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心肌肌钙蛋白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建立参考区间至关重要。然而通过何种恰当的筛选标准选择合适参考人群,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忽视此问题将会导致错误的医疗决策。参考上限取值随检测技术提高而变更。探讨参考人群选择问题在国际尚未达成一致。筛选标准的替代生物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及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关系。建立心肌肌钙蛋白参考区间还需考量的因素及研究方案。针对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种族特异性问题,应建立并应用性别和/或年龄特异性参考区间。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 参考区间 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
  • 简介:摘要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短期病死率等密切相关,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检查敏感度或特异性不高,易延迟诊断甚至误诊,早期诊断MIN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章通过介绍MIN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提高对MINS的重视,尽早发现和诊断MINS,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文章对MINS的研究进展和超敏肌钙蛋白T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 hs-cTnT)在MINS的诊断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hs-cTnT在MINS诊断及其预后预测价值将被进一步关注及研究,并将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及时、可靠、可信的检测结果,为减少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更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超敏肌钙蛋白T 治疗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肽素(COP)及肌钙蛋白I(cTn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北京医院急诊科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1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来诊首次血清标本,测定COP和cTnI并完善其他相关检查,随访6个月评估各因素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程度,并比较各指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COP、cTnI、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D-二聚体(D-Dime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CO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COP:29.08(13.73,43.19)ng/L比13.76(4.81,20.82)ng/L;cTnI:0.78(0.35,2.23)μg/L比0.33(0.19,0.57)μg/L]。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OR=1.071、95%CI:1.016~1.130、P=0.040)和cTnI(OR=3.261、95%CI:1.058~10.045、P=0.011)是老年AMI患者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cTnI、COP以及两者联合分别描绘ROC曲线,计算AUC分别为0.742(0.593~0.892)、0.752(0.655~0.910)、0.790(0.648~0.932)。结论血清COP及cTnI水平可用于评估老年AMI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应用对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有提升趋势。

  • 标签: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和肽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早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升高水平与28 d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肝移植手术后即刻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成年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后48 h内血浆cTnI的检测值,并记录其最高值。同时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止至术后第28天。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28 d内死亡率。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价术后早期cTnI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3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6例在术后28 d内死亡。243例(76.4%)在术后48 h内出现cTnI的升高,37例(11.6%)表现为cTnI中度升高(达到正常参考值上限5~10倍),75例(23.6%)为cTnI重度升高(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10倍)。多因素分析显示,cTnI轻、中度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无关,仅cTnI重度升高是术后28 d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比值比(95%置信区间)=3.151(1.218~8.150),P=0.018]。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cTnI升高较为常见,重度cTnI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显著相关。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肝移植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随访6个月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52例)和非MACE组(108例),再选取同期体检的1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PCT、cTnI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PCT、cTnI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预测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ACE组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高于非MACE组(P<0.05);AMI患者发生MACE与其血清PCT、cTnI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经曲线ROC分析,PCT曲线下面积为0.682,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98.1%;cTnI曲线下面积为0.710,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57.7%;PCT、cTnI检测均能较好提示AMI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与发生MACE呈正相关,可以用于评估AMI患者预后,且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预后 心肌肌钙蛋白Ⅰ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治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2018年间接受放疗±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8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30Gy、放疗50Gy、放疗结束、放疗结束3个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cTnI、心脏彩超。比较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对RIHD检出率。比较血糖高低、合并高血压病及冠心病、联合化疗、照射剂量及心脏受照面积大小等因素与RIHD发生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异常结果相近(P均>0.05),而在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方面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均<0.05)。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与单纯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比较检出率均高于任一方式(P均<0.05)。放疗后RIHD率高于放疗前(P均<0.05);放化疗者心脏损伤率明显高于单药顺铂化疗、单纯放疗组,以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为甚(发生率45%,P均<0.05)。单纯放疗与放疗+顺铂化疗的相近(P均>0.05)。放疗后比放疗前RIHD分级增加31.2%(P均<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放疗合并化疗,心脏Dmean、V40 Gy是1-4级RIHD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诱发RIHD检出率高,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4h动态心电图 心肌肌钙蛋白Ⅰ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抽取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术前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TnT与CRP水平,对比两组cTnT与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图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cTnT与CRP水平对PCI术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cTnT、CR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血清cTnT与CRP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PCI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71、0.809。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与术前血清cTnT与CRP高表达密切相关,临床可联合血清cTnT与CRP水平评估PCI术的短期预后。

