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发现皮肤上出现肿物,会想这个肿物是什么呢?会不会是肿瘤?一想到肿瘤,继而就会紧张。其实,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皮肤肿瘤,而这些肿瘤大多数是良性不需要处理的。那什么是皮肤肿瘤呢?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细胞内的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以及易演变为恶性者的癌前期皮肤病。易发年龄:婴幼儿到年长者都可发生。易发部位:任何部位。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若痣出现疼痛、瘙痒、灼热、刺痛、破溃、出血,或者突然增大,颜色加深,边缘出现卫星小点,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 标签: 皮肤癌 肿物 皮肤肿瘤 增生性疾病 易发部位 交界痣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关于有些人说坐飞机旅行可能会把致命疾病传播到自己国家的谣言,被研究者们揭穿了。科学家们称,国际旅行的便利并非会使疾病大肆传播。恰恰相反,可能会保护人类免受流行性疾病的侵袭。研究人员认为,致命性病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增强了数百万人的免疫系统。这表明疾病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变异到无法治愈,因为人们早已学会了抗争疾病的手段。

  • 标签: 皮肤癌 疾病传播 风险 国际旅行 流行性疾病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建立重组人皮肤模型用于评价药品包装材料原发性皮肤刺激的标准。方法:用Epikutis■模型和EpiSkin^TM模型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对浸提介质、浓度、时间以及浸提液与模型的接触时间等条件进行选择,建立可行的标准。结果:取平整部位表面积600cm^2,剪碎,加入大豆油100mL,37℃放置24h。使用Epikutis■模型或EpiSkin^TM模型,按重组人皮肤模型皮肤刺激检测方法检测,组织活力平均值应大于80%。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药品包装材料原发性皮肤刺激检测。

  • 标签: 皮肤刺激 药包材 Episkin^TM模型 Epikutis■模型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炎症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炎症皮肤病患者82例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0例;分析和比较其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结果: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hsCRPR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结论:炎症皮肤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在皮肤病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较低。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药物性肾损伤约占急性肾损伤发病率的20%,易发展为肾衰竭。目前临床除了肾脏替代疗法,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在药物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药物性急性肾损伤领域中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机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可能的干预靶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药物性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损伤 肾毒性
  • 简介:金钱、工作、家庭、人际关系及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导致压力过大,进而引发头痛、失眠、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诸多问题。以下推荐10种帮助减压的方法,值得一试。1.冥想打坐10分钟。冥想打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生活烦恼。从公园长凳到公交车座位、咖啡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 标签: 缓解压力 能量 免疫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 健康状况 人际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64排CT定时复查在创伤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43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将其分为计划组和非计划组,计划组220例,非计划组217例,两组均给予64排定时复查,计划组在首次检查后24h、3d、5d和7d进行复查。而非计划组则在出院前1d进行复查。比较两组首次检查结果及住院天数、出院GCS评分、神经外科干预情况。结果计划组和非计划组首次检查结果、住院天数,出院GCS评分及神经外科干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颅脑损伤患者首次检查后,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可无需行64排CT复查。关键词64排CT;定时复查;颅脑损伤创伤颅脑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据数据表明,轻型颅脑损伤在颅脑损伤中占比较高,且会随病情加重逐渐成为颅脑损伤,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颅脑损伤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脑挫裂伤,对患者行CT复查可有助于进展性损伤的发现,并采取早期诊治,促进预后1。本次对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给予64排CT定时复查的临床价值予以研究,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43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将其分为计划组和非计划组,计划组220例,非计划组217例。计划组男性120例,女性100例,年龄区间为20~65岁,平均年龄则为(46.42±5.78)岁;非计划组男性110例,女性107例,年龄区间为21~64岁,平均年龄则为(46.58±5.69)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机(型号Brilliance)对全部患者进行复查,计划组复查时间为首次检查后24h、3d、5d和7d,非计划组复查时间为出院前1d,若检测中出现阳性,以CT影响特点为主进行计分。而刚入院时为阴性,应在1天内再次检查,若检查后再次为阴性,需在2~3天内检查。针对于颅内压损伤比较严重且极速升高者行降压药物治疗,而对于感染且外伤者,行抗生素药物治疗。1.3观察指标对两组年龄、GCS评分、性别、首次检查时间及结果予以收集,并对其住院天数、神经外科干预例数、出院GCS评分及首次检查次数进行统计。神经外科干预主要包括脑室外引流、去颅骨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而在治疗中,若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恶化,需由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及以上予以病情评估,同时应由两名及以上职称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神经外科干预治疗。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首次检查结果经检查后,计划组220例患者中56例(25.45%)硬膜下血肿,74例(33.64%)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21.82%)硬膜外血肿及53例(24.09%)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非计划组217例患者中48例(22.12%)硬膜下血肿,69例(31.80%)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19.35%)硬膜外血肿及50例(23.04%)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x2=0.306,P=0.580)、(x2=0.077,P=0.782)、(x2=0.187,P=0.666)、(x2=0.031,P=0.861)。2.2两组治疗期间情况对比计划组220例患者,住院天数为(9.31±1.18)d,神经外科干预患者31例(14.09%),出院GCS评分为(13.5±1.5)分;非计划组217例患者,住院天数为(9.46±1.15)d,神经外科干预患者27例(12.44%),出院GCS评分为(13.4±1.6)分,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t=1.346,P=0.179)、(x2=0.118,P=0.731)、(t=0.674,P=0.501)。3讨论颅脑损伤是一种外伤,据颅脑解剖部位可分为脑损伤、颅骨损伤和头皮损伤,而头皮损伤则包括头皮撕裂脱伤、头皮血肿;颅骨损伤包括凹陷性骨折和颅底骨折,脑损伤则包括脑干损伤、脑挫裂伤等。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CT技术的应用与发展,CT已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复查,并取得一定效果。尤其是针对于轻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计划64排CT复查可提前发现颅脑损伤,有利于提高抢救率。对脑损伤患者行计划和非计划复查,其主要目的是针对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恶化等情况可有效发现颅脑损伤,以提前行相应神经外科干预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以有效提高抢救率。据数据表明,多次64排CT检查因需长期搬运患者会对其带来不安全因素,同时不必要的复查,既影响工作效率,又浪费卫生资源,而且长期CT复查易导致放射损伤2。本次结果显示,给予颅脑损伤患者计划和非计划64排CT复查,首次检查结果、住院天数,出院GCS评分及神经外科干预情况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对创伤颅脑损伤患者首次检查后,若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可无需行64排CT复查。参考文献1胡强.64排螺旋CT在创伤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13)14-15.2金鹏,侯小山,蒋文庆,等.颅脑损伤术后复查CT对改善预后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3193-3195.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颅脑损伤预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重型创伤颅脑损伤患者,例数6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60例重型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67%,其中发生1例,所占比1.67%、未发生59例,所占比98.33%。60例重型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患者47例,所占比78.33%;有效患者12例,所占比20.00%;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1.67%)。结论通过对重型创伤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AE)发病的药效作用时间窗。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AE-盐水组、EAE-咪唑克生第1~7天给药组、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从EAE建模开始予腹腔注射咪唑克生(2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至发病第15天处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情况、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EAE-盐水组比较,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大鼠发病率均下降,临床症状均减轻,潜伏期延长,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CNS内炎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而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炎症髓鞘脱失病理学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中枢神经系统内IL-17表达减少,而IL-10表达增加(P〈0.01)。结论:咪唑克生对大鼠EAE的有效作用时间窗在实验大鼠免疫诱导后第8~14天(发病初始期),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胶质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徐州杏林保安堂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由中国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为赞赏蒋沁霖大夫精求学术、济世救人而题名。

