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托槽隐形矫治与常规唇侧固定矫治在牙周炎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正畸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唇侧固定矫治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矫治前后牙周状况[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矫治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状况方面,两组矫治后SBI、PD、PLI值均较矫治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均较矫治前降低,但对照组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两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研究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腭侧牙槽嵴顶处、解剖根尖点冠方1 mm处骨密度均较矫治前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唇侧固定矫治相比,托槽隐形矫治应用于牙周炎正畸患者中,可缩短矫正时间,维持骨高度,降低对骨密度的影响,并能维护口腔健康,改善牙周状况。

  • 标签: 牙周炎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常规唇侧固定矫治器 牙周状况
  • 简介:摘要托槽隐形矫治有美观性好,舒适度高,便于口腔卫生的维护及减少复诊次数的优势。隐形矫治戴用后很多的患者也出现了不适症状,包括疼痛与配戴不适、矫治形变、断裂或附件脱落,也带来菌斑的黏附、材料的性能改变、牙周的稳定等口腔微环境的变化,这些问题均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影响矫治的效率。

  • 标签: 正畸矫治器 疼痛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托槽隐形矫治是根据数字化模型和牙移动设计方案设计制作的一系列个性化透明矫治,用于精准移动患者的牙齿。对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把控和病例的合理诊断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而矫治过程中正畸医师对患者的复诊监控更是达到矫治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复诊监控方法、内容、问题分析和临床处理几方面入手,对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的复诊监控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畸医师在临床上使用托槽隐形矫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复诊监控 依从性
  • 作者: 胡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托槽隐形矫治是本世纪发展最迅猛的矫治技术,不仅受到患者青睐,也颇受医师关注。本文阐述正畸治疗中垂直向控制的意义,托槽隐形矫治在垂直向控制上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发生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以期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矫正器设计 透明矫治器
  • 简介:摘要本指南参考近5年国内外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相关专著及文献,并综合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指南编写项目专家组全体成员的临床共识编写完成。指南从概述、诊断及设计、常用治疗策略三部分对正畸医师开展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提供指导和参考。第一部分概述阐述本指南的编写说明,对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从业者提出要求,并提示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治疗风险。第二部分诊断及设计对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适应证及选择进行界定,并说明托槽隐形矫治病例的资料采集要求和矫治方案设计流程。第三部分介绍常用治疗策略,通过对推磨牙向远中、邻面去釉和牙齿分步移动等治疗手段的阐述,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托槽隐形矫治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正畸学 正畸矫正器 正畸矫正器设计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危险性评估 透明矫治器 指南
  • 作者: 顾泽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透明矫治包裹整个牙列,被认为能提供更好的组牙支抗,即除拟移动的牙齿,牙列内剩余牙齿整体作为支抗。然而实际移动牙齿时不期望发生移动的支抗牙也可产生移动,提示托槽隐形矫治同样需要关注支抗问题。本文就托槽隐形矫治中支抗控制问题进行阐述,对比固定矫治托槽隐形矫治支抗的区别,并从垂直向、矢状向和横向3个方面探讨支抗设计的临床策略,以期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支抗 透明矫治器
  • 简介:摘要在儿童错畸形的早期矫治中应用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目前正畸临床的新兴热点,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精确移动牙齿,而错畸形早期矫治常涉及肌功能调整、颌骨矫形治疗、乳恒牙替换等诸多问题。因此,选择托槽隐形技术开展早期矫治,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避免盲目应用,并且在方案设计及临床监控方面仔细斟酌,扬长避短,才能为广大儿童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学,预防 正畸学,阻断 透明矫治器 早期矫治