  • 标签: 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肌钙蛋白T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24 h、48 h及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结果18例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15例存活,3例死亡,存活率83.3%。存活组在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上高于死亡组(49.36% vs-59.5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 h肌钙蛋白T下降率(57.17% vs-35.67% , P>0.05)和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65.53% vs 58.96%,P>0.05)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MO是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治疗手段,ECMO支持下的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高于死亡组。

  • 标签: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ECMO) 肌钙蛋白T 存活率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肌钙蛋白是足月儿窒息的敏感标志物,反映全身性缺氧缺血时心肌损伤的程度。此外,肌钙蛋白也是成人和新生儿脑病中反映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敏感标志物。该研究旨在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肌钙蛋白T水平和MRI脑损伤的关系以及与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在某三级新生儿转诊中心,选择出生和(或)发生新生儿脑病时需要复苏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测定。评估出生史、临床参数、神经影像和发育结局(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结果测定54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其中27例患儿需要亚低温治疗。第1、2天的肌钙蛋白T水平是亚低温治疗、癫痫发作和中重度脑病的预测指标(AUC=0.7,P<0 .001),第1、2、3天的肌钙蛋白T水平是病死率的重要预测指标(AUC=0.99,P<0 .005)。第1、2、3天的肌钙蛋白T水平对预测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84 ng/ml、0.63 ng/ml和0.58 ng/ml。第3天的肌钙蛋白T水平能够预测MRI基底节区和分水岭区脑损伤(AUC=0.70,P=0.045)。结论神经影像提示存在脑损伤的围生期窒息患儿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并与其2岁时的发育评分相关。今后可联合肌钙蛋白和MRI对新生儿脑损伤进行分型,有利于评估其病因、预后及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肌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2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心脉宁片治疗,2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等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54%(45/52)]高于对照组[67.31%(35/52)](χ2=4.99,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O)[(67.23±9.52)μmol/L]高于对照组[(60.49±9.71)μmol/L],内皮素(ET)[(53.12±7.28)ng/L]低于对照组[(61.25±8.36)ng/L](t=3.57、5.28,均P < 0.001);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9.51±6.37)μg/L]、C反应蛋白(CRP)[(4.13±1.02)mg/L]、白细胞介素6(IL-6)[(19.43±2.57)μg/L]均低于对照组[(51.37±7.28)μg/L、(5.62±1.15)mg/L、(26.16±3.19)μg/L](t=8.84、6.99、11.84,均P < 0.001);观察组心肌酶(CK-MB)[(30.18±5.89)U/L]、心肌肌钙蛋白(cTn)[(7.32±1.12)ng/L]均低于对照组[(41.74±6.76)U/L、(9.63±1.45)ng/L](t=9.29、9.09,均P < 0.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采用血栓心脉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酶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中药 美托洛尔 炎症趋化因子类 肌钙蛋白 内皮,血管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凝溶胶蛋白(GSN)、降钙素原(PCT)、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6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轻症组(ISS ≤ 25分,22例)和重症组(ISS>25分,38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32例);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上述四项指标,随访至治疗后7 d,分析血清PCT、GSN、Hcy、cTnI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GSN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PCT、Hcy、cTnI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治疗后GSN水平升高,PCT、Hcy、cTnI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GSN更低[(137.87 ± 9.54)mg/L比(190.32 ± 9.32)mg/L],PCT、Hcy、cTnI更高[(2.95 ± 0.32)µg/L比(0.44 ± 0.12)µg/L、(31.29 ± 8.54)µmol/L比(13.95 ± 2.19)µmol/L、(0.081 ± 0.007)µg/L比(0.020 ± 0.003)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清GSN水平与阳性症状量表Ⅱ(SAPSⅡ)评分(r = - 0.65,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Ⅱ(APACHEⅡ)评分(r = - 0.74,P<0.05)呈负相关,血清PCT、Hcy、cTnI水平与SAPSⅡ评分(r = 6.18、7.09、9.15,P<0.05)、APACHEⅡ评分(r = 6.93、7.32、10.03,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GSN是生存率的保护因素,血清PCT、Hcy、cTnI是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SN、PCT、Hcy、cTnI水平可辅助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建议结合SAPSⅡ、APACHEⅡ使用。

