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脉络膜症患者的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靶向测序筛查可疑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及定量PCR法验证并调查家系其他成员变异携带情况。通过HGMD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报道情况,依据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变异指南判断候选变异的致病性。结果3家系均检测到CHM基因致病变异,家系1先证者(Ⅱ1)为c.1584_1587del(p.Val529Hisfs*6)变异半合子,其女儿(Ⅲ2)携带c.1584_1587del(p.Val529Hisfs*6)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Ⅱ2)为第10至15外显子缺失(E10-15del)半合子,其母亲(Ⅰ2)和妹妹(Ⅱ3)携带E10-15del杂合变异;家系3先证者(Ⅱ2)为c.544delT(p.Cys182Valfs*14)变异半合子,母亲携带c.544delT(p.Cys182Valfs*14)杂合变异,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其中2为已知致病性变异、1为本研究发现的新变异CHM基因c.544delT(p.C182Vfs*14)。CHM基因c.544delT移码变异可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产生无功能的产物蛋白,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的发现扩展了无脉络膜症的基因变异谱。

  • 标签: 无脉络膜症 夜盲 视野缺损 DNA测序 CHM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FKRP基因变异导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I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I,LGMD2I)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收集3例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肌肉活检。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查先证者致病基因,确定可疑致病变异后对家系成员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1和先证者2均存在双下肢无力的症状,其中先证者1行走能力丧失伴有肺通气功能障碍。先证者3存在下肢疼痛和剧烈运动后心悸、憋喘症状。3例先证者肌肉病理可见肌营养不良表现和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分子的表达量降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1 FKRP基因存在c.545A>G(p.Y182C)和c.1391A>T(p.N464I)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2存在c.545A>G(p.Y182C)和c.941C>T(p.T314M)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3存在c.545A>G(p.Y182C)和c.161G>A(p.R54Q)复合杂合变异。C.545A>G(p.Y182C)、c.1391A>T(p.N464I)和c.941C>T(p.T314M)变异已有文献报道,c.161G>A(p.R54Q)变异尚未见报道。结论3家系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均为FKRP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全外显子组测序对LGMD2I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新的FKRP基因复合杂合变异位点的发现也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I型 FKRP基因 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 复合杂合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级医疗机构神经疾病相关科室应用机器人辅助患者康复训练的现状,为促进机器人辅助训练的完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9月从全国各省市选取级医院的神经疾病相关科室进行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的现状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机器人辅助训练现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电子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4.4%。结果236神经疾病相关科室中,共有93(39.4%)科室使用了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机器人类型主要为穿戴式机器人,主要用于训练下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步态能力等,其中55.9%(52/93)的科室认为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好。医院类型、科室床位周转次数、每日训练时间是影响机器人辅助训练有效性的主要因素(P<0.05)。93使用过机器人的科室中,22.6%(21/93)的科室在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中未出现过负性事件;尚未使用机器人的143科室对机器人持有积极的态度,未使用机器人的主要原因是机器人过于昂贵、缺乏技术人员指导、因未经专业培训不敢使用等。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已得到神经疾病相关科室的关注和尝试使用,但安全性仍需进一步增强。相关医疗机构应尽早制订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指南,用以指导机器人辅助训练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机器人 康复训练 神经科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施氏整膝步九法是施杞教授在继承石氏伤科与王氏武术伤科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推拿手法技术,该手法治疗理念包括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从筋论治,整体审察、法重通络,主要步骤包括理筋平衡法、整骨平衡法、通络平衡法,施术特点在于重视经穴、点线面维结合,旋转摇晃、重视被动屈伸,循序渐进、整体辨证、灵活调整。该法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石氏伤科 推拿手法 学术思想