  • 标签: 消风散 皮肤病 临床经验
  • 简介:肩袖又被称之为旋转袖,其属于肱骨头周围的肌腱复合体之一,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肩袖的冈上肌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破裂发生率较高,且愈合难度大[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运动损伤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发展与完善,其已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手段。就目前而言,肩袖修复术主要分为2种,其一为手法松解后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其二是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后再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尚无统一标准[3]。

  • 标签: 运动性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微创治疗 关节镜 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评分
  • 简介:1位62岁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因泌尿系感染静脉滴注磺苄西林3g(1次/12h)。用药第6天,实验室检查示:TBil3.9μmol/L,ALT184.2U/L,AST319.8U/L,γ-GT79U/L,ALP67.1U/L,考虑可能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磺苄西林,余治疗不变。停用磺苄西林第7天复查,TBil3.4μmol/L,ALT64U/L,AST27U/L。

  • 标签: 磺苄西林 药物性肝损伤 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究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相关的经验以及临床资料对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在进行诊断前,对肩关节相关的运动机制以及结构的了解,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的选择正确的诊断方式以及影像学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为有效的治疗提供保障。结论在对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对人体的肩关节以及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的运动机制和结构有详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肩关节疾病 运动损伤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探讨其相关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61例)和重型组(72例),入院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轻型组;且重型组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m与PT、APTT、TNF-α和CRP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不同,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均可作为诊断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血液凝固 炎症介导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93例DILI进行回顾性调查,对DILI相关药物、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DILI常见的药物有抗结核药、传统中药、抗菌药物、抗病毒药及抗肿瘤药。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异常和乏力、纳差、恶心、皮肤/巩膜黄染和皮肤瘙痒等。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59.59%),DILI的严重程度与分型和药物类别有关联,DILI预后良好,好转和治愈率达91.71%。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程度与分型有关联,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纳入42脊髓损伤后患者,研究时间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1例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旋转训练。观察两组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大于对照组,其痉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转训练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肌痉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可积极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旋转训练 肌痉挛 影响
  • 简介:分析1例静滴垂体后叶素出院后发生左前臂1处皮肤坏死的原因,并运用现代伤口护理理念进行评估,应用新型敷料给予治疗,经伤口门诊处理,逐渐缓解治愈,进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