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比较国内外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现状和差异,提出对国内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建议,增强规范化管理。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具有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作用,应重视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培训与宣传教育,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纳入义务教育的教育体系和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普及培训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培训 现状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常用的多种培训和考核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在新的培训模式探索中,"阶梯式"培训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技能学习;"低强度、高频率"培训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减轻教学双方的负担,又能够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培训效果。将不同培训方法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在充分发挥不同方法优势的同时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此外,培训中还应引入"单项否决机制"方法以加强对核心技术的考核;角色扮演的场景模拟可能是训练团队复苏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肺复苏 培训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南山区公众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12月通过问卷方法对宁南山区775名公众开展CPR有关急救知识调查,观察采取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开展CPR培训前后公众的CPR知识知晓率、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合格率情况。结果培训后,公众在熟知急救电话、意识判断方法、呼吸停止判断方法、人工呼吸实施方法、CPR有效指征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方面的CPR知识评分、操作考核评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急救电话(分):82.68±8.54比60.25±10.38,意识判断方法(分):79.46±10.82比58.35±9.26,呼吸停止判断方法(分):80.85±9.64比59.26±11.45,人工呼吸实施方法(分):81.54±9.48比56.47±10.54,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分):80.35±10.48比59.56±9.85,CPR有效指征(分):81.02±9.45比58.21±8.69,操作考核评分(分):60.25±10.45比50.38± 9.68,操作考核合格率:60.39%(468/775)比12.13%(94/775),均P<0.05〕。结论采用PTC模式有助于公众CPR培训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初级创伤救治: 培训 宁南山区 公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新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为培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面向中国医科大学全体2021级新生开展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并于2022年1月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选择1 1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培训效果。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程度的差异和学生对操作各步骤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类特设专业、护理学类专业、其他医学类专业、非医学类专业分别有87.9%(362/412)、88.6%(147/166)、75.0%(123/164)、76.5%(176/230)、84.8%(123/145)的学生认为心肺复苏普及非常有必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P<0.001);对于心脏骤停的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操作方法,分别有80.5%(899/1 117)、71.9%(803/1 117)、95.2%(1 063/1 117)、86.9%(971/1 117)、89.5%(1 000/1 117)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7,P<0.001);84.5%(944/1 117)的学生因为担心能力不足而影响对陌生人施救;67.1%(749/1 117)的学生希望接受紧急情况下决策与团队调动能力方面的培训。结论2021级新生普遍认同心肺复苏普及的必要性,但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但各步骤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加强医学院校新生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忽略每一个步骤。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践技能 医学生 新生 认知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同质化培训考核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参加2019年单人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且工号末位数为奇数的护士作为对照组(n=763),选择参加2020年"互联网+"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且工号末位数为偶数的护士作为观察组(n=763)。通过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胸外按压质量及培训考核满意度对"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成绩、培训考核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单人心肺按压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护士心肺复苏实操水平和培训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士 心肺复苏 互联网+ 培训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术(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探讨心肺复苏培训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2—26日便利选取广州市某小学23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3月(培训前)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知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心肺复苏培训方法及内容。每次培训完当天再次开展知识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培训前,221名小学生对只按压不实施人工呼吸、急救电话、胸外按压位置、按压速度、按压深度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3%、95.0%、89.6%、24.4%、24.0%,培训后233名小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9.2%、99.6%、99.6%、63.5%、70.0%,培训后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认为有必要学习心肺复苏、愿意对陌生人实施心肺复苏的学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经心肺复苏培训的广州市小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低下,建议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重视急救技能的宣传与培训,制订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培训方案,提高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问卷调查 急救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教学的价值研究。方法将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108例实习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教学,观察组采用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胸外按压质量及心肺复苏时间,并评估两组实习生岗位胜任力得分情况及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培训前比较,观察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时间、出现室颤至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时间、完成AED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5个维度评分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教师、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实习效果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教学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改善胸外按压质量、心肺复苏时间,使实习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

  • 标签: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 集束化培训模式 心肺复苏 岗位胜任力
  • 作者: 程鹏飞 陈洪娇 骆丁 陈丽花 郑源 周明 张娜 张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2019RU013),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新入职护士12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操作演示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结果两组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理论、操作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可提升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 标签: 心肺复苏技术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新入职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冠心病患者家属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集中讲解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及观摩操作视频。试验组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根据患者家属时间采取预约制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理论、技能、操作难点得分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前理论和操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培训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操作技能、操作难点成绩都提高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培训后6个月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参与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属的应急救护能力。

  • 标签: 冠心病 患者家属 预约跟踪 心肺复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