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静脉(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凝血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下肢静脉患者致肺栓塞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临床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因下肢浮肿住院并由B超确诊为下肢静脉的患者共193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下肢静脉CTV+双肺动脉CTA检查明确下肢及肺部血栓情况,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肺栓塞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筛选出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肺栓塞的相关性。结果:在193例DVT患者中,出现PE者97例(50.26%),其中男55例(56.70%),女42例(43.30%),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发生PE组与未发生PE组,在所研究的危险因素中,右下肢静脉是发生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并没有危险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下肢静脉下肢静脉中导致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的危险倾向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患者74例,纳入时间2020年2月,终止时间2021年4月,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比分析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SF-36评分为()分,参照组SF-36评分为(),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下腔静脉滤网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静脉效果。方法纳入的72例研究对象都来自本院骨关节中心2020年1月 ~2021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36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36例下肢静脉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接受了下腔静脉滤植术.术中手术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经术后随访,14例患者静脉缩小,6例消失,6例未见明显变化。滤网周围均未见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网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结论术前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应用于伴有下肢静脉的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降低术中、术后肺栓塞发生的机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

  • 标签: 静脉滤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下肢静脉采用产后全面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产妇剖宫产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产后全面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各项临床指标(如股静脉流峰速、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下肢静脉、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静脉流峰速、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剖宫产下肢静脉患者实行产后全面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减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下肢静脉的形成,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全面护理 股静脉血流峰速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下肢静脉应用产后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全面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产后静脉形成情况,护理前后患者心理情绪。结果:实验组血栓形成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能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缓解患者心理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面护理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下肢静脉诊断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30例为研究样本,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入组成员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较病理学诊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7.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内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诊断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能理想,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接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路径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多路径溶栓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多路径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同时为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路径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患肢消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消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方法,能加快患者患肢恢复速度,可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下肢静脉形成、出血、非感染性炎症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血栓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在下肢静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82例下肢静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X线血管造影技术与超声技术诊断,两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观察组是95.12%,对照组是73.1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超声检查 下肢静脉血栓 X线血管造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资料编入时间:2021年1月-2021年6月,研究对象:80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甚微(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加强DVT的预防及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4例,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A组(n=32,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32,综合护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为后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结果:经研究数据对比可知,实验B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实验A组(15.63%),P<0.05;实验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实验A组(82.50%),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配以综合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极大减少下肢静脉形成风险,有效促使患者康复,帮助患者早日出院,获得了患者一致好评。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式比之于仅应用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下肢静脉形成(DVT)取栓术患者的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结果:术后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2.67%,对照组14.67%,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6.67%,P<0.05。结论:对于DVT取栓术患者运用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护理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患者静脉保守诊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本科共确诊的静脉患者47人,对患者的诊疗进行分析。结果 此47例患者,均为血管B超检查确诊,47例患者均行D2聚体检测,其中下肢静脉43例(其中含有小腿肌间静脉的26例),治疗情况: 其中11例因家属不同意未抗凝治疗,9例因有出血风险未予抗凝(其中2例延迟抗凝);25例(含2例延迟抗凝)抗凝治疗后好转13例,抗凝治疗成功率52%。抗凝治疗后合并消化道出血6人;另有4例为静脉置管后合并置管静脉4例(锁骨下静脉3例,股静脉1例),拔管后好转2例,另有2例抗凝后拔出静脉置管,血栓未愈。结论 老年卧床患者静脉发生率高,多病共存,治疗棘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抗凝治疗易发生消化道出血。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实施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对下肢静脉预防的影响。方法:2020.8-2021.10,选取74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均分患者,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2.70%小于对照组18.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大于对照组81.08%,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后早期实施双下肢按摩护理,可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处理方法策略探讨。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病症的患者98例分为实验组及研究组,每组49例,实验组按照常用药物理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消融等方式介入诊治。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普遍比实验组效果好,研究组的并发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实验组并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患者,可采取常规药物理疗的同时,加入超声消融等介入式治疗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给患者心理带来一定的宽慰,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

  • 标签: 骨科创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VTE的预防护理作用。方法:应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10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50例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术后VTE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VTE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加强脑出血术后VTE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TE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出血 VTE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下肢静脉形成的普遍和危重症患者特有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从有效性和局限性的角度对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风险预测量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同行选择或制定适合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下肢静脉风险预测量表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