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治是一种合作性秩序,但同时也是一种对抗性秩序,这种秩序存在着秩序盲区、高成本和励讼等问题。引入礼来优化法治可以填补法治的秩序盲区、预防和过滤诉讼并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社会秩序存在第一性秩序和第二性秩序之分。第一性秩序是没有对抗和强制的社会秩序,如礼俗或宗教信仰所维持的秩序;第二性秩序是第一性秩序遭到破坏后依靠强力来维持的秩序,法治属于这种秩序的典型形态。第二性秩序需要通过第一性秩序才能完美地发挥秩序作用。礼让性秩序是一种无需强力维持的第一性秩序,是通过教化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情绪和习性来实现的秩序,它可以和法治相容并存,并弥补对抗性秩序的不足。把握传统礼乐文明的精神,建立适应现代文明的新礼俗,不仅可以接通中国传统文明的断脉,而且还可以使中国得到优化,彰显法治中国特色。

  • 标签: 中国法治 礼让性秩序 对抗性秩序 礼法并重 新礼
  • 简介:中国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建设年度报告(2017)》日前正式发布,报告包括依法行政、司法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12个部分。这是我国连续第10年发布关于中国建设的年度报告。报告全文共约4.3万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17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成就。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年度报告 中国法 司法体制改革 知识产权保护 学会组织
  • 简介:五、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一)生命健康权保障——健康保障与疾病防治。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则》,围绕“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从健康水平、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25项主要发展指标。

  • 标签: 年度报告 法治建设 卫生服务体系 生命健康权 中国 医疗卫生保障
  • 简介:建设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把法治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法治建设的评价,不仅要看立法、执法、司法、法学教育等部门所提供的数据,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戚和满意度。本文建立了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的在内的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考评,既指出近年来在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又指出在问责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法治评估 满意度评价 指标体系 问题指标
  • 简介:德国司法系统在'积极违反契约'理论提出前已形成针对拒绝履行的固定裁判规则,并开始区分期前、期后拒绝履行。'积极违反契约'的理论贡献在于论证对期前拒绝履行采取法律措施的正当性,并指明个别类推履行迟延规则的法律续造方法。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以该理论为基础,逐步厘清拒绝履行属违约行为,并确定期前、期后拒绝履行二分模式。在现行《德国民法典》加入'预期违约'概念后,拒绝履行逐渐消解在现有的给付障碍原因中。中国应坚持期前、期后拒绝履行的二分模式,将期前拒绝履行纳入预期违约,将期后拒绝履行归于迟延履行但无须设定宽限期之特殊情形。

  • 标签: 拒绝履行 积极违反契约 预期违约 宽限期 不完全给付
  • 简介:因同一生活事实引发不同责任规范可得同时适用的责任竞合问题,始终是法律适用上的难题.从责任原因和受保护客体角度,对责任竞合可作不同界定,并会引致不同的实体和程序效果.我国现行法上的民事责任竞合规范,应从体系价值的实现角度加以解释对合同预定范围内的风险分配事项,应贯彻合同责任规范,同时执行具有特殊规范目的之法律规则;对非属合同风险分配的事宜,则应采纳统一的法定救济标准,不因责任领域的不同归属而作差别对待.除此之外,责任基础区分的其他实体和程序效果仍可维持,允许请求权人自由选择.

  • 标签: 责任规范 请求权竞合 请求权规范竞合 统一救济规则
  • 简介:将抽象的法治概念量化为具体的法治指标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国际趋势。通过对法治理念、法治政府目标的界定及法治政府评估的实证可见我国目前的法治政府评估依然停留在形式法治层面。建设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完善限权指标、将公民基本权利设为一级指标、公民实质参与的量化,目的是对现行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补充丰富,推动法治政府的建成。

  • 标签: 法治 法治政府 评估进路 评估指标体系
  • 简介:国法查明是国际私法一项基本制度之一,是审理案件的必要程序,是正确适用外国法律的基础和前提,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对外国法查明的性质,外国法查明的主体,外国法查明的适用以及外国法无法查明时等问题的解决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出方法,积极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外国法 查明外国法 查明缺陷 外国法的完善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法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重建、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历史时期,初步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转变.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完善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和强化社会法治建设.我国法模式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次稳步推进.