  • 简介:摘要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但其安全性值得关注。控制性促排卵作用于卵母细胞印记基因完成重编程的时期,胚胎的体外培养作用于印记基因去甲基化的敏感时期。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操作会影响基因组、印记基因广泛擦除、印记重建及维持。配子及胚胎冷冻可能会导致基因表达紊乱,印记基因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ART过程中的非生理性操作是否会影响胚胎的表观遗传调控程序并进一步遗传给下一代,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ART对子代表观遗传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印记基因 胚胎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学术临床医生Harriet Feldman与Helen Jones分享了自家菜园子改善她健康与膳食的故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老年受试者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方法从试验设计层面上,查询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上公示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针对以老年患者为主的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年龄的规定;从实际入组层面上,收集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立项并完成受试者入组的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已出具总结报告的多中心试验采集全部中心的受试者年龄信息,未出具总结报告的或单中心试验采集本中心受试者年龄数据与中国肿瘤登记系统中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年龄段发病率进行比较,比较二者是否一致。结果绝大多数(72.1%、44/61)临床试验在方案设计层面上未设置年龄上限,Ⅲ期、Ⅳ期试验均未在方案中设置入组受试者年龄上限。从实际入组层面,本研究共纳入19项药物临床试验,1 402例受试者,受试者年龄60~93(67.1±8.6)岁,与全国及北京市前列腺癌发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入组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64岁(34.2%、479/1 402)、≥75岁最少(21.5%、301/1 402),年龄分布与2017年中国前列腺癌高发年龄段≥75岁(421.77/10万)不同。结论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在设计方面涵盖全年龄段老年患者,但实际入组的老年受试者样本代表性不足,在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与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年龄段发病率相匹配的受试人群应该逐步提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药物,临床试用 发病年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1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13体综合征胎儿的超声表现。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1例行羊水穿刺确诊的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早中期孕妇,年龄(29.4±3.4)岁,年龄范围为26~40岁,其中21体综合征34例,18体综合征12例,13体综合征5例,对其早中孕期超声检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体综合征主要以单纯软指标异常为主,其中NT增厚为典型特征。18体综合征以心脏结构畸形为典型特征,可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3体综合征全部表现为多系统畸形。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软指标及结构畸形有助于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率,实现优生优育。

  • 标签: 21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 超声软指标 结构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庞贝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并分析酶替代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庞贝病家系共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为晚发型,起病年龄为1.5~37.0岁(平均15.2岁),2例为婴儿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近端为主肌无力,可伴易疲劳和肌痛;8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1例以呼吸困难为首发表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为172~1397 IU/L(平均878 IU/L);6例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4例有肌强直放电;10例用力肺活量下降;5例合并脊柱侧弯;13例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下降;8例肌肉病理提示空泡肌病。共检测出GAA基因17变异,其中c.2331G>C、c.1622C>T、c.1585T>C和c.1837T>C为4新的可能致病性变异,c.2238G>C和c.2662G>T变异分别出现在5和3家系。1例患者接受酶替代治疗并规律随访,示肌力和肺功能均得到改善,而未进行酶替代治疗的患者肌力和肺功能均下降。结论庞贝病以骨骼肌无力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脊柱畸形,肌酸激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可发现肌强直放电。GAA基因c.2238G>C和c.2662G>T为国内热点突变,新发现的4变异丰富了GAA基因突变谱系。酶替代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和呼吸功能。

