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的影响。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和病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病死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 (ICU)重症肺炎用药后鲍曼不动杆菌 (Ab)定植检出及对病死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9年 7月使用碳青霉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 152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Ab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 7d, Ab定植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 APACHEⅡ评分高、碳青霉烯耐药、不针对性治疗。结论: ICU重症肺炎患者用药后 Ab定植发生高,碳青霉烯耐药、高 APACHEⅡ评分及不针对性治疗则可增加 Ab定植重症肺炎患者病死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患者病死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59例、对照组55例,实验组予以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病房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人工气道建立、病情变化CT复发、术前准备、高热症状缓解等耗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格拉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ICU监护 病死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癌症近年来发病有升高趋势,并且加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分析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为牡丹江市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收集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中标、世标、0~74岁累计等,中标和世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 2017年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为308.48/10万,中标为179.41/10万,世标为178.65/10万,0~74岁累积为19.61%。男性恶性肿瘤发病为328.53/10万,高于女性的288.90/10万。发病顺位前五位分别为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2017年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为195.75/10万,中标为108.30/10万,世标为110.19/10万,0~74岁累计为12.13%。男性恶性肿瘤死亡为243.32/10万,高于女性的149.31/10万。死亡顺位前五位的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结论 肺癌、肝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是牡丹江市发病和死亡较高的癌症,应作为重点防治癌种,牡丹江市甲状腺癌的发病有升高趋势,需要提早防范。

  • 标签: 肿瘤登记 癌谱地图 发病率 死亡率 牡丹江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4年-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分析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某区居民2014-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并计算死亡、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和寿命折损年等,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对期望寿命产生的影响。结果:2014-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6.403%,心脑血管疾病死0.297%,且呈逐年升高趋势,2021年最高(0.466%),2014年最低(0.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1年期间,平均去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89.09岁明显高于平均人均期望寿命的83.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呈上升趋势,去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明显低于平均期望寿命,因此,通过有效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能够有效提升居民期望寿命。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趋势 期望寿命 研究分析
  • 简介:中空纤维透析器是血液净化透析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超滤和清除是评价透析器治疗效果的两大性能指标。本文使用膜面积相等、同为高通量的三种不同材料透析器(三醋酸纤维透析器、聚醚砜透析器与聚砜透析器)作为实验材料,测试并比较三种材料透析器对小分子代表物质(尿素、肌酐)和中分子代表物质(磷酸盐、维生素B,2)的清除,以及血液流与清除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对透析器的临床使用及国内透析器制备行业的发展等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中空纤维透析器 清除率 血液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5月 -2020年 4月时段内诊疗的初产妇共 94例,随机划分为甲组( 47例)、乙组( 47例)。甲组为常规体位分娩,乙组为自由体位分娩,比较初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和各产程时间。结果:甲组初产妇自然分娩为 78.72%、剖宫产为 21.28%,乙组分别为 95.74%、 4.26%。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乙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较短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初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既可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还可缩短产程时间,可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初产妇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士全程陪护对产妇顺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各1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护,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分娩陪护方式,对两组产妇出血情况、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婴儿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显著高于观察组,且顺产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另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一对一对产妇进行陪护,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提高顺产,缩短产程,降低胎儿不良反应。

  • 标签: 助产士 产妇 顺产率 产后出血率
  • 简介:员工离职对组织的日常运作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这也是为何人力资源管理者十分重视如何留住人才。不论主动还是被动离职,若以有形成本来看,其离职直接的成本包括:离职期间生产力的损失及新人招募、面试及训练等人员替补的费用;而间接成本则可能影响到留任者的工作量、团队士气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

  • 标签: 员工 流动率 间接成本 人力资源 服务对象 离职
  • 简介:摘要:分析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并且找出适宜方法进行干预。

  • 标签: 剖宫产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院感控制以及护患纠纷。结果:研究组院感控制97.50%,高于对照组院感控制80%;研究组未出现护患纠纷情况,对照组护患纠纷10%(P<0.05)。结论: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院感控制水平以及降低护患纠纷情况发生有重要作用,可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率 护患纠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对院感控制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病例资料起止时间为2022.01-2023.01,以72例我院收住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各包含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等指标。结果:经检查后,研究组患者的院感控制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患纠纷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能够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率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与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01至2021-12我院护理工作人员30名以及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入选的200名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100名的对照组(实施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与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对两组不同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院感控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率 护患纠纷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运用护理质量管理手段,对院感控制与护患纠纷的影响价值。方法:2021.01~2022.04时间段纳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本院前来就诊60例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护理管理手段实际应用价值,抽签随机化分组,纳入对照组的30例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手段,纳入实验组的30例患者,施行护理质量管理办法。统计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1)护理质量评分;(2)院感控制与护患纠纷。结果:护理质量管理手段实施后,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研究指标有积极优化价值(P<0.05)。结论:运用护理质量管理手段后,可有效对本院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几率及院内感染发生几率有所控制,为本院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有全面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率 护患纠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