  • 标签: 多处创伤 肌钙蛋白Ⅰ 凝溶胶蛋白 降钙素原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凝溶胶蛋白(GSN)、降钙素原(PCT)、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6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轻症组(ISS ≤ 25分,22例)和重症组(ISS>25分,38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32例);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上述四项指标,随访至治疗后7 d,分析血清PCT、GSN、Hcy、cTnI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GSN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PCT、Hcy、cTnI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治疗后GSN水平升高,PCT、Hcy、cTnI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GSN更低[(137.87 ± 9.54)mg/L比(190.32 ± 9.32)mg/L],PCT、Hcy、cTnI更高[(2.95 ± 0.32)µg/L比(0.44 ± 0.12)µg/L、(31.29 ± 8.54)µmol/L比(13.95 ± 2.19)µmol/L、(0.081 ± 0.007)µg/L比(0.020 ± 0.003)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清GSN水平与阳性症状量表Ⅱ(SAPSⅡ)评分(r = - 0.65,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Ⅱ(APACHEⅡ)评分(r = - 0.74,P<0.05)呈负相关,血清PCT、Hcy、cTnI水平与SAPSⅡ评分(r = 6.18、7.09、9.15,P<0.05)、APACHEⅡ评分(r = 6.93、7.32、10.03,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GSN是生存率的保护因素,血清PCT、Hcy、cTnI是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SN、PCT、Hcy、cTnI水平可辅助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建议结合SAPSⅡ、APACHEⅡ使用。

