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监护发生呼吸器械相关性肺炎(VAP)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3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为发生呼吸器械相关性肺炎患者,对照组为未发生呼吸器械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析重症监护发生呼吸器械的相关性肺炎(VAP)影响因素,分别为器械通气时间、联合抗生素使用、深静脉置管针刺、胃管留置因素、使用激素药物以及意识功能障碍。结果实验组观察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中的六大因素为直接导致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相关性肺炎(VAP)的产生可能与诸多因素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于重症监护患者予以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才能够降低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因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进行治疗的新生儿6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未给予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3%)较对照组(26.7%)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感染防治的重点,总结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所收治并出现院内感染症状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60例患儿中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差异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儿中,体重<2500.0g、胎龄<37周、住院时间>14d、侵入性操作>5次的患儿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其他项,数据经对比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体重、低胎龄、住院时间长、以及侵入性操作次数多均与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可将上述因素作为防治要点,施加积极护理,以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性综合护理措施对重症监护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重症监护治疗的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者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人性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95%,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人性化综合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 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57-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服务对重症监护患者临床疗效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重症监护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采用人性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护理服务对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监护 临床疗效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重症监护患者中应用多种预防肛周皮肤损伤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的研究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存在腹泻或大便失禁的患者中抽取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作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清水擦拭法进行护理干预,研究A组采用呋喃西林擦拭护理,研究B组联合应用皮肤保护膜、湿纸巾擦拭法进行护理干预,研究C组采取气管插管负压引流法开展护理干预,连续护理2~4周后,统计并比较四组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对照组(60.0%)的护理有效率要明显低于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83.3%,83.3%,100.0%),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C组的护理满意率要显著高于研究A组和研究B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采取气管插管负压引流法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和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肛周皮肤损伤 重症监护室患者 护理方法 对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4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气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气道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呼吸相关肺炎(VAP)指机械通气治疗后因感染因素造成的肺实质炎症。(VAP)在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69%,MV每增加1天,发生VAP的危险性增加1%-3%。其相关死亡达30%。VAP是机械通气过程常见的并发之一,一旦出现,则易造成撤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直至威胁生命,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亟须引起重视。

  • 标签: 呼吸机 呼吸机相关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均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H值、PaO2水平低于研究组,PaCO2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74.3%)低于研究组(94.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加用综合护理,可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及对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患儿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PICC置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应用PICC置管能够为患儿的急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置管期间配合综合性护理对改善置管情况、预防并发中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