  • 标签: 改革开放 法治建设 发展历程 路径选择
  • 简介:推动法学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学学术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深入开展法学范畴研究、协同推进法理研究、并将法学范畴研究和法理研究有效对接,是实现法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论文以追忆1988年"全国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为铺垫,论述了在中国学新时代全面深化和拓展法学范畴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深化和拓展法学范畴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分析了大力推进法学范畴研究与法理研究互相对接的客观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方法上的可能性,探讨了法学范畴研究和法理研究互相对接的路径和方法。把法学范畴研究与法理研究对接起来,其要义就是把"权利本位"与"法理中心"并轨,构建以权利为本位、以法理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理学。

  • 标签: 法理 法学范畴 权利本位 法理中心
  • 简介: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时代因法治而辉煌。新时代,新法治。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正式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此基础上,总书记高度概括而又十分精准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标签: 法治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委员会 历史方位 习近平
  • 简介:【专题导引】法治在西方历史上有久远的传统,但也历经古代、中世与现代的数次嬗变,衍生出神权法治与世俗法治、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英美法治与德日法治、自由法治国与社会法治国等诸多类型。在近代中国引进西法的过程中,亦有法家法治与泰西法治之辨。但时至今日,法治的中西古今之变仍有待廓清,其嬗变轨迹与内在理路亦有深入阐发之必要。

  • 标签: 实质法治 近代中国 世界 转型 嬗变轨迹 西方历史
  • 简介: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是在21世纪中国自身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世界逆全球化双重趋势的促动之下而形成的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这种国际法治思想从传统的中国理念文化中脱胎而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思想和国际法认知有清晰的继承关系,但又汲取了世界各国关于国际法的优秀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酝酿成一种彰显中国特色、维护中国利益、促进世界进步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独立平等为底线和起点,以文明多样共存为交往原则,以公正有效为行为方式,以互利共赢为最终目标,鲜明反映而且主动引领国际社会状态的新格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 标签: 国际法 国际法治 法治思想 新时代 中国智慧
  • 简介:杨鸿烈先生是著名的法史学家,其《中国律思想史》一书,被誉为中国律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在法学界有着崇高的地位,向来为学者所称颂.自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影响深远.①然而,纵观《中国律思想史》的诸多版本,里面均有一例不大不小的史实错误,非常明显,却鲜为人道.

  • 标签: 《中国法律思想史》 杨鸿烈 流传 商务印书馆 奠基之作 史实错误
  • 简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步入正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继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精神,从确立新的执政理念,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确立法治和宪法的崇高地位,重新认识法治与改革关系,推动法治体系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集中论述。

  • 标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 简介:11月1O日、11日,“中国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常设亚太保险法国际论坛”在厦门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主办,厦门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国学会副会长任海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政法委委务会议成员、政治部主任、省法学会党组成员邓佳文,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欧岩峰分别在会上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任自力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法学会 法学研究 厦门大学 保险法 年会 高级人民法院
  • 简介: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经过提出、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已成为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包括在基本目标、指导原则、重要理念、基本方向、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路径等方面的确立,形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及思想。而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依法治海。其法律基础主要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基本体系1.海洋强国含义之变迁。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国战略 依法治海 中国 简论 循环系统
  • 简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和确立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是党的共十八大正式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由人治向依法治理的转变,“新十六字方针”实现了由立法导向的法治建设向体系化法治建设的转变。“新十六字方针”是对“十六字方针”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超越,在“新十六字方针”引领下法治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两个“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其见证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从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转型升级。

  • 标签: “十六字方针” “新十六字方针” 法治建设 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