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对儿童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准备行择期全麻腺样体刮除手术的2~12岁患儿4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多形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儿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麻醉实施前进行焦虑量表测试,比较两组患儿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焦虑评分接近〔试验组(70.59±4.86)分,对照组(71.62±5.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9,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评分〔(35.76±5.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27±4.59)分,t=18.967,P<0.01〕。结论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状态。

  • 标签: 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 焦虑 配合程度
  • 简介:摘要指南建议术前禁食清饮料2 h、母乳4 h、牛奶或配方奶粉6 h、淀粉类固体食物6 h、脂肪类固体食物8 h。在临床工作中,小儿的实际禁食时间远大于指南推荐的时间。文章回顾了近20年有关小儿术前禁食的指南,总结了小儿术前禁食的现况问题,回顾缩短小儿术前禁食的方案,旨在为缩短小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提出理论依据。

  • 标签: 术前禁食 小儿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叙事护理的术前访视模式对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低位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及术前1 h的焦虑状况,出院时调查患者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术前1 h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访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叙事护理的术前访视模式可以降低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

  • 标签: 叙事护理 术前访视 低位结肠癌 焦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术前治疗分为初始可切除的新辅助治疗和初始不可切除的转化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新辅助放化疗或放疗基础上,增加同步化疗强度,或将术后辅助化疗提至术前,或联合免疫治疗,可增加病理学降期,有助于器官保留,改善患者生存。在局部进展期结肠癌中,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效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推荐合并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仍存在争议。而在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分子分型指导下,选择化疗,尤其是三药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有望获得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和转化切除率,从而接受转化手术切除,改善长期生存。此外,针对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和(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单克隆抗体已成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全程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转化治疗
  • 简介:摘要胃肠肿瘤及针对性治疗(放化疗、手术)可以造成患者机体功能状态下降,并对生活质量、临床结局和治疗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心理困扰会给患者身心状态造成严重的伤害,常会经历焦虑、抑郁、自卑以及对复发和死亡的恐惧。癌症预康复是指肿瘤确诊到实施针对性治疗期间,进行的心理、生理和营养等方面评估、病情判断,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功能能力,减少肿瘤、化放疗及手术等所带来的危害和严重程度。多模式术前预康复包括术前有计划、结构性、可重复、目标明确的综合体能锻炼、营养支持治疗和减轻焦虑抑郁状态的系列干预措施,已经成为ERAS路径管理最重要的举措之一,能够术前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更好地应对手术应激、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但是胃肠道肿瘤术前预康复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体能训练方案、干预的时机和方式、如何提高依从性、功能能力检测方法以及预康复成本效益等。因此,需要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评估术前预康复临床应用的真实价值。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手术 术前预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 功能状态
  • 作者: 李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四川结石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 简介:手术这种普遍常见的治疗方式已经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手术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现代医院做出相应改变,规范化术前术后访视,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的核心需求,从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实施。但术前术后访视有哪些内容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呢?

  • 标签: 术前术后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定位方法在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EHP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怀疑EHPT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显像、颈部超声、增强CT、术中局部静脉血甲状旁腺激素(IOLVPTH)测定结果。结果EHPT发生率为16.6%(34例),切除异位病灶36枚。异位于前上纵隔、甲状腺内、咽后、颈动脉鞘、椎前、心包内的构成比分别为44.1%(15例)、29.4%(10例)、11.8%(4例)、5.9%(2例)、5.9%(2例)、2.9%(1例)。EHPT定位检查灵敏度分别为:增强CT 86.1%(31枚/36枚)、99mTc-MIBI显像66.7%(24枚/36枚)、颈部超声55.6%(20枚/36枚)、IOLVPTH测定61.8%(21枚/34枚)。增强CT定位深部异位病灶如纵隔、咽后、椎前灵敏度均达100.0%,IOLVPTH测定对甲状腺内异位病灶定位灵敏度100.0%。99mTc-MIBI显像、颈部超声联合应用对EHPT病灶定位灵敏度为77.8%。结论增强CT对EHPT定位诊断灵敏度较好。术前影像学检查和IOLVPTH测定联合应用有助于EHPT的定位诊断。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智慧农机的出现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对中国智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综合分析,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产业之一,可以起到调整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智慧农机组织形式进一步分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效率提高的智慧农机发展战略。

