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产妇的心理需求,探讨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寻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利于产后护理的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先用自设的问卷调查孕产妇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准备,实验组根据孕产妇的心理需求,应用信息疗法、认知疗法、松弛疗法等心理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产程、产后出血量、心率、血压变化及24小时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分析生物学指标和心理学指标。结果实验组第一、第二产程缩短,心率、血压稳定,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焦虑抑郁分值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心率疗法对分娩具有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作用,提示应用心理干预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提供情绪支持,可以减少产妇的痛苦,缩短产程,利于产后恢复,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分娩 心理护理 产程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系统化整体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达98%,信任度达到96%,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孕产妇在一般的系统化整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和信任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分娩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8-40周产妇,分两组各50例,随机抽取1组50例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膜作为观察组,另50例即二组为对照组,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而是待其自然破膜。结果观察组吸引器和产钳助产者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膜加速了产程进展,提高了阴道分娩质量,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进展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1161例住院产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信息,然后逐个进行产前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产前护理干预,有更多的孕妇愿意接受自然分娩方式,大大降低剖宫产率。结论孕产妇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远期影响非常重要,医护人员的有效干预很大程度上起到决定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潜伏期延长的发病因素、预后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符合潜伏期延长诊断者65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无潜伏期延长者65例对照(对照组)。两组待宫口开大3cm后行阴道检查,破膜,评定胎儿头盆关系、胎方位和胎儿体重等。结果观察组头盆不称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头浮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体重≥3500g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下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要重视潜伏期观察,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减少难产的发生率。

  • 标签: 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镇痛对分娩的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分娩的产妇分为三组,A组100例应用全程微量泵进行分娩镇痛组;B组100例间断用药进行分娩镇痛组;C组100例不应用分娩镇痛组,作为对照组。全程观察分娩镇痛对相关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痛、阴道助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羊水污染、新生儿评分及产妇满意情况,对应用分娩镇痛的方法做出分析。结果AB两组在产痛减轻、第二产程、羊水污染及器械助产、产妇满意情况等项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B组C组在器械助产项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娩镇痛采用间断用药的效果优于持续用药,间断用药分娩镇痛明显减轻了持续用药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器械助产增多情况。

  • 标签: 分娩镇痛 间断用药 持续用药 分娩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自愿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500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要求镇痛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好,增加了催产素的使用,可缩短第一产程,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分娩镇痛 分娩方式 产程 产后出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分娩期孕产妇开展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广泛宣传产时优质护理服务举措。结果在产房开展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阴道分娩率。结论产房开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阴道分娩率的有效管理方法,值得持续稳定的开展下去。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合理营养、体重科学管理对初产妇分娩产程、分娩结局以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和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的孕妇;观察组则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进行孕期体重科学管理的孕妇。记录两组初产妇各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P<0.05;降低新生儿体重异常率,P<0.05。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科学管理教育显著缩短初产妇分娩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新生儿体重在理想范围。

  • 标签: 孕期合理营养 体重科学管理 分娩结局 体重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从不同方向获知分娩的信息,使产妇存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表现。若能及时评估产妇的心理需求,给予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以最佳的身心状态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对保证母婴安全,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分娩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会阴切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60例,均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产科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划分,观察组采用会阴切开术辅助分娩,对照组未采用此术式,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脉搏快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水平、体温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在性别、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身高、出生体重方法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程度、第二产程、总产程均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产程无是差异(P<0.05)。会阴裂伤情况80例初产妇中,完整10例,占12.5%;Ⅰ度裂伤66例,占82.5%;Ⅱ度裂伤4例,占5%。结论会阴切开术并未减少产妇经阴道分娩时的组织损伤,产程并未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也并未减少,故需减少人为干预,提高自然分娩率,从根本上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初产妇 会阴切开术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6月我院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剖宫产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32.6%和91.0%,均优于对照组的38.3%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分析产妇的心理障碍,通过和谐、友善的心理护理,积极消除产妇心理问题,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消除恐惧,提高痛阈,使胎儿顺利娩出,减少并发症,对保障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分娩 母乳喂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4个品牌14台血糖仪的分析性能。方法用不同浓度新鲜标本对14台血糖仪与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全院14台血糖仪共有10台符合检验中心性能要求,有4台不符合要求。结论血糖仪的质量监管非常重要,因血糖仪易受干扰,仅适用于健康人体检及糖尿病的监测。

  • 标签: 血糖仪 仪器比对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快速血糖仪及生化分析仪对血糖进行测定的结果差异,提高临床血糖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快速血糖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含量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结果快速血糖仪及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含量分别为(10.18±0.36)和(10.27±0.34)mmol/L,两种检测方法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是一种方面、快速、有效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化分析仪 快速血糖分析仪 血糖 分析
  • 简介:摘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1年3月确认护理学为一级学科,护理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现代护理教育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护理营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处于发展阶段,针对于目前存在的护理营养学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科学融合到护理营养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以提高护理营养学的教学质量。

  • 标签: 护理营养学教学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相关知识态度课堂教学干预效果,为探讨有效的艾滋病课堂教学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四年级本科生及研一学生共280名,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AIDS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并于讲座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价课堂教学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医学生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已普遍掌握,但对传播途径具体细节知晓率低;对非传播途径和具体预防方法认识有误;医学生对HIV感染者存有一定歧视;临床/护理和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学生干预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正向率得到提高。结论医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总体正确率不高;课堂教学干预模式有明显效果,应予以推广。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拟课堂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模拟课堂教育,设施前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个人和社会功能功能量表(PSP)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在实施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在实施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经SPSS13.0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模拟课堂教育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自信心及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慢性 模拟课堂教育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