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护理经验。材料与方法:对5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均做到认真细致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6个月、1、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达98%、80%、34%。结论:肝癌患者TACE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沙棘油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沙棘油可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经右腋皮下接种1×10^6的H22肿瘤细胞的SPF级雄性小鼠分成沙棘油治疗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小组,每组6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分别给予治疗组经过沙棘油浸泡的鼠粮和饮用水,生理盐水组未经处理过的鼠粮和饮用水,喂养21天以称瘤重、病理切片血管计数.结果:沙棘油治疗组小鼠的肿瘤0.646g血管数为3;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为0.9175g血管数为5,(p<0.05).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经过沙棘油喂养的小鼠的肿瘤的肿瘤重量、病理切片的血管数均要低.结论:沙棘油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 标签: 沙棘油 H22肝癌细胞 抑制作用 肿瘤
  • 简介:摘要:为了找到对原发性肝癌更加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本文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更深的研究。随机将160例疑似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采用128层螺旋CT进行动态扫描,B组采用3.0T MRI进行动态扫描。之后均进行病理活检,得出最终诊断报告,将病理活检报告与CT和MRI报告进行对比,以此来比较128层螺旋CT与3.0TMRI动态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CT与MRI阳性检出率比较,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128层螺旋CT 3.0TMRI 阳性检出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研究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MRI)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价值,对均接受CT增强扫描、MRI检查的原发性肝癌的拟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查结果和诊断效能。手术病理检查作为诊断拟诊患者的判断标准,得出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均有临床指导价值,但MRI检查较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更高,在临床诊断上对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更为突出的优越性。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T增强扫描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诊断早期肝癌时,MS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及US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辅助诊疗方法。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发病入院,疑似早期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均采用MRI、MSCT及US三种设备仪器进行检查,分别评估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检出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结果:(1)MRI增强扫描对早期肝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均高于CT增强扫描,高于US检查 (2)同时对于病灶直径≤2cm的早期肝癌患者, MRI的诊断准确率优于CT、US。结论:MRI增强扫描是早期肝癌无创性影像诊断中较为可靠的检查,能够全面的对早期肝癌患者病灶范围及直径进行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早期肝癌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 超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探究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为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大病灶组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更高,联合检查的假包膜显示情况优于单用CT检查。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危人群中的筛查和监测,相对单一检查或直接进行CT增强检查而言,更具优势合理且满足辅助临床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超声 原发性肝癌 假包膜 病灶大小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AI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结合在肝癌早筛早诊方面的应用与效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对已有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肝癌早筛早诊系统。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该系统在提高肝癌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潜力,并探讨了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挑战。本文着重研究了AI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组合在肝癌早筛早诊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早筛早诊模型,旨在提升肝癌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归纳了肝癌诊断的现状和挑战,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早期肝癌的识别率。研究结果表明,AI和云计算的结合为肝癌早筛早诊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途径。

  • 标签: AI数据分析 云计算 肝癌 早筛早诊 深度学习算法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AFP、CEA、CA199三项参数对原发性肝癌中相关肝细胞癌敏感性的影响,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经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的CEA、CA199、AFP的数值相比于对照组,均高于相对应组别的数值。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对比于单独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环巴胺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实验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环巴胺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巴胺浓度的不断增加,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本实验为肝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环巴胺 HepG2 肝癌 抑制 MTT
  • 简介:摘要:分析研究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于肝脏血管瘤与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选择商洛市某医院收治肝脏血管瘤和肝癌患者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肝脏血管瘤组和肝癌组两组,均行CT多期增强扫描后,分析肝脏血管瘤与肝癌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临床诊断价值。发现普通平扫CT难以发现小于5mm的肝脏血管瘤病灶,且与肝癌等恶性病变之间难以分辨。通常用增强扫描来对这两类患者做有效鉴别诊断,并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脏血管瘤 CT多期增强扫描 肝癌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整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和注射速率,探究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对比剂使用参数。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三组对比剂参数所得出图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不良反应评分标准进行分级。结果:A、B、C三组的图像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变化,C组最佳,A、B、C三组均存在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满足诊断要求、可以获得合格的图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尝试使用高浓度和适宜速率的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才能有效的提高CT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增强 对比剂速率和浓度 原发性肝癌诊断
  • 简介:摘要:选择2022.1-2023.1接受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实验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液采集。使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CA199、CA125和AFP的对比及差异,CA199、CA125和AFP水平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具有重要的辅助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FP  CA125  CA199
  • 简介:摘要:研究和分析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基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CA50)、糖基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这四项组合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50 糖类抗原19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护理教学中采取微视频教学法的作用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中医科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以肝癌患者为案例进行教学,据护生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取微视频教学法,评价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成绩、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教学质量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护理教学中采取微视频教学法可提升教学质量,并帮助护生了解肝癌,提升其考核成绩,该护理带教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视频教学法 肝癌 教学质量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回顾性研究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选取2020年至2023年诊断肝癌的80例患者归纳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肝体积正常仅表现为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酒精肝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70、糖类抗原、CD34指标表达,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肝癌患者的血清中的AFP、HSP70、CD34、CA125指标,其肝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较低的误差率。

  • 标签: 肝癌 HSP70  AFP  CA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