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及转运效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未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1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后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4例设为管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组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进行转运。调查收集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事件及护护合作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管理组转运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平均转运时间〔(12.4±5.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转运时间〔(18.4±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士的护护合作水平总分〔(105.86±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0.78±7.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事件,并提高护护合作水平,从而提高了运转治疗及运转效率。

  • 标签: 预警分级管理 急诊危重症 转运质量 转运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实施分级转运模式,探讨其对不良事件等方面影响。方法借助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该院呼吸科重症接受院内转运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研究组实施分级转运,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率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入CT科室(13.0±2.5)min、重症监护病房(20.1±3.2)min、介入科室(12.5±2.8)min、手术科室(10.0±2.1)min、普通病房(18.7±3.5)min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入CT科室(16.9±2.8)min、重症监护病房(28.9±4.3)min、介入科室(16.1±3.0)min、手术科室(15.1±3.5)min、普通病房(23.6±4.2)min时间(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8.6%)(P<0.05);研究组满意度93.2%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1.4%(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可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减低不良事件率,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该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级转运模式 呼吸科重症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患者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1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实施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效果、急救时效及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转运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拔管、输液不畅、血压下降、药物数量不足等总发生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就诊时间有所降低,而就诊成功率有所提升,且降低和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创伤患者中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就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提高了对患者的急救效果。

  • 标签: 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 CRAMS评分 多发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进行院内转运的患者140例,按进入手术室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10月1日—2020年11月15日入手术室)和试验组(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31日入手术室),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转运方式进行转运,试验组基于校正MEWS构建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及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转运到病房和ICU的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期间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技术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校正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可降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术后转运 院内转运 转运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质量、转运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37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该阶段患者按照常规模式转运,将该院急诊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试验组,对该阶段患者使用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设备故障、管道意外和故障以及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交接时病情、用药、辅助检查、管道、皮肤和床位联系等相关信息遗漏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转运交接时患者信息的遗漏,提高转运安全性,还能够缩短转运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转运记录单 安全转运 转运质量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折叠式转运支架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从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按照转运时是否使用自行研制的折叠式转运支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稳定率及转运时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437例危重症患者,其中转运过程中使用折叠式转运支架转运者222例,使用普通转运转运者2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支架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率高于对照组(89.19%比82.33%,P<0.05),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min:6.39±1.35比7.61±1.34,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支架组低于对照组(2.25%比10.23%,P<0.01),尤其是支架组抢救用物携带不齐、仪器掉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2.79%,0%比2.33%,均P<0.05)。结论折叠式转运支架可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尤其可降低抢救用物携带不齐和仪器掉落的发生风险,规范转运仪器管理,保持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稳定,缩短转运时间,有利于高效和高质量的转运

  • 标签: 危重病 院内转运 仪器管理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简易高危儿转运车在高危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并因其病情危重,需院内紧急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84例新生儿。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所转运的新生儿设为传统转运组(新生儿93例),2019年1~5月所转运患儿设为转运车组(新生儿91例),比较两种转运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传统转运组与转运车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车组转运所需医务人员数量较传统转运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车组出现1例新生儿死亡,其余新生儿均存活;转运车组NICU住院时间与传统转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传统转运,自制新生儿转运车安全有效,减少了同行医务人员数量,同时不改变新生儿病情及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新生儿转运 高危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机械通气患者高压氧治疗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浙江明州康复医院需行高压氧治疗的2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单,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及交接不清的发生情况、护士满意度及平均交接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交接不清的发生数分别为8例、2例,分别少于对照组的21例、11例,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 vs. 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交接时间为(9.95±1.23)min,短于对照组的(22.46±1.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的运用规范了机械通气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转运交接流程,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及交接不清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转运交接的工作效率及交接护士双方的工作满意度,保障了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 高压氧 转运 交接 SBAR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及整合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证据,为临床制订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依据循证"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纳入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的临床决策支持、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由4名研究者对指南进行评价,2名研究者对其余类型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翻译、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10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最终从转运人员资质及责任、转运设备及技术、安全文化与培训、转运前准备、转运途中护理、转运后交接6个方面汇总4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整合了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订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循证护理 术后 危重患者 转运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及时转运危重新生儿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转运评分用于评估转运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死亡率指数评分、转运生理稳定指数评分、转运相关死亡评分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这些评分各有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对新生儿转运评分方法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方法。

  • 标签: 转运评分 新生儿转运 转运医学 危重评估 危重新生儿
  • 简介:摘要我国烧伤救治单位分布呈现出中心化、区域化的演变趋势,为解决严重烧伤患者距离烧伤救治单位较远、发生重大群体性烧伤事故时区域烧伤医疗中心超负荷运转、航空转运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亟须完善我国烧伤患者航空医疗转运体系。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联合航空医疗救援国家培训基地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从航空医疗转运的组织架构、人员与物资配备、转运前中后3个环节等方面要点进行叙述,以期为我国烧伤患者航空医疗转运的安全、高效、规范运行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烧伤 航空医疗转运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危重病 神经外科 标准化流程 院内转运
  • 作者: 戴媛媛 李国辉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肿瘤规范化诊疗和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药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难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笔者联合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及多轮专家研讨,对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工作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提出推荐建议,形成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指导路线和管理要点的专家共识,为医疗机构做好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分级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AR患病率不断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AR的发生和发展;其中AR预防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工作者对于AR的规范化治疗日益重视,但对于AR的分级预防,特别是一、二级预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本文从AR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及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AR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戴媛媛 李国辉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肿瘤规范化诊疗和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药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难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笔者联合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及多轮专家研讨,对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工作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提出推荐建议,形成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指导路线和管理要点的专家共识,为医疗机构做好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分级管理 专家共识
  • 作者: 周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秦淮区淮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1
  • 简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近年来,“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对医改不满意的关键诉求,其直接原因是分级诊疗没有实现,即病人的分流没有分层分级进行。大医院里常见病的病人挤占了疑难甚至危重症病人的医疗空间,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2022年末,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更,在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中,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象更是凸显。

  • 标签: 分级诊疗;现状研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院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院际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