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在各业各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便利,同样也在接纳着它带给我们的疾病。生存压力日趋增大,在我们进行超负荷工作时,心脏骤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国际代称CPR,是抢救生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它是专业的急救学,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

  • 标签: 高职学生 心肺复苏术 培训 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研究组,将2017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行传统教学法及PBL联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笔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BL联合C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考核成绩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肺复苏以及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急救中采用心肺复苏,观察组在急救中采用心肺复苏。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以及脑缺血缺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持续时间、亚低温持续时间以及镇静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采取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心肺复苏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 急救效果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 标准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人脑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救治措施和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30例,实施急诊心肺复苏救治,对救治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和心跳停止时间<4(min)患者以及<6(min)总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电击除颤、机械通气以及气管内用药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反应时间和心脏停止至开始救治的时间,适时适当的电击除颤、机械通气以及气管内用药等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诊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200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全院共抢救的277例心脏骤停患者,依照心脏骤停到启动CPR(即胸外按压)所需时间,把277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三个组即复苏延迟组、复苏较迟组、复苏及时组。均给予心肺复苏,依据心电图或心电监护选择药物及/或电除颤。结果心脏骤停后72h内临床死亡173例;抢救初期复苏58例(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恢复心跳大于等于72小时,仍唤不醒);抢救完全复苏46例(心脏骤停病人经心肺复苏后存活大于72小时以上,即能唤醒)。比较三个分组的心肺复苏情况,抢救成功率最高而且死亡率最低的组别是抢救及时组,抢救较迟组的抢救初初期复苏率虽然较高,却没有1例成功脑复苏的,在抢救延迟组中,抢救成功复苏率最低,本组更没有1例成功的脑复苏病人,并且有着最高的死亡率。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开始抢救(CPR、电除颤及药物)越早,成功心肺复苏的几率就越高,而且死亡率越低。P<0.01,具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心肺复苏 回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方法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心脏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复苏护理在心肺复苏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例心肺复苏溶栓患者,给予其团队复苏护理,具体分析团队复苏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3例患者24h后全部存活,全部患者无需输血治疗,未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且无因溶栓所致出血死亡,30d后康复出院2例,另1例行颅脑CT检查,确定未发生脑卒中。结论针对心肺复苏溶栓患者给予团队复苏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团队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溶栓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心肺复苏后病人预防并发症和恢复脑功能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机械、生理、药理学方法来恢复病人的心搏和呼吸,通过对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提供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和恢复病人的脑功能。结果中度昏迷状态转为浅昏迷状态3例;清醒2例;死亡1例(住院期间)。结论对心肺复苏后的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的脑功能。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入岗精神科护士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术和抢救能力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2016年新入岗的3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术与抢救能力培训,进行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与2015年运用传统教学法的33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护士的理论成、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与201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能激发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心肺复苏术与抢救能力,预防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护士 心肺复苏 抢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受心肺复苏方案后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方案对其康复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开展院前急救的患者138例患者,在院前对其行心肺复苏术,主要包括早期电除颤、开放患者气道、长时间按压其外胸、合理运用药物等,并进一步分析急救成功率。结果在运用心肺复苏后13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94例,成功率高达68.12%。结论在院前急救中运用心肺复苏术有助于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其抢救半径,提高急救成功率,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心肺复苏患者60例,根据数字抽签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30)。对两组都应用常规护理流程,甲组加用急诊护理方案。分析两组出院时的存活情况,比较呼吸机维持时间等指标。结果甲组的出院时存活率达到90.0%,比乙组的7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呼吸机维持时间和住ICU时间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其预后,缩短呼吸机维持时间,促进病情缓解。

  • 标签: 急诊护理 存活率 心肺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肺复苏术后的43例患者的临床监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患者初级复苏、严密监测以及精心护理,43例患者中存活的20例,遗留有较为严重并发症5例,放弃治疗出院的6例,死亡的12例。结论通过有效的初级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以及严密的监测和有效周到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中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19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的亚低温治疗一般3~7d,然后缓慢、平稳地自然复温。要做好低温期间和复温过程的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良好1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ICU病房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相关探讨。方法在医院进行ICU病房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资料收集(必须确保资料收集的随机性,并且基本符合现实中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分布,造成原因等)ICU病房200例心肺复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病,年龄,心脏骤停方式、入院前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进行了气道的重建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心脏除颤和药物比如肾上腺素的用量对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率不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原发病,年龄,心脏骤停方式、入院前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进行了气道的重建等是影响ICU病房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ICU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救治体会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1月90例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传统复苏组根据传统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新型复苏组则根据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平均除颤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平均收缩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型复苏组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传统复苏组;新型复苏组平均除颤时间短于传统复苏组;干预前两组平均收缩压相近;干预后新型复苏组平均收缩压优于传统复苏组,P<0.05。新型复苏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复苏组。结论急诊科心肺复苏救治中根据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临床效果确切,优于传统心肺复苏,可更快除颤和升高收缩压,减少并发症,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急诊科 心肺复苏 救治体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为2010年6月-2015年6月年收治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2010年6月之前收治患者,采取普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抢救有效率,P<0.01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时的抢救成功率,有助于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综合性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