题,阐述了未来中国建设的发展方向。莫教授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提出"依宪治国"概念的背景、"依宪治国"内涵的不断丰富、当前"依宪治国"的主要任务等。其次,莫教授针对2017年"依宪治国"理论的发展又具体阐释了合宪性审查的内容与意义。再次,莫教授强调了党内法规建设与国家法律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最后,莫教授将细化合宪性审查的研究,即从审查时间、审查程序、审查结论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 标签: 依宪治国 合宪性审查 党内法规 法治建设
  • 简介:夏:何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任务,并为此做出了全面规划和周密部署。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其中贯穿着大量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否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顶层设计 法治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 法治中国 法治道路
  • 简介:南阳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建设法治南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市新局面,把南阳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 标签: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缀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和良性互动的法治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渊源,基础于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是检讨和反思西方泛市场化现代性不足的结果,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立场,更是一种民生态度。民生领域适度去市场化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在此,我们既要澄清一些认识:应承认民生领域过度市场化的不可取;应重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功能I应正确认知西方法治在市场中的意义及在民生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坚守和强化以下观念: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在民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宪法解释的社会主义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国家积极作为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民主法治构成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既可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色,也可明晰中西法治的不同,更可为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做出自己的探索性和引领性贡献。

  • 标签: 经济发展 民生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民生属性
  • 简介:在法庭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存在“开花多、结果少”的现象,一方面是不断有新的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在公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推广和深化应用,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法庭科学领域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经验做法,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从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加强服务、加大奖励、发展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法庭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用-体化 全链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