  • 标签: 智慧农机 应用技术 前景 分析与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前访视中应用问候-介绍-过程-解释-致谢(AIDET)沟通模式对改善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天长市中医院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20例。按照术前访视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比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血压及心率等应激反应,同时对比2组患者对此次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HAMA评分、血压、心率在手术前3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前访视中应用AIDET沟通模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状态,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术前访视 AIDET沟通模式 应激状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患儿及家属术前心理状况,为尿道下裂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该院尿道下裂患儿及家属在手术前1 d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儿的心理行为和家属的心理及应对疾病的态度。结果父母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在家中排行情况、是否长期跟随父母生活都会使患儿家属对疾病持有不同的应对态度,尿道下裂患儿家属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方面问题突出(均P<0.001);尿道下裂患儿在活动水平、注意时限和坚持度、节律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反应强度和趋避性方面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道下裂患儿在抑郁因子、多动因子、攻击性因子、社交退缩因子、交往不良因子方面问题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道下裂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行为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应关注尿道下裂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才能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尿道下裂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诊手术患者,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Ⅲ级,BMI≥15 kg/m2,性别不限。术床调至头高足低30°,右侧卧位下采用胃窦部超声图像,分别予定性和定量评估超声图像。前者为定性评估胃窦内为空窦,有液体或固体;后者于胃窦舒张期取3次图像,分别测量图像最长径线(D1)和最宽径线(D2),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D1×D2×π)÷4]。计算胃容积[GV=27.0+(14.6×CSA)-(1.28×年龄) ],结果<0时,胃容量为0。计算GV/体重,≤1.5 ml/kg时为空胃,胃内容物为固体或GV/体重>1.5 ml/kg为饱胃。根据患者是否饱胃,将其分为2组:空胃组(E组)和饱胃组(F组)。记录患者禁食水时间、并存疾病及手术类型。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79例,其中E组患者121例,F组58例。与E组比较,F组患者禁食水时间<6 h及并存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P<0.05)。并存糖尿病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1.968(2.392~59.870)。结论并存糖尿病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胃内容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炎症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3例行根治性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33~81岁。收集病人术前入院第1次血液检测指标。观察指标:(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依据随访截至时间病人生存状态,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计量资料最佳截断值。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独立预后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6、131.05、45.65。(2)随访情况:7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个月(2~57个月)。随访期间20例病人死亡。(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NI、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0.213,4.434,5.174,4.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4.429,13.278,95%可信区间为1.662~11.779,1.056~10.169,P<0.05)。(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73例病人中,64例NLR<3.46,9例NLR≥3.46。64例NLR<3.46病人肿瘤长径(>5 cm和≤5 c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别为23例和41例、(2.9±1.2)×109/L、(1.7±0.6)×109/L;9例NLR≥3.46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和1例、(5.8±2.9)×109/L、(1.0±0.3)×109/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t=2.982、 -3.168,P<0.05)。(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时间依赖性ROC预测病人1、2、3、4年总体生存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611、0.596、0.574和0.554、0.583、0.572、0.556。NLR对病人总体生存的预测效能较肿瘤分化程度高。结论术前NLR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后预测效能优于肿瘤分化程度。

  • 标签: 肝肿瘤 最大选择秩统计 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 作者: 陈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麻醉在一台手术中非常重要,而一个成功的麻醉离不开与病人充分的术前沟通,如果在临床工作中忽略术前病史询问就有可能给病人造成严重伤害。一台成功加完美的麻醉,术前访视的重要性占60%,术中管理占40%。术前访视是消除要做手术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患者能在手术中能主动积极配合地手术,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术前访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术前访视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病人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和存在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恰当的麻醉方案,并告知患者麻醉的风险,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不了安心理,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效的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麻醉;术前访视
  • 作者: 梁枫 杨艳艳 苏妍卓 辛精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吉林省外科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3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治愈胃癌的关键。安全实施胃癌根治术离不开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和严密的术后管理。充分的术前评估旨在确定病期、识别潜在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高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疾病和低蛋白血症等术前状态因素;术中出血量和联合脏器切除等术中操作相关因素),并通过预康复等手段优化患者身体机能状态,以利于术者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决策,以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下,旨在优化术前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的预康复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了预康复措施的有效性,但学界仍需在预康复的具体措施、有效评估指标、适应人群和干预时间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兼顾效率和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动术前评估举措在胃癌临床实践中应用实施。

  • 标签: 胃肿瘤 术前评估 术后并发症 风险模型 预康复
  • 作者: 窦若虚 周佐霖 汪建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胃肠外科,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 简介:摘要对于结直肠癌的择期手术,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联合口服抗生素。由于患者肠道通畅程度各异,需要实施个体化术前肠道准备方案,以避免不良事件。本文概要介绍相关高级别证据、指南和共识更新,并结合本中心的实践经验作出以下分层推荐:(1)无进食受限、肠镜可通过肿瘤的患者,可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和预防性口服抗生素;(2)无典型梗阻症状,但因肿瘤肠段狭窄导致进食受限或肠镜不可通过的患者,建议术前数日开始口服小剂量缓泻药至手术前夕,并在术前预防性口服抗生素;(3)梗阻患者无须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或灌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择期手术 肠道准备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血清尿酸水平(SUA)与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0例,性别不限,年龄5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前采集患者静脉血样,采用酶偶联法测定SUA。取L3,4为穿刺间隙,于蛛网膜下腔取脑脊液(CSF)标本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根据高尿酸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HS组)和非高尿酸组(NS组),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NPOD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POD危险因素,并分析CSF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SUA和CSF生物标志物浓度预测POD的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9例患者,POD发生率为21.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多项混杂因素后的结果显示,SUA、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和POD之间关系的中介因子,中介效应分别为0.000 301(95%CI 0~0.000 152)和0.000 236(95%CI 0~0.000 092),中介比例分别为14.9%和11.7%。SUA预测PO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4(P<0.05)。结论术前SUA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影响POD的中介因子。

  • 标签: 尿酸 血清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卵巢扭转是由于卵巢韧带扭曲引发了血流障碍导致的疾病,可能会造成性腺器官的损伤甚至丢失,导致患儿卵巢储备能力的下降并降低其生育能力。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有关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扭转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患儿家属更加关注手术是否影响患儿未来的生育能力。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是保护卵巢及输卵管功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旨在综述近年小儿卵巢扭转的治疗中的术前评估及生育保护现状。

  • 标签: 卵巢疾病 卵巢扭转 术前影像学评估 卵巢储备
  • 简介:摘要患儿在术前经常出现严重的焦虑和痛苦,这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考虑到应用镇静药物来缓解术前焦虑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及影响术后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非药物干预来减轻患儿的术前焦虑水平。文章对目前所采取的主要的几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术前准备教育、分散患儿注意力、家长陪伴诱导及音乐疗法、催眠等的现阶段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寻找减轻小儿术前焦虑、推动小儿舒适化医疗发展的可能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药物干预 术前焦虑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