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了解120例患者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皮肤压力损伤率的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为29.17%,对照组患者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为57.5%,实验组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骨科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脊柱骨科 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院后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以及管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80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医护一体化延续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针对予以护理措施干预,能够减少压力损伤发生,提高后期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居家卧床老人采取延伸护理对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居家卧床老人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8年3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老人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在经过延伸护理后,压力损伤发生概率明显有所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居家卧床老人采用延伸护理,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概率,对预防压力损伤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延伸护理 压力性损伤 卧床老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施以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调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诊治的120例老年压力损伤患者资料,按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施以常规与舒适护理;评估2组难免压力损伤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试验组难免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佳(P<0.05);试验组满意度较优(P<0.05)。结论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施以舒适护理,可以降低难免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行。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压力性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综合ICU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且研究有针对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能够得出,导致综合ICU患者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胶布。除此以外主要因素的排序分别为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皮肤消毒剂等。对于所有患者配合有针对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所有患者均得到恢复,而且恢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选择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分,为(90.5±4.4)分。结论在综合ICU护理干预过程当中正确的对于胶布进行选择和使用,做好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以及皮肤消毒剂等针对的干预工作,对于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综合ICU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探究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者压疮、烫伤、皮肤擦伤发生率(2.9%、0.0%、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1.4%、17.1%),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并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风险管理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湿换药护理对皮肤挫擦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皮肤挫擦伤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换药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湿换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部位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色素沉着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瘢痕发生情况(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对护理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湿换药护理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湿性换药 皮肤擦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11例(中转手术5例),最终手术治疗52例,治愈出院55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损伤,准确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延误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及时准确的诊断,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可有效提高闭合腹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脂溢角化症(seborrheickeratosis,SK)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临床拟诊为SK的66例患者,观察皮肤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通过皮肤镜检查诊断SK58例(87.88%),通过病理检查确诊SK59例(89.39%);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皮肤镜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93.22%(55/59),特异度为57.14%(4/7),诊断符合率为89.39%(59/66),误诊率为42.86%(3/7),漏诊率6.78%(4/59),Youden指数0.504,Kappa值为0.901(P=0.004);四种类型皮肤镜表现对应的病理类型各有不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分型表现与病理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斑片型主要病理分型为角化型,天鹅绒样型主要病理分型为巢状型,疣状增生型主要病理类型为腺样型及刺激型,扁平丘疹型主要病理类型为棘层肥厚型。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症 皮肤镜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方法,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加强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53例开放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其余3例患者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及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体现出病区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开放性 颅脑损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痛风患者的皮肤护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痛风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痛风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护理周期为15天,观察痛风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40例患者中38例有效,2例效果不显著,护理效果(90.00%)。其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9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7.50%),针对皮肤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痛风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痛风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真菌皮肤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86.67%,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皮肤溃疡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皮肤溃疡 复方酮康唑 莫匹罗星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2组为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进行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3.75%和71.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能显著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尿毒症 皮肤瘙痒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围产期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0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纳入研究队列,记录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在校正胎龄36~42周或出院前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并完成随访共232例;其中男148例,女84例;平均胎龄为(31.02±2.96)周;平均出生体重(1710.09±545.23)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2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92例;发生脑损伤32例(1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需要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肠外营养>14天均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缺氧及感染,加强产前保健、预防早产及积极预防早产儿感染及缺氧。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医药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对2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和疮口换药护理的综合方法。结果经过15~60d治疗后,治愈27例,总治愈率96.5%。结论中医药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皮肤溃疡 护理 进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对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CT征象。结果20例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中,胰腺挫伤6例,胰腺完全断裂8例,胰腺不完全断裂2例,胰腺出血4例。胰腺内出血、水肿,胰腺增粗是胰腺挫伤的直接征象;胰腺外形不连续、平扫或增强时垂直胰腺长轴的低密度、线条状影是胰腺断裂的直接征象。胰周积液、网膜囊积血积液,肾前筋膜增厚,腹腔积液是胰腺损伤的间接征象。结论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胰腺的断裂;CT检查对于主胰管的断裂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闭合性腹部外伤 胰腺损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HD)皮肤瘙痒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维持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PTH、β2-MG和血磷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治疗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较早(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而实验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较晚(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方面,实验治疗组患者在实施早期治疗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治疗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脊髓损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早期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髓损伤疾病 早期治疗 治疗方法 生活品质 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真菌皮肤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86.67%,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皮肤溃疡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皮肤溃疡 复方酮康唑 莫匹罗星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