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静脉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静脉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静脉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相关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临床患者在予以治疗之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结论在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伴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文章回顾性综述了静脉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静脉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静脉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静脉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4-2015.4入诊我院的脊髓损伤并出现下肢静脉的84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其中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下肢静脉发生率2.38%明显低于A组14.29%,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15.74±6.67)d较A组(31.28±12.84)d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下肢静脉的针对性护理可较好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静脉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静脉的护理,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在12到24h后疼痛缓解;5d后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血栓为2到4cm;6d后肿胀消除;1月后血管超声显示血栓完全消失,管壁光滑,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静脉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溶栓治疗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骨科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拴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产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下肢静脉发生率、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拴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围产期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下肢静脉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架植入术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脉时间与治疗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消失时间与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其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研究其对下肢静脉预防的临床价值,从而保障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研究方法是对10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将104例病患随机平均分配到不同组别,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病患采用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常规骨折术后护理,而B组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B组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对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重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发病人数明显小于A组,同时术后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满意度也比A组相对较高。研究总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病患产生静脉病症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对比2组下肢静脉发生、症状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的肢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0、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需要使用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需要实施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下肢静脉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加强观察组护理干预。针对下肢静脉发生率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2.5%)比对照组(10%)低(P<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下肢静脉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从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骨科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34例进行研究,采用Autar修订量表对其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和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股静脉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干预前后的股静脉流峰速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并对其采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所导致的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下肢骨折导致静脉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下肢骨折导致的静脉。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对照、平均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年龄、肥胖、骨折位置以及久坐等因素与下肢骨折后静脉形成有关;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下肢骨折导致的静脉患者实施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干预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率5.4%明显低于参照组25.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4%高于参照组78.6%,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其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有30例,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共有30例,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疼痛及肿胀、下肢静脉、肺栓塞等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静脉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2月~2016年02月在我院18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1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6例,发病率为3.33%,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早期采用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或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妇科盆腔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