  • 标签: 多处创伤 肌钙蛋白Ⅰ 凝溶胶蛋白 降钙素原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早期出现肌钙蛋白I(TnI)升高对重症孕产妇ICU住院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CU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住ICU住院时间是否大于72 h,分为ICU住院时间延长和ICU住院时间非延长2个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ICU早期TnI水平及AKI对ICU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119例;其中ICU住院时间延长组47例(39.5%),非延长组72例(6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期TnI升高(优势比6.697,95%CI:1.27~35.332,P=0.025)和急性肾损伤(AKI,优势比6.054,95%CI:1.248~29.368,P=0.025)是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ICU早期发生TnI升高及AKI对ICU住院时间延长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95%CI 0.65~0.832,P<0.001)和0.729(95%CI 0.634~0.825,P<0.001);二者联合对ICU住院时间延长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 0.723~0.889,P<0.001)。结论早期出现TnI升高和AKI是预测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U住院时间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肌钙蛋白I 重症监护病房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10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胸痛(CP)、胸闷(CD)患者60例作为CPC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nI、CKMBmass、IL-6、FDP对AMI的诊断价值。AMI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指标及疗效的关系。结果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最高,其次为CPCD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CKMBmass、IL-6、FDP联合诊断CPCD、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8、0.926,均高于单一诊断。治疗有效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糖尿病、入院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入院时、治疗6 h、12 h、24 h、48 h、72 h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与DBP、SBP、LVESV、LVESD、LVEDD、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对AMI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 白细胞介素6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10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胸痛(CP)、胸闷(CD)患者60例作为CPC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nI、CKMBmass、IL-6、FDP对AMI的诊断价值。AMI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指标及疗效的关系。结果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最高,其次为CPCD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CKMBmass、IL-6、FDP联合诊断CPCD、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8、0.926,均高于单一诊断。治疗有效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糖尿病、入院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入院时、治疗6 h、12 h、24 h、48 h、72 h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与DBP、SBP、LVESV、LVESD、LVEDD、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对AMI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 白细胞介素6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临床分级、血清cTnI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心电图、动脉瘤特征、血管内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等信息。在患者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转归评价,转归不良定义为>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cTnI水平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16例患者,其中256例转归良好(81.01%),60例转归不良(18.99%),13例(4.11%)死亡。47例(14.87%)患者血清cTnI水平升高,转归不良组血清cTnI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45%对7.81%;P<0.001)。与转归良好组比较,转归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更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更高(P均<0.001)。转归不良组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构成比(P均<0.001)亦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脊液置换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以及并发脑梗死、脑积水、癫痫发作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Hunt-Hess分组3~5级[优势比(odds ratio, OR)6.61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158~20.278;P=0.001]、Fisher分级3~4级(OR 3.719,95% CI 1.479~9.352;P=0.005)、脑梗死(OR 15.814,95% CI 4.978~50.235;P<0.001)、再出血(OR 13.324,95%CI 2.092~84.881,P=0.006)以及血清cTnI水平升高(OR 3.874,95% CI 1.406~10.672;P=0.009)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可独立预测aSAH发病后90 d的不良转归。血清cTnI水平预测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 0.666~0.828;P<0.001),最佳截断值为0.025 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87.9%。结论血清cTnI水平升高对aSAH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转归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栓塞,治疗性 肌钙蛋白I 生物标志物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Ⅰ)和糖类抗原125(CA125)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组29例,Ⅲ级组51例,Ⅳ级组17例;另选择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hs-CRP、cTnⅠ和CA125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血浆NT-proBNP、hs-CRP、cTnⅠ和CA125水平变化及LVEDD和LVEF变化;分析NT-proBNP、hs-CRP、cTnⅠ和CA125与LVEDD和LVEF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BNP[(5 684.21±174.39)ng/L]、hs-CRP[(16.54±3.27)mg/L]、cTnⅠ[(0.43±0.13)μg/L]和CA125[(83.24±15.46)U/mL]均高于对照组(t=216.813、25.684、19.432、34.138,均P<0.05)。观察组LVEDD[(63.21±4.87)mm]高于对照组[(48.97±2.41)mm],而LVEF[(39.27±3.25)%]低于对照组[(62.87±4.36)%](t=19.461、37.008,均P<0.05)。Ⅳ级组血浆NT-proBNP[(7 368.18±201.05)ng/L]、hs-CRP[(24.19±4.18)mg/L]、cTnⅠ[(0.63±0.14)μg/L]和CA125[(164.52±27.48)U/mL]均高于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t=31.109、6.557、5.321、13.017,Ⅱ级组:t=75.873、16.582、11.755、23.178,均P<0.05);Ⅲ级组血浆NT-proBNP[(5 751.42±180.34)ng/L]、hs-CRP[(15.98±4.56)mg/L]、cTnⅠ[(0.41±0.15)μg/L]和CA125[(87.97±18.45)U/mL]均高于Ⅱ级组[(3481.34±145.26)ng/L、(8.23±2.37)mg/L、(0.25±0.08)μg/L和(28.43±12.21)U/mL](t=57.893、8.507、5.320、15.530,均P<0.05)。Ⅳ级组LVEDD[(67.95±5.15)mm]高于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t=3.553,Ⅱ级组:t=8.157,均P<0.05),而LVEF[(34.28±2.36)%]低于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t=6.673,Ⅱ级组:t=10.417,均P<0.05);Ⅲ级组LVEDD[(62.78±5.21)mm]高于Ⅱ级组[(57.87±3.25)mm](t=4.586,P<0.05),而LVEF[(39.98±3.24)%]低于Ⅱ级组[(45.98±4.25)%](t=7.097,P<0.05)。LVEDD与NT-proBNP、hs-CRP、cTnⅠ和CA125呈线性正相关;LVEF与NT-proBNP、hs-CRP、cTnⅠ和CA125呈线性负相关。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cTnⅠ和CA125水平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和心功能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钠肽,脑 C反应蛋白质 肌钙蛋白I CA-125抗原 心脏功能试验 每搏输出量
  • 作者: 芦阳 田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LMNA基因突变会导致核纤层蛋白结构改变,进而通过多种机制导致一系列疾病,主要表现为多系统早衰,具体可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代谢异常(如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听力受损以及脊柱侧弯等。该文报道1例LMNA R349W突变患者,具有核纤层蛋白病的一系列典型表现。

  • 标签: 心肌疾病 核纤层蛋白病 先天性部分性脂肪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表达对对大鼠心肌钝性挫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Ad空病毒和pAd-HSP70腺病毒,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病毒注射2 d后,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制备心肌挫伤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肌钙蛋白(cTn)-Ⅰ、cTn-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SP7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Tn-Ⅰ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46±1.02、43.08±3.88和25.19±1.96;cTn-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7±0.98、27.26±1.99和19.44±1.35;H-FAB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59±1.32、52.15±3.46和35.72±2.80;Myo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0.80±2.49、73.65±5.73和50.33±4.8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上升(t=4.610、3.396、4.904、2.9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下降(t=3.143、3.505、3.341、2.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31.38±4.26)个]比较,模型组大鼠[(87.90±7.71)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t=6.5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55.19±5.03)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降低(t=3.3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08、0.40±0.03、1.53±1.51,Cyt 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3、1.77±1.46、0.96±0.07。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降,Cyt C的表达增加(t=3.704、8.2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表达增加,Cyt C的表达降低(t=7.294、5.4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过表达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Cyt C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MC大鼠的心肌损伤。

  • 标签: 热休克蛋白70 心肌钝性挫伤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细胞色素C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