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日前,北京肿瘤医院和美国伟伦公司在科研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国内首家“绿色汞医院”签字暨捐赠仪式,美国伟伦公司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汞血压计和汞体温计,这标志着北京肿瘤医院已率先成为“绿色医院”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目前,这批医疗器械已经应用于临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 标签: 北京肿瘤医院 捐赠仪式 医务工作者 绿色医院 医疗器械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瘤操作技术是实施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瘤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的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总结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结果39例患者均在腔镜下成功完成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和二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2.5±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6±6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6~41枚,平均(23.6±6.2)枚.所有大体标本术后病理均显示上、下切缘阴性,肿瘤浸润深度T1~T3,术后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14例.3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局部复发,腹腔及远处转移,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肿瘤种植.结论不接触原则、整块切除、切口保护、安全切缘、血管处理、锐性分离、操作由远及近等瘤技术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 标签: 无瘤技术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随访
  • 简介:目的评价人工肛门扩张对人工肛门排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观察扩肛组、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共60例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结果①扩肛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有较明显改善(P〈0.01)。②扩肛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有较明显改善(P〈0.05)。③人工肛门扩张治疗后患者排便次数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差异(P〉0.05)。结论我们的人工肛门扩张较之手法扩肛,更能改善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并且不增加排便次数。作为符合人性化的器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肛门 人工肛门扩张器 排便
  • 简介: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是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TIMP-1的作用机制是否包括其降低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方法:对TIMP-1表达质粒进行酶切及序列测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TIMP-1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到MCF-7细胞中,Westernblot检测TIMP-1蛋白的表达;在血清培养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质粒转染克隆与TIMP-1稳定表达克隆凋亡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的克隆相比,TIMP-1转染克隆中TIMP-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照克隆细胞相对凋亡率为(7.18±1.12)%,TIMP-1表达克隆T10和T13相对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3±0.39)%和(1.07±0.9)%(P〈0.05)。结论:TIMP-1过表达降低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

  • 标签: TIMP-1 无血清培养 MCF-7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圆形吻合在肠造口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接受同一外科治疗小组手术的70例圆形吻合肠造口术患者(吻合组)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造口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及随访情况。并与同期行传统手工肠造口术的51例患者(手工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组造口时间(12.66±2.28)min;术后发生造口狭窄、造口渗血各1例(2.86%),切口感染1例(1.43%)。手工组造口时间(24.74±2.83)min;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7例(13.73%),分别是造口缺血1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旁疝2例,另切口感染2例(3.92%)。两组造口时间、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吻合组患者1年内造口吻合钉逐渐脱落。结论圆形吻合行肠造口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护理方便等优点。

  • 标签: 肠造口术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圆形吻合器
  • 简介:目的评价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T1,2No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显著差异。A、B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7%。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两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1-2N0M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疗效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及远期放射损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面颈联合野 面颈分野
  • 简介: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Half-Half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TD)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PETD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CT、腰椎三维重建CT和腰椎MRI),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D2)、横断面上入针最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最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PETD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CT测量D1距离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8.4-10.9cm、9.6-12.7cm、11.1-14.3cm、12.4-15.7cm、13.6-15.9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cm、12.7-16.3cm、13.4-17.6cm、14.9-18.4cm、15.1-18.5cm。入针最大水平角度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最小水平角度在L(1-2)至L(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L(4-5)和L5-S1节段则分别为2°-4°�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影像学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另33例患者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GCS评分)、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GCS评分15.98±1.23比12.59±1.2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1.88%)(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较佳,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神经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超声吸引器 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 有效切除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KYGWA型一次性吻合在贲门胃底癌中的应用。方法统计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实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的贲门胃底癌患者593例,其中应用吻合217例(吻合组),未用吻合376例(手工组)。对两组的开胸率、吻合口瘘、肺部及胸腔感染、吻合口狭窄、近断端癌残留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吻合组开胸率为21.66%,手工组为72.87%,吻合组开胸率明显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4.15%,手工组2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吻合口瘘、肺部及胸腔感染和近断端癌残留方面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贲门胃底癌切除术中利用国产一次性吻合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减少开胸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且该吻合价格低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使用。

  • 标签: 贲门胃底癌 KYGWA型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外翻技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目的评估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疼痛、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平均、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以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美洛昔康联合治疗,B组单用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治疗,C组单用美洛昔康治疗,每组12例。从入组起,每3周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KOOS评分表、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过去24hVAS疼痛评分表以及Tegner活动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疗程为12周。结果(1)治疗后12周,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64±4.74,KOOS评分症状:73.17±8.29、疼痛:70.33±5.96、日常生活:77.08±4.32、体育及娱乐:81.67±5.77、生活质量:80.58±5.76,SF-12生活质量评分:19.08±1.88,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25±0.754,Tegner活动积分:7.45±1.08,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33±4.68,KOOS评分症状:71.33±10.63、疼痛:68.83±5.01、日常生活:75.92±5.18、体育及娱乐:80.00±7.07、生活质量:78.17±6.63,SF-12生活质量评分:18.83±2.52,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4±0.809,Tegner活动积分7.55±1.3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6.17±5.557,KOOS评分症状:60.92±7.75、疼痛:57.67±8.69、日常生活:68.17±4.61、体育及娱乐:70.00±8.53、生活质量:69.33±8.24,SF-12生活质量评分:14.18±1.81,过去24hVAS疼痛评分2.2±0.669,Tegner活动积分:4.36±0.9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与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C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整体趋势而言:C组患者症状好转快,最终疗效不如A、B组。B组

  • 标签: 骨关节炎 矫正装置 临床方案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置入椎间融合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43例,其中男51例,女9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其中6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双侧椎小关节融合(A组),83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的结合椎间融合(B组)。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与术后6周Oswen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nstrydisabilityindex,ODI)以评价临床效果,术后9个月采用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及CT评价椎小关节融合情况,对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周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9个月随访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开角,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时间[A组(65.3±15.8)min,B组(118.4±15.2)min]、术中失血量[A组(103.4±30.2)ml,B组(350.6±30.9)ml]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A组(60.5±15.7)ml,B组(123.1±25.6)ml]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并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为一种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及融合满意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关节融合术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