  • 作者: 白煜 李晨 曹猛 冯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西安 710032,西部资源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院 西北大学,西安 71006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微种植钉内收上前牙时,先远移尖牙与整体内收两种方式内收时上颌前后牙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采集患者上颌骨及上牙列的CBCT数据信息,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软件,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①矫治加力远移尖牙;②矫治加力+矫治牵引钩处150 g牵引力远移尖牙;③矫治加力+尖牙舌钮处150 g牵引力远移尖牙;④矫治加力整体内收上前牙;⑤矫治加力+矫治牵引钩处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⑥矫治加力+尖牙舌钮处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六种工况下前后牙的牙周膜等效应力和初始位移。结果只远移尖牙时,尖牙所受牙周膜等效应力最大,分别为5.23E-02 MPa、5.65E-02 MPa、5.87E-02 MPa;上中切牙的唇侧位移量分别为-5.08E-03 mm、-9.67E-04 mm、-1.68E-03 mm,第一磨牙牙冠近移量分别为-1.53E-02 mm、-1.40E-02 mm、-1.51E-02 mm。整体内收上前牙时,中切牙所受牙周膜等效应力最大,分别为4.69E-02 MPa、6.26E-02 MPa、4.84E-02 MPa;中切牙的冠根位移差分别为1.44E-01 mm、1.35E-01 mm、1.29E-01 mm,第一磨牙牙冠近移量分别为-2.93E-02 mm、-2.61E-02 mm、-2.33E-02 mm。结论只远移尖牙时,切牙会为尖牙的远移提供支抗,在矫治上牵引能够更有利于前后牙支抗的保护;整体内收上前牙时,在尖牙上牵引更有利于后牙支抗的保护和切牙的整体移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微种植体支抗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内收前牙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蓬勃发展。虽然该项技术在不断发展,适应证也在逐年放宽,但是完善的生物力学机制尚未建立。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矫治材料,牙齿移动方式,附件和牙周组织状况,本文就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生物力学 牙齿移动
  • 简介:摘要近年,托槽隐形矫治在正畸临床应用得日益广泛,而正畸医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常需面对减数与非减数这一大方向的重要抉择。本文从无托槽隐形矫治提供间隙的方法,选择减数与非减数方案的重要性和依据,以及具体临床策略几方面进行论述,强调应通过切牙、磨牙的定位以及数字化矫治模拟进行减数与非减数方案的精准判断。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拔牙 透明矫治器
  • 作者: 石鑫 毛靖 刘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口腔颌面发育与再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牙列拥挤是常见错畸形,磨牙远移在获取牙列间隙、稳定磨牙中性关系和避免有创性操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磨牙三维控制、位移表达率、支抗保护和稳定性4个方面评价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磨牙的临床疗效,同时从无托槽隐形矫治材料性能、正畸医师矫治方案设计、患者牙颌解剖条件及依从性几个方面探讨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以期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矫正器设计 磨牙 牙移动 正畸支抗 透明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前,托槽隐形矫治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人正畸治疗及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中。对于轻中度牙周病患者,托槽隐形矫治可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对于重度牙周病患者,托槽隐形矫治仍存在风险,需严格把控适应证。明确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目标,严格控制牙齿移动范围,多学科联合治疗疑难病例,是正畸临床需关注的内容。牙周病患者托槽隐形矫治时需确定可行的矫治目标位,根据牙周情况进行合理分步、设置适当的附件以及设计减小牙龈刺激的矫治边缘。本文针对托槽隐形矫治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的应用领域,从适应证选择、矫治目标、矫治设计、多学科联合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牙周疾病 透明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固定矫治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治疗,研究组采用托槽隐形矫治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倾斜牙扶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矫治总时间)、牙周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6.67%),P<0.05;研究组倾斜牙扶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矫治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矫治6个月,两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SBI)、菌斑指数(PLI)均较治疗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1 d、3 d、9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相比,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可提高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可减轻对牙周指标的影响,维护口腔健康,并可减轻矫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错颌畸形 儿童 无托槽隐形矫治 传统固定矫治 矫治效果 牙周指标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附件是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矫治固位与辅助牙齿精准移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目前附件的分类、生物力学研究、临床设计策略、粘结要点、局限不足进行了综述及展望。旨在总结和探讨附件的精准高效应用,也为附件在托槽隐形矫治中如何更好的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附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托槽隐形矫治压低切牙效率及牙根吸收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20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5例患者,男2例,女13例,年龄(29.6±6.9)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术CT,从中截取头颅侧位片及全口曲面断层片。