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护理预防小儿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重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25 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 25 例,施行集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人工气管留置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 : 研究组人工气管留置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 ) , 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重症患儿施行集束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患儿临床疗效,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束化护理 小儿重症 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对策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重症监护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为研究组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护理中获得的效果极其显著,不仅能够强化重症监护护理质量,还能够对不良事件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控制,继而有效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潜在的护理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分析内容和原因,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整理、分析重症监护内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寻找具体原因,并施以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力求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重症监护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于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工作以及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结论为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相关医护人员要不断完善护理应急预案,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医患沟通机制,确保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中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患者,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5.37±2.34)分、(54.93±2.41)分,参照组分别为(55.96±2.17)分、(53.97±2.01)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较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0.95±1.22)分、(41.82±1.56)分,参照组分别为(50.23±3.61)分、(51.93±2.82)分,差异较大,且研究组明显由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针对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文关怀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内科重症监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感染控制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内科重症监护室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内科重症监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感染控制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内科重症监护室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ICU的护理工作重、难度大,在护理实施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护理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引发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加强ICU的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1。护理风险管理是以减少护理风险为目的,通过有系统、有组织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次研究旨在评价重症监护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俯卧位呼吸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8例,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仰卧位呼吸通气,试验组患者采用俯卧位呼吸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40.74%,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呼吸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有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呼吸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患者 俯卧位 呼吸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口腔外科门诊拔牙患者严重并发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在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口腔外科门诊拔牙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3人。结果与对照组(18.60%)相比,观察组并发发生率(4.65%)较低(P<0.05)。结论对口腔外科门诊拔牙患者严重并发加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并发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口腔外科门诊 拔牙 严重并发症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延续性护理呼吸衰竭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普通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再插管率、并发发生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并发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10.00%和6.67%,对照组分别为33.33%和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为(86.26±6.85)mmHg,对照组为(78.91±4.64)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1.34±5.26)mmHg,对照组为(49.90±5.51)mmH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再插管率及并发的发生率,改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内延续性护理 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病房 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延续性护理呼吸衰竭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普通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再插管率、并发发生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并发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10.00%和6.67%,对照组分别为33.33%和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内延续性护理 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病房 病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对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近一年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心理护理的作用进行探究。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措施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疼痛情况以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案以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有所减轻。此外,心理护理的过程也能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结论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提升作用,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而言,心理护理能够加强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辅助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 心脏手术患者 住院天数 术后疼痛 护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