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鄂伦春的"部落"组织即"某某千",这种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保留到现在,对鄂伦春族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这种组织形式即使不是在满族八旗制度影响下产生的,也是受了八旗制度相当大的影响和规范.这种组织历久不衰,保存至今,与满族八旗制度有直接关系.

  • 标签: 鄂伦春族 “部落”组织 满族 八旗制度 十八站 猎民村
  • 简介:在文化复兴运动中,人们的行动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完全的“主位(emie)化”行动,另一个则是文化仪式的表演。而在黑龙江宁安市伊兰岗展开的祭祀活动中,行为者既以主位也以客位的视角,同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其祭祀活动,试图排除机会主义的成分,成为既非传统与理性并列,亦非彻底理性化的,通往理性化的第三种状态。

  • 标签: 满族文化 满族祭祀 文化复兴 家祭
  • 简介:在愈演愈烈的满族“汉化”趋势下,满族文化的式微正在无可避免地发生.对于新时期满族文学而言,民族的彰显与维系愈加艰难.作为一种主动选择,新时期的满族作家开始了“汉化”突围,通过宣告“我是满族”、具象展示满族文化传统、“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的适时整合”来标记、展示文学作品的民族属性.部分满族作家为了克服“展示”所带来的泛化效应,努力深入满族文化的肌理当中,通过反思民族命运、省视民族性格、自我批判与砥砺等方式将民族表达引向深入.此外,他们还自觉秉承满族文学传统,表现满族传统的道德、艺术旨趣,借此维系自己的族书写.

  • 标签: 新时期 满族文学 满族作家 民族性
  • 简介:清代,以敖拉·昌兴为代表的达斡尔族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促进了达斡尔书面语的形成。通过敖拉·昌兴《巡边诗》和达斡尔族英雄史诗《altangalburt》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达斡尔书面语比口语更加严谨、规范。达斡尔书面语形成是迭斡尔文化受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反映着清代达斡尔族文化发展轨迹。

  • 标签: 敖拉·昌兴 达斡尔 书面语
  • 简介:道光七年(1827年),清王朝已远离盛世,身处中衰之际。不相称的是,该年户部银库收入竟至2380余万两,达清前中期从未有过之高,成为衰败中的一抹亮色。这项以捐纳和盐商报效为代表的高额"临时财政进项"彻底击溃了清朝的收支平衡态势,也打破了官民正常的生存态势。伴随着"临时财政进项"对清王朝的补苴,社会亦百弊丛生。于清王朝而言,表面得之,实则失之,终究预示着其在衰败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 标签: 户部银库收入 捐纳 盐商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