所有患者均采用托槽隐形矫治,通过压低切牙打开咬。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得出下颌中切牙切缘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1-MP)、下颌中切牙根尖点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IA-MP)、下颌中切牙切缘至X轴的垂直距离(LI-X)、下颌中切牙根尖点至X轴的垂直距离(LIA-X)、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6-MP)、下颌中切牙与下颌平面交角(LI-MP)、下颌中切牙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I-NB)、下颌平面角(MP-FH);通过锥形术CT进行下切牙长度测量。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牙列排齐整平,前牙建立正常覆合覆盖,治疗后L1-MP减小了(3.39±0.82)mm,LIA-MP减小了(3.23±1.28)mm,治疗后LI-X增加了(2.16±1.74)mm,LIA-X增加了(2.64±0.48)mm,表明下切牙有明显被压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下切牙前后向改变的测量值LI-MP增加了(0.49±0.39)°,LI-NB增加了(0.27±0.05)°,表明下切牙治疗后有唇倾的改变,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L6-MP减小了(0.16±0.98)mm,说明下颌磨牙有轻度压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P-FH的改变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切缘到根尖的距离治疗后减小了(0.74±0.60)mm,说明治疗前后牙根有轻度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槽隐形矫治对下切牙压低的效果显著,下切牙前后向位置改变不明显,牙根吸收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压低下切牙 头影测量 矫治 打开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磨牙、前磨牙远移时的轴倾度、转矩和扭转变化,以及不同的牵引方式防止前牙唇倾和磨牙远移复发的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6例,牙齿146颗。收集并重叠初诊研究模型(T0),上颌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1),以及上颌前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2)。测量磨牙和前磨牙远移效率和角度变化,对比矫治牵引、尖牙牵引和对照组前牙唇展量以及T1至T2磨牙远移效率是否下降。结果上颌磨牙远移效率为81.03%;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4.37°(P=0.000),颊倾1.6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扭转(P=0.160)。上颌前磨牙远移效率为78.79%;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5.96°(P=0.000),颊倾3.91°(P=0.000),颊尖远中向扭转1.98°(P=0.00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磨牙远移后(T1),矫治牵引组前牙无明显唇倾;尖牙牵引组前牙唇倾0.77 mm,对照组前牙唇倾0.52 mm。上颌第二磨牙矫治牵引组T1至T2远移效率无明显下降;尖牙牵引组效率下降16.37%;对照组效率下降13.23%。上颌第一磨牙不同牵引方式组T1至T2远移效率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矫治牵引能够有效防止前牙唇倾以及第二磨牙远移效率下降。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三维重叠 磨牙远中移动 弹性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评价种植体支抗辅助托槽隐形矫治远移磨牙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并采用支抗种植体刚性连接支抗牙构建间接支抗、辅助控制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上颌磨牙的成年患者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26.4±4.2)岁(19~31岁)。采用锥形束CT三维测量方法,测量患者矫治前(T0)、上颌第一磨牙远移到位时(T1)和前牙排齐内收到位时(T2)的上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和中切牙牙根和牙尖以及牙根中心点位置,并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间差异。结果上颌中切牙牙根和牙尖矢状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4,P<0.001;F=27.66,P=0.001);其中T0与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舌向内收(1.81±0.28)和(2.17±0.42)mm。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和牙尖矢状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6,P=0.001;F=57.99,P<0.001);其中T0与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向远中移动(1.95±0.42)和(2.53±0.33)mm。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和牙尖矢状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7,P=0.002;F=140.26,P<0.001);其中T0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向远中移动(1.98±0.25)和(3.51±0.30)mm;而T1与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中心点垂直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6,P<0.001);其中T0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向压低(2.28±0.24)mm;而T1与T2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指标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辅助托槽隐形矫治远移磨牙可有效增强支抗牙的支抗作用。

  • 标签: 正畸矫正器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矫正器设计 磨牙 牙移动 正畸支抗 透明矫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