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中的作用,并讨论了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 标签: 脱氧葡萄糖 PET/CT 细菌 感染 麦芽糖糊精转运体 心血管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75岁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后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伴随疾病、植入设备类型、导线根数及种类、麻醉方法、移除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完全移除率等特征。结果研究入选316例患者,其中≥75岁组115例(男79例),<75岁组201例(男151例);<75岁组移除的除颤装置更多(10.9%对4.3%,P=0.044)。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多根导线患者的比例、导线植入时间及拔除方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发生,≥75岁组有7例(6.1%,7/115)出现轻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5岁组有10例(5.0%,10/201)出现轻度并发症,1例(0.5%,1/201)出现严重并发症。③有效性评估:≥75岁组中111例(96.5%,111/115)患者起搏系统经静脉完全移除,4例(3.5%,4/115)取得临床成功,无移除失败事件;<75岁组中191例(95.0%,191/201)患者起搏系统完全移除,9例(4.5%,9/201)取得临床成功,1例(0.5%,1/201)经静脉移除失败。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IED感染的≥75岁患者,行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是可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亚于<75岁人群。

  • 标签: 感染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导线 移除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成人。该研究旨在明确儿童器械相关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08至2017年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明确为器械相关感染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18岁)。感染患儿分为耐药细菌组和药物敏感细菌组。结果研究纳入213例患儿。所有器械相关感染者中,22%(48例)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年龄小于1岁、伴随其他疾病、侵入性设备的长期使用、感染前的住院时间是产ESBL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增加。结论年龄小于1岁和心血管疾病是耐药菌感染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产ESBL菌是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产ESBL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耐药菌并无不同,提示这类患儿入院前体内或已定植该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献回顾,了解我国HIV感染者中HBV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对2010-2019年文献检索、文献筛选、质量评价等过程,收集我国有关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合并样本量为69 816例;我国HIV感染者的HBV合并感染率为11.29%,西部地区(10.73%)和南部地区(14.18%)的合并感染率较高,北部地区(6.36%)最低;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传播途径不详和母婴传播的HIV感染者的HB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1.22%、12.76%、9.58%、11.32%、10.34%和2.87%。在HIV各种传播途径中,经母婴传播的HIV感染者的HBV合并感染率最低;南部地区男性HIV感染者的HBV感染率是女性的1.29倍。结论我国HIV感染者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HBV感染率;应加强HIV/HBV共感染者的预防控制。

  • 标签: HIV感染者 HBV感染率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广大医生和器械研发人员无法回避的临床问题,也引起了较大争议。该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温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温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我国规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起步较晚,试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旨在探索针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法。方法通过工作实践及查阅文献,分析国内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措施,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本文总结了3个限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提升的因素,即申办者研发实力不足、研究团队专业水平有限和注册核查与药品存在差异,并结合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理念,提出建立基于风险的质量保证制度、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保证试验质量和加强研究者临床试验能力培训等改进措施,通过医院2016年以来的实践经验验证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结论应用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体系、电子信息系统和临床试验能力培训,可以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提升管理质量。

  • 标签: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 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器械消毒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消毒供应室器械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各科室对供应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管理器械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灭菌不合格率、包装破损、器械损伤发生率、丢失发生率、登记差错率等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回收、器械清洗灭菌、器械包装、器械发放、与科室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监测体系应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风险识别意识,提升器械管理方面的品质,从而提升每个科室对消毒供应室业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质量监测体系 器械消毒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磁共振的静态磁场、梯度磁场及射频磁场可使心脏电子器械产生移位、发热及功能改变,一直以来置入传统心脏电子器械(CIED)的患者被认为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绝对禁忌证。然而约50%~70%置入传统CIED的患者后续仍存在MRI检查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患者筛查及适当的器械程控,置入传统CIED的患者可以安全地进行MRI检查,既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不会导致CIED程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该文将对置入传统CIED的患者行MRI检查安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非兼容型心脏电子器械
  • 简介:摘要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其诊断、抗感染治疗等诸多方面仍缺乏高等级的文献证据,无法基于循证学方法给予标准化答案。现以相关指南为依据,并综合国内外文献,从感染科角度概述PJ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治疗PJI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生物膜 假体周围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妇科窥阴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2月期间进行清洗的窥阴器械869件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进行清洗的窥阴器械965件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进行回收、分类、登记、冲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检查、包装、灭菌保存、核对派发等;研究组在此流程上增加器械的预处理,并在妇科窥阴器械清洗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操作情况及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器械的清洗操作不当发生率为2.38%(23/965),低于对照组的9.44%(8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38,P<0.001);观察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7.82%(944/965),高于对照组的90.91%(790/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8,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器械清洗操作规范性,提升妇科窥阴器械清洗质量,保障器械使用安全。

  • 标签: 妇科窥阴器械 清洗质量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2012年发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新共识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术后随访。内容涵盖了磁共振成像兼容的CIED、无导线起搏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及常规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的随访建议,使CIED的随访更加规范、高效。

  • 标签: 指南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随访
  • 简介:摘要卫生杀虫器械的性能与正确选用对有效灭杀害虫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从卫生杀虫器械性能与杀虫效果、常用卫生杀虫器械及特点、卫生杀虫器械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卫生杀虫器械的发展概况,并介绍了舰船卫生杀虫器械的选型与应用情况。

  • 标签: 卫生杀虫器械 舰船 选型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两种方式(食管空肠手工缝合与器械吻合)。方法以“全胃切除和手工缝合”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手工缝合和器械吻合的临床研究,年限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临床研究,共7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工缝合组与器械吻合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8.32,95%CI(-5.94,22.57),P>0.05];手工缝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器械吻合组[MD=-9.54,95%CI(-15.54,-3.55),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器械吻合组[MD=-0.38,95%CI(-0.59,-0.18),P<0.05];手工缝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器械吻合组[MD=-0.88,95%CI(-1.23,-0.54),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器械吻合组[OR=0.23,95%CI(0.06,0.93),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器械吻合组[OR=0.14,95%CI(0.04,0.54),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视下,使用倒刺线连续缝合与使用器械吻合相比较更加安全、经济,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胃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肿瘤 缝合技术 外科缝合器缝合 吻合术,外科 安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远程随访可以减少常规随访次数、优化器械管理和疾病管理、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改善患者生存率。因此,国内外专家共识均推荐将远程随访作为所有CIED患者的标准随访管理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远程随访尤其重要,减少了面对面诊室随访,避免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又能安全有效地管理患者。国内尽管已开展了远程随访,但应用严重不足,今后应加大力度,推进远程随访技术的广泛应用。

  • 标签: 随访研究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远程随访
  • 简介:摘要快速诊断是防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床旁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具有便携、快速、易操作、智能灵敏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宿主生物标记物、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面,对疾病流行病学的监测与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本文概述了PO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儿童 即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