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参考历代医家论述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临床应用《金匮要略》之枳实薤白桂枝时应把握胸阳不振之主证,以及痰阻气滞而致的“胸满而痛,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等,应注意辨别虚实病性,勿急于求功;既要继承原方配伍思想,也需根据患者当前病情合理加减。临床中,还需注意与相似方剂鉴别,如本方以除满为主,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为主,瓜蒌薤白半夏以祛痰为主;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偏实,阴寒邪气较著者,而人参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偏虚,中焦阳气衰减者。

  • 标签: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经方 胸痹 主证 临证思路 中药方剂学
  • 简介:摘要桂枝桂枝和芍药比例为1∶1,此乃该方配伍之关键,也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基础。若改变桂枝桂枝与芍药的等量配比,则方剂名称和功效即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桂枝用量大于芍药,则桂枝演变为桂枝加桂,功擅温阳平冲而治疗心肾阳虚之奔豚;芍药用量大于桂枝,则桂枝演变为桂枝加芍药汤,功擅益脾和络而治疗太阴脾络不和之腹痛;若将桂枝中芍药完全去掉,则桂枝演变为桂枝去芍药汤,功擅温通心阳而治疗表证误下后胸阳不振之胸满。临证应详细鉴别。

  • 标签: 桂枝汤 桂枝汤类方 桂枝 芍药 药量配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合栝蒌桂枝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栝蒌桂枝治疗。评价及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加工速度、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总智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FAP、血清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FAP、血清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合栝蒌桂枝治疗,可促进GFAP、血清S-100β表达下调,减轻癫痫症状,进一步改善其认知功能。

  • 标签: 癫痫 中西医结合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热敏灸与桂枝联合应用在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讨论其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对患者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口服氯雷他定治疗,实验组用热敏灸与桂枝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鼻部症状体征积分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与桂枝联合应用在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中的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桂枝汤;热敏灸;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桂枝芍药知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结合内服药或外治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且不良反应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调控多种炎症信号通路而达到抗炎镇痛、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抗骨损伤、调节免疫等作用,从多靶点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目的。

  • 标签: 桂枝芍药知母汤 关节炎,类风湿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s cough,PI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7月本院PI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桂枝麻黄各半,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激肽A(neurokinin A,NKA)、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68.0%(3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0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咽痒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04、6.30、9.03、9.71,P<0.01)。研究组治疗后NKA[(86.08±18.21)ng/L比(137.68±28.29)ng/L,t=10.85]、SP[(54.23±11.28)ng/L比(71.75±15.34)ng/L,t=6.51]、NKB[(96.15±20.19)ng/L比(149.84±30.22)ng/L,t=10.45]、CGRP[(62.93±18.35)ng/L比(89.59±23.25)ng/L,t=6.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研究组为10.0%(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27)。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辅助桂枝麻黄各半治疗PIC,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KA、SP、NKB、CGRP水平有关。

  • 标签: 桂枝麻黄各半汤 呼吸道感染 咳嗽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黄芪桂枝五物预防OI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共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与空白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RR=0.57,95%CI(0.40,0.81),P=0.002]及严重OIPN发生率[RR=0.35,95%CI(0.25,0.48),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桂枝五物与甲钴胺在OIPN总发生率[RR=0.51, 95%CI(0.39,0.66),P<0.000 01]及严重OIPN发生率[RR=0.37,95%CI(0.19,0.70),P=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能安全有效地预防OIPN的发生,效果优于甲钴胺,且不影响化疗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预防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黄芪桂枝五物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修复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中位年龄69岁;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中位年龄68岁。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修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各个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提升更为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均P<0.05),FAC、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FAC、FMA量表评分上升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35/47)(P<0.05)。结论针灸配合黄芪桂枝五物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能够更快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患者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更为迅速,临床疗效更优。

  • 标签: 针灸 黄芪桂枝五物汤 脑卒中 后遗症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每一层的方剂进行共现计算,以获取桂枝类方的分层树形结构图。结果纳入方剂79首,药物96味,总用药频次529次,涉及7种功效。高频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主要功效包括解表、温通经脉、温阳利水等。方剂树形结构图共分为7层,包含最大项为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麻黄、葛根,侧支药物有茯苓、白术、泽泻、干姜等。结论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可串联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展示方剂里高频共现药物间的联系,可用于经方的学习。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方剂 树形分析算法 桂枝 组方规律
  • 简介:摘要腾汉(1900—1988)是中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他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省,在柏林大学哲学系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山东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从事药学、化学和化工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国早期对中药进行生药研究、化学研究及药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同时,他长期兼任药厂职务,指导药品的实际生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领导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防化学毒剂研究。此外,腾汉的贡献还体现在药典编写、教材编审、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对腾汉一生的工作进行详细考察,分析腾汉的工作在中国化学史、药学史上的贡献及意义,能够体现出以腾汉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