  • 标签: 庞贝病 临床特征 酸性α葡萄糖苷酶基因 酶替代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中国汉族先天性白内障家系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筛查、Sanger测序验证目标基因变异位点。通过检索基因组整合数据库gnomAD获取变异位点的人群频率。通过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dbSNP)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变异位点的致病性和报道情况。利用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SIFT、PolyPhen_2、MutationTaster阐释其功能。采用GERP++软件工具分析变异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结合患者眼科检查结果、病史和基因变异型进行分析、确诊。结果纳入的12家系均找到致病基因变异。其中9家系为已知致病变异,包括MIP基因c.97C>T、GJA8基因c.593G>A、CRYBA4基因c.277T>C、CRYBB2基因c.563G>A和c.436G>C、CRYGC基因c.470G>A、CRYGD基因c.70C>A、PAX2基因c.70dupG、OCRL基因E5-E16dup;3家系为潜在致病性新变异,包括CRYGD基因c.422delG、ELP4基因c.886C>A和CRYBB2基因c.434G>C。CRYGD基因c.422delG变异可使产物蛋白提前终止翻译,为致病变异。ELP4基因c.886C>A和CRYBB2基因c.434G>C对应的氨基酸位点在物种间均高度保守,蛋白质功能分析软件预测其有害。12家系各基因变异型和疾病表型全部共分离。结论CRYGD基因c.422delG、ELP4基因c.886C>A和CRYBB2基因c.434G>C可能为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性新变异位点。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靶向测序 分子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6省19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1基因亚型分布及抗病毒治疗前耐药情况。方法2019年4-11月,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6省19城市收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MSM 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574份,提取RNA,反转录后经巢式PCR扩增HIV-1 pol 基因区片段。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病毒基因亚型,提交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结果有479份样本PCR扩增成功并获得核酸序列,检出的HIV-1基因亚型有9种,其中CRF01_AE(43.4%)和CRF07_BC(36.3%)所占比例较大,随后依次为B(6.3%)、CRF55_01B(5.9%)、CRF59_01B(0.8%)、CRF65_cpx(0.8%)、CRF103_01B(0.4%)、CRF67_01B(0.4%)和CRF68_01B(0.2%);另有26份(5.5%)样本的基因亚型为未知亚型。不同省份之间的基因亚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1,P<0.001)。总体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为4.6%(22/479),其中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3.5%(17/479)、0.8%(4/479)和0.2%(1/479)。新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高于长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结论我国6省19城市MSM 的HIV-1感染者中HIV-1基因亚型多样化,不同省份之间的基因亚型构成比不同;整体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处于低水平,但新近感染者的耐药率较高,建议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耐药监测。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基因亚型 抗病毒治疗前耐药
  • 简介:摘要尖瓣反流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风湿性瓣膜病和外伤等,常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及高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尖瓣反流患者,行经股静脉异位尖瓣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异位尖瓣植入术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腔静脉 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腔静脉瓣膜植入术
  • 简介:摘要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普及,早期乳腺癌治疗规范程度不断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亦不断延长。尽管现有指南和共识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有争议的问题,包括治疗理念、文献解读程度、产品适应证和可及性等,均影响着早期乳腺癌诊疗的规范性。2021年,药品新适应证的获批、靶向药物的普及等,进一步推动着早期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改变。本文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十热点问题的梳理和探讨,以期阐明观点,促进学界共同讨论。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维容积采集技术神经形态成像在叉神经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诊断为叉神经痛患者49例,18~80岁,性别不限,均行3.0T磁共振常规及容积成像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予以最大程度显示叉神经节前段、叉神经节及节后段分支,评价病变区域叉神经的走行、形态、边界、信号、邻近组织及增强的显示情况,并做出诊断。结果46例患者最终完成研究。神经血管冲突者17例次,其中神经血管压迫者11例次,神经血管接触者6例次,而非症状侧存在神经血管冲突者8例次;炎性病变者27例次,其中多发性硬化者3例次,叉神经节改变者2例次,其余均位于叉神经颅外段;占位性病变者2例次;既往手术史者2例次。无异常者5例(10.9%),但都具有叉神经痛相关症状;多因素引起的叉神经痛28例(60.9%);单因素引起者13例(28.2%)。结论磁共振维容积采集技术神经形态成像有助于叉神经从脑干到其颅外分支的显示,有利于潜在病变的准确定位和诊疗评估,为临床症状性叉神经痛患者诊断和治疗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神经成像 磁共振形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对2例标本采用经典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采用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2例患者标本血清学结果显示:患者红细胞与抗-A,抗-A1和抗-B均不凝集,血清与A1细胞弱凝集,与B细胞呈现强凝集。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这2例标本的基因型是ABO*O01.01和罕见型A等位基因的杂合子,罕见型A等位基因与ABO*A1.01序列相比在第7外显子第467位C>T变异,导致第156位脯氨酸(Pro)转变为亮氨酸(Leu),963位与964位之间插入了一核苷酸C。结论结合血清学和基因测序结果,此2例标本为A亚型,引起该罕见型A等位基因的特异性突变为:c.467C>T和c.963_964insC。

  • 标签: A亚型 血型血清学 基因测序 移码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