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凝血酶工艺优化和稳定的实验研究。方法选用Ca2+和凝血活酶联合激活系统激活、DEAESphadexA-50吸附法等技术提取出粗凝血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粗凝血酶中纯化得到凝血酶纯品,对两者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比原生产工艺有明显提高。结论优化工艺应把生产凝血酶时温度控制在25℃,pH=7,从猪血浆的吸附到凝血酶半成品,应在4h内完成,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纯度的凝血酶。

  • 标签: 凝血酶 猪血浆 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试剂在仪器工作环境中(15℃)的放置时间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干粉凝血酶试剂溶解后放置于检测仪器试剂位置,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病人标本凝血酶时间。结果凝血酶试剂溶解后在15℃环境中放置10小时后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凝血酶试剂溶解后在仪器工作环境能稳定8h,若要较长时间保存应冷冻保存(-20℃)。

  • 标签: 凝血酶试剂 工作环境 稳定性
  • 简介:摘要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与胰岛素抗体无交叉免疫反应。C肽和胰岛素原之间有交叉免疫反应,但由于血清中胰岛素原的浓度还不到C肽浓度的1/10,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得的C肽(总C肽)对评价β细胞分泌功能较胰岛素更为可靠。由于外周血中C肽被肝细胞摄取少,更能反应胰岛B细胞分泌时浓度,加之其基础清除率稳定,不受多种因素影响,故C肽测定显得更为重要,从而了解胰岛B细胞功能情况,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作用。

  • 标签: C肽 胰岛&beta 细胞 C肽释放试验方法
  • 简介:摘要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研究发现,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4小时,高于甲硝唑的8.4小时和替硝唑的12.7小时,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与替硝唑;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脑部感染及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也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主要有奥硝唑注射液5ml0.5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硝唑0.25g与氯化钠0.825g;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l奥硝唑0.5g与葡萄糖5g。本文综述奥硝唑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情况,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 标签: 奥硝唑 注射剂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2周,对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分别将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再观察其物理、化学变化。结果除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在常用输液中不宜配伍外其他均可宜。结论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用药,临床用药中中药制剂尽可能分组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常用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调补冲任汤治疗哈萨克族绝经后女性稳定型心绞痛,考查其疗效以指导少数民族患者中医临床用药。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常规西药治疗+调补冲任汤),对照组35例(仅常规西药治疗),连续用药三月,对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调补冲任汤能更好的改善哈萨克族绝经后女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疗效。

  • 标签: 调补冲任 哈萨克 绝经后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适合高龄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不稳定性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去甲肾上腺素在用于维持病人血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越快越稳地更换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对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血压 稳定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经心彩超证实有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发作方面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VS83.3%),治疗组在胸痹证候改善方面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86.6%VS73.3%),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方面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81.6%VS63.3%),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78.3%VS6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UAP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心脏室壁运动异常。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瓜蒌薤白半夏汤 心脏 室壁运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正常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降脂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受试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10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差异不显著。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 盐酸普萘洛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于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方法采用SihmpackVP一ODSCl(240mmx4.6mm,5μm)柱,以2%三乙胺(用磷酸调pH值至4.0)-甲醇(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mol-1.结果以质量浓度(μg)为横坐标X,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Y,得回归方程头孢西丁钠Y=25.64x+0.58,r=0.9999(n=6)。表明头孢西丁钠在1.20~7.4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氨溴索Y=1.785X+1.4783,r=0.9999(n=6)。表明盐酸氨溴索在0.756~1.57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取供试品溶液,先后进行4次测定,期间分别为0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24小时,结果测得更昔洛韦峰面积的RSD=0.42%,炎琥宁峰面积RSD为0.4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1h内稳定。结论反相HPLC法测定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配伍体系对测定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常温(20℃)下配伍后11h内稳定良好,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Hplc法 头孢西丁钠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UA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降脂类药。Ⅰ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灵每天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疗程7d。Ⅱ组(观察组)Ⅰ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75mg/d。结果Ⅰ组、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0d,II组急性心脏事件低于I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更有效地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灵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肩关节多方向性不稳定与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松弛或关节部分脱位是同义的。目的讨论肩关节多向不稳定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的目标与肩袖肌腱炎的类似。重点是放在进行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和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上。内外旋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肩关节多向不稳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使用PFNA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4例,女9例,年龄44-91岁,平均71岁,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本组23例,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或者退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具有切口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 标签: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28例,取掌侧入路,严重骨缺损者植骨。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明显改善,按照Sarmiento1腕部功能评价标准优17例,良9例,可2例。结论对于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减少并发症的安全可行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