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心血管合并感染的患者,患者感染的痰标本,采用有效的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查分析,对治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结果显示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有15例,真菌感染率达到15%,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高,占有6例,达到6%,热带念珠菌有8例,占有8%,光滑念珠菌占有5例,占有5%,克柔念珠菌2例,占有2%。结果显示不同的念珠菌感染对于真菌药物实际呈现的不同耐药程度不同。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疗者均感染率水平较高,需要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治疗策略管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合并感染 抗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疾病降钙素原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42例感染疾病患儿,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结果,将其中分73例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余下69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PCT≥0.05g/L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在PCT<0.05g/L和PCT≥0.05g/L两种标准下,观察组患儿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PCT视为确诊是否感染的敏感标志物,并借助该项指标含量来对感染性与非感染疾病进行区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正确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和分析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统计患者年龄、临床诊断和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结果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检查结果阳性的96例,阳性率为51.6%,各年龄组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中,以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最高,达到100%,以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最低,为42.86%,其他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在47.37%~55.0%。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Hp对于诊断、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分析切口感染病原菌发生的因素,为预防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肛肠疾病手术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3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28%。29例患者一共培养病原菌19株,阳性率为65.52%,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9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100min,身体质量指标≥25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的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和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肛肠疾病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 临床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烟台市感染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现状,为开展手卫生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8月烟台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及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及照护家属(221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手卫生教育、执行现状;对部分患者及家属(62名)进行手部细菌学采样,了解其洗手效果.结果感染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61.99%接收过相关语言宣教,仅18.55%的患者及家属表示曾经看到过医务人员执行六步洗手法;50.68%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六步洗手法,且85.52%从未使用过六步洗手法,主要原因是不会操作.93.21%(206名)感染疾病患者及家属认为洗手重要.对于部分日常生活类洗手时机认知率较高(61.54%~94.51%),对医院特殊环境下的洗手时机认知率较低(36.15%~49.23%),仅36.15%家属离开医院前洗手.感染疾病患者及家属手卫生学采样不合格者(细菌菌落数〉10CFU/cm2)占83.87%.结论感染疾病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知识、行为存在不足,建议医疗机构对其开展系统规范的手卫生教育,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患者 家属 手卫生 洗手 菌落总数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染药物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52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23%;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抗感染药物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抗感染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 患儿 疾病类型 免疫功能
  • 简介:为研究细菌的流行特征、追踪传染源,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对相关菌株进行分型,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细菌分型方法分为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两种,表型分型主要有根据菌落形态和生化特征等的生物分型、抗菌药物药敏谱分型、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基因分型包括质粒分型、核糖体分型、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图谱分析(REA)、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随机引物PCR(AP-PCR)、重复片段PCR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等,其中PFGE是分子分型技术的“金标准”,其结果重复性好,分辨率高,易于标准化,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接受。本文就PFGE技术及其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应用 基因分型 追踪传染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控制效果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观察和对比,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为96%,对照组的总体满意率为78%,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行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 患儿 疾病类型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儿科细菌感染疾病中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感染疾病患儿140例,以2016.8~2017.3为病例样本选择时段,以疾病类型进行分组,70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作为实验组,70例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和比对。结果相比对于病毒性感染患儿,实验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值均得以明显提升,2组以上指标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均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7.14%,而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为80.00%,阳性率比对差异经统计学验证,获得P<0.05的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儿科细菌感染疾病中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儿科细菌感染疾病的诊疗中,同时可对预后进行判定,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血液感染性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血液细菌感染疾病58例(研究组),非细菌感染性血液病42例(对照组),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54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研究组的血清PCT、CRP、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中性粒细胞CD64是血液细菌感染疾病的特异性敏感指标,有助于临床血液细菌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

  • 标签: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CD64 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法(T-SPOT.TB)试验对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的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接诊的疑似肺结核性疾病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T-SPOT.TB、PPD试验,血清TB-AB、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BALF结核杆菌分支检测,45例患者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的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特点;结果T-SPOT.TB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疾病的敏感性达到95.2%,优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T-SPOT.TB、BALF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痰涂片检测、肺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特异性高于PPD试验和血清TA-TB检测(P<0.05);对T-SPOT.TB阳性患者进行定期复查,阳性率逐渐下降;结论采用T-SPOT.TB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敏感性与特异性都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系统疾病 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2月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96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32例、对照组132例以及对照组232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细菌性感染疾病检测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对照组1全血C反应蛋白;对照组2血常规;通过对比诊断准确率,以突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在最终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准确率方面,三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检查记录、手术档案、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出院后接受跟踪调查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种(1)患者自身原因。17例患者,有8例患者因用手触摸手术切口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5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功能较差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4例患者因体型肥胖,在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及切口中残留死腔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季节天气原因。(3)医院卫生环境原因。(4)主刀医师的手术操作不当及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到位。结论患者自身原因、医院卫生环境原因、季节天气原因是导致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健康干预、在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96—2016年国内发生的HCV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因血液透析发生HCV感染暴发事件10起,涉及血液透析患者689例,其中258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37.45%;不安全注射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3起,涉及人群基数不祥,其中447例感染HCV;输血或单采血浆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4起,共涉及191例,其中156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81.68%。结论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HCV的风险极高。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HCV 血液传播 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出现的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病人110例,对所有的病人实行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三种方式检测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准确性实行比较。结果在血常规的检测中有64例病人的检验结果为阳性;在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中有67例病人的结果为阳性;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中有80例病人的结果为阳性。结论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检测中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老年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老年患者在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空腹B超的检查、空腹血糖的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测。按患者是否患有脂肪肝,将其分为脂肪组和非脂肪组。结果经过心电图检测但并没有经过B超的检查就被诊断为心脏病的老年患者34例,因而误诊率为36.17%;经统计学分析后,就心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类似的症状,这就容易对疾病的判断产生误区,造成临床误诊。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测手段,对疾病做精准的诊断,以降低误诊率。与此同时还需警惕老年患者消化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同时发生的情况。

  • 标签: 老年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护士,明确其职责与工作内容,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及督导,观察其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结果全院临床科室共设立67名感染管理护士,26个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有明显提升,4月份与12月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3,单侧P=0.014)。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4月份的83.35%(1817/2180),上升至12月份的89.53%(2002/2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3,P〈0.01)。2015年4—12月共监测56670例入院患者,总住院日数为411164d,三管使用率为27.18%,三管相关感染率为0.7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督导评分的中位数从5月份的95.30分上升至9月份的97.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感染管理护士,对夯实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医务人员 感染管理护士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最终实现改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目标。方法采取医院自行设计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与"老年人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健康行为养成率调查表"对社区内≥60岁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开展调查,分析并对比问卷调查表以获得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状况。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健康行为养成率等方面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

  • 标签: 老年 心脑血管疾病 社区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