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免疫分型特点。方法临床分析主要采用CD45/侧向角散射设门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成人急性细胞白血免疫髓系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为CD13为80%,CD117为79%,CD33为82%,HILA-DR为75%。并且100例患者中有29%的急性细胞白血患者有淋系抗原表达变异性。结论临床对成人急性细胞白血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的诊断、免疫分型以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髓系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经济基础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cuteLymphoblasticLeukaemia)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查找72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出院病案首页费用栏目,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出院费用为10万元以下,第二组出院费用为10万元以上。结果第二组A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年,最长生存期已逾10年。存活例数远远大于第一组儿童ALL,患者(P<0.01)。第一组儿童ALL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3年,半年内死亡例数远远大于第二组患者(P<0.01)。

  • 标签: 经济基础 儿童ALL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白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高白细胞血症(白细胞>100×109/1)不仅会增加病人的早期死亡率,而且也会增加髓外白血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一旦出现可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以化疗药物和水化,并预防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和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HA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对48例HAL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8例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NHAL)作对照组。结果HAL组的髓外浸润、DIC、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及早期死亡率较对照组高。结论HAL治疗有效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化疗前行白细胞单采术,有效降低白细胞数,再给予足量、规范的联合化疗,预防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于儿意及青少年,老人及婴幼儿亦偶有发生,是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传播途径主要由鼻咽腔通过飞沫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误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脲配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HAL)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2例完全缓解(CR)率与有效率之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羟基脲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羟基脲 化疗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自血(AML)的染色体核型的特点,评价细胞遗传学对AML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显带常规技术对32例老年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32例患者中正常核型13例,异常核型19例,检出率59.4%,常见染色体异常以t(8;21)检出率较高(5/19)。接受正规治疗获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未缓解6例。32例AML患者分成预后良好、中等和差3组,预后良好组、中等组、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1.4%、55.5%、28.5%,不同染色体核型组完全缓解率有差异(P<0.001)。结论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家属的规范健康教育流程。方法选择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从患儿入院到出院不同时期对其家属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流程。结果通过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知识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日常护理对患儿整个治疗过程的要求,掌握了坚持规律化疗、用药的重要性,使病人能定时复诊率达95%。结论科学地对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家属进行科学规范化健康教育,是巩固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家属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浆细胞白血是一组起源于骨髓的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可见外周血中浆细胞明显增高,贫血,血小板减少,还可见全身各组织脏器的广泛浸润。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浆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白血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适时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白血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 标签: 白血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诊疗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误诊,14例入院3天确诊,误诊率达62.1%,误诊时间长达4-10天。其中11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为川崎,2例为颈部淋巴结炎,4例为支气管炎,3例转院后上级医院确诊。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不典型,临床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9例。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 标签: 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 异常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8例骨髓移植患者从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室病房期间(21~45d)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患者心理状况良好,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骨髓移植的复杂性,较长的治疗期及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也影响移植顺利进行和成功。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患者,使患者树立信心,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淡漠、依赖的心理。

  • 标签: 骨髓移植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以引起临床重视,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细胞检查确诊的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就该现象可能的成因及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L2型),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L3型);1例副伤寒乙1160,1例副伤寒丙1320,另1例副伤寒甲、乙均为1320,副伤寒丙1160;3例均有骨关节疼痛,反复发热2例,1例无发热;3例均有肝脾肿大;1例大便培养有G-杆菌生长,另2例血及大便培养阴性;并均曾误诊为副伤寒,后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大多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而副伤寒亦可因形成骨关节微脓肿而表现出类似的症状,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可有合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现象存在,故对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且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均应常规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排除白血。并需引起重视,以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密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儿童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肥达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5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春秋季好发。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鼻塞、眼睑浮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VCA-IgM阳性,易合并肝损害、心肌损害。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本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故需全面分析,提高本的确诊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