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复苏培训提高本院内科医师的急救能力,探索仿真模拟人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内科医师采用仿真模拟人和传统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继而两组均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培训中急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试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可提高内科医师实际临床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人 心肺复苏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56例心肺复苏患者,对其心肺复苏处理期间临床护理干预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病情观察、除颤护理、药物复苏、并发症预防等,总结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1.79%;本组心肺复苏后肺水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干预后FVC、FEVI、PaO2、PaCO2、SaO2等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提高复苏效果,减少安全隐患及风险,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总计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40例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抢救情况,包括心跳恢复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骨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并发症 心跳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总计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40例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抢救情况,包括心跳恢复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骨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并发症 心跳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内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对比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在苏醒前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前两项明显更高,后一项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52.0%、复苏总有效率94.0%,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4.0%、复苏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良反应率46%高于参考组患者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临床效果
  • 简介: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700万人死亡。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居全世界之首,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骤停倒地,其中80%以上心脏骤停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者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给予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包括利用胸外心脏按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以此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从而带来生存机会的“第一救命技术”[1]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出现心搏骤停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组患者则接受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复苏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接受组间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搏骤停 人工心肺复苏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开展大学生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探索在大学中普及心肺复苏的必要性。本校2020年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经过3学时培训,采取培训前后相同电子问卷答题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还很低,但通过课程培训,大学生对徒手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大学中开展徒手心肺复苏培训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大学生心肺复苏正确的掌握,应在大学群体中普及。

  • 标签: 大学生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健康教育课。
  • 简介:[摘要]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心肺复苏是OHCA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而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远远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提高我国居民心肺复苏的意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查阅我国普通居民心肺复苏培训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居民急救技术的培训现状及模式进行概括分析,提出了提高居民普及率的相应对策,以期探索出一条更完善、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提高全民急救水平,提高OHCA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 居民 心肺复苏 培训模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学习意愿和掌握情况,并评估培训效果,为探讨在高校全面开展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名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理论和技能培训,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求知意愿,评估培训效果。效果(1)88.57%希望掌握急救技能;85.71%的大学生强烈希望学院开展急救课程作为公选课。(2)培训前,89.71%学生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心肺复苏术教育。培训后,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术。结论高校急救知识普及率低下,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严重缺乏,却有较高的求知愿望。校园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的高效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起来,为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做出带头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心肺复苏 培训 意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39-01
  • 简介:[摘要]背景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率低,且无成熟有效的培训模式可遵循。目的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价培训效果,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180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人。试验组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培训,除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外,进行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模拟示教;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以理论授课形式为主进行知识讲座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情景式教学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易于为社区居民接受,有利于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普及。

  • 标签: []效果分析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按压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按压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复苏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