  • 标签: 汤腾汉 药学 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结肠炎治疗中联合使用葛根芩连汤和仙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抽取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西药组给予单纯西医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相同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葛根芩连汤和仙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7.2%(34/35),高于西药组82.9%(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肛门灼热、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灼热积分分别为(0.73±0.22)分、(0.91±0.37)分、(0.92±0.35)分、(0.95±0.31)分,均低于西药组(1.94±0.37)分、(1.87±0.45)分、(1.92±0.51)分、(1.92±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结肠镜积分、病理积分分别为(3.51±1.32)分、(3.83±0.92)分,均低于西药组(4.79±1.62)分、(4.37±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西药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联合仙桔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改善中医证候及病理情况等。

  • 标签: 慢性结肠炎 葛根芩连汤 仙桔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联合苦参熏洗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肛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口服血府逐瘀,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熏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06±0.62)分,低于对照组的(1.50±0.68)分,P<0.05;观察组创面肉芽、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62±0.60)d,短于对照组的(20.62±3.88)d,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肛瘘患者予以血府逐瘀口服联合苦参熏洗,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肛瘘 血府逐瘀汤 苦参汤 创面愈合 术后疼痛
  • 作者: 白玉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江口县中医医院,贵州铜仁554400
  • 简介: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分成观察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方式)与对照组(西药治疗方式),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1.43%,差异显著具备比较好的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可得知,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6.72%,对照组是20.00%,差异明显具有较好意义(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讲,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比较突出,可全方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全方面推广。

  • 标签: 常规西药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针灸;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浅析慢性胃炎采取黄连温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病患,按照病患就诊顺序分为各49例的两组,西药治疗纳入对照组,黄连温胆治疗纳入研究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95.91%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81.36%更高(P<0.05);研究组腹胀、纳差、反酸及胃脘疼痛评分较另一组更低(P<0.05)。结论:慢性胃炎采取黄连温胆治疗,有利于减轻病患反酸、腹胀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保证预后效果,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胃炎;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越婢是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用方,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对其方名解读、方中麻黄与石膏用量,以及针对主证均存不同理解。但该方为解表剂或利湿剂并不矛盾,解表与利湿相互促进,共奏“提壶揭盖”之用。近年来,越婢及其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多取其“发汗行水”之功,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思想。

  • 标签: 越婢汤 《金匮要略》 方剂 理论研究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黄连阿胶抗焦虑临床研究主要以黄连阿胶汤加减结合西药基础治疗,针对心肾不交型广泛性焦虑或阴虚火旺型继发性焦虑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多认为本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并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的优势。但研究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在广泛性焦虑的研究中,多数临床观察的中医辨证分型并无权威标准,部分纳入标准对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划分不明确,且广泛性焦虑病程持续,研究中对药物长期疗效、疾病复发率的观察明显不足;在焦虑综合征的研究中,对于焦虑症状的诊断标准往往较为模糊,焦虑改善情况的评定标准并不统一,且针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有所欠缺,对该方抗焦虑作用机制的研究亦不完善。

  • 标签: 黄连阿胶汤 抗焦虑药(中药) 情志内伤 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 综述
  • 简介:摘要静顺是宋代陈无择依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辰戌年运气方,由茯苓、木瓜、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组成。列举静顺治疗不寐、泄泻、痹证验案三则,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病证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异病同治的机理,理解使用辰戌年静顺需把握"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的核心病机,不必拘泥于辰戌年。临证应辨天、辨人、辨病证,综合分析,才可找到合适方药。

  • 标签: 五运六气 静顺汤 辰戌年 运气方 应用体会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青龙合葶苈大枣泻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寒痰阻肺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青龙合葶苈大枣泻肺。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从心悸、咳喘、尿少浮肿、咳痰4个方面进行寒痰阻肺证症状评分;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采用ELISA法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ascular pseudohemophilia factor, vWF)、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SOD、MD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39/43)、对照组为69.8%(30/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30)。治疗后,观察组心悸、咳喘、尿少浮肿、咳痰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621、7.033、6.831、6.635,P值均<0.01);LVEDD[(51.41±5.69)mm比(58.49±6.77)mm,t=9.809]、LVESD[(40.04±4.48)mm比(43.25±5.21)mm,t=6.776]低于对照组(P<0.01),LVEF[(50.16±5.89)%比(45.87±5.16)%,t=7.761]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vWF[(103.55± 11.98)%比(138.11±15.71)%,t=41.453]、ET-1[(67.05±7.18)pg/ml比(81.72±10.03)pg/ml,t=18.99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AC、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662、13.331,P值均<0.01),L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82、4.031,P值均<0.01)。结论小青龙合葶苈大枣泻肺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寒痰阻肺证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心力衰竭 寒痰阻肺 小青龙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疗,临床研究性
  • 作者: 吕紫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涪陵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 408000
  • 简介: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107条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尤其是在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生殖等多个领域,而临床效果最显著的是应用在心悸病治疗当面,虽然受到相关因素限制,使得目前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心悸病的系统性整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疗效还是十分可观的,故本文对该方治疗心悸病的相关机制展开研究阐述,意在为今后该组方的临床顺利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柴胡;龙骨牡蛎汤;心悸病;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 标签: 痹证 风湿病 乌头汤 龙江医派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