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老年人髋部骨折是目前骨科的常见多发病,而且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立足现有的关于P-POSSUM评分系统以及近年关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和术后死亡相关风险因素及主要原因研究的文献报导,结合骨科老年患者病例特点,探讨可能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实际病死与预测病死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及临床意义。

  • 标签: P-POSSUM评分系统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预测病死率 相关风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恶性肿瘤的分布、发生及死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随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144例恶性肿瘤资料,其中男1552例,女1592例;死亡1633例,病死51.94%,其中男945例,女688例,男性病死60.89%,女性病死43.22%,男性病死显著高于女性(P<0.05);病死前5位为肝癌、胰腺癌、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男性病死前5位为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肝癌、胰腺癌,女性病死前5位为输尿管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肺癌;死亡病例中,第一位为肺癌,占20.51%,第二位为胃癌,占13.59%,第三位为肝癌,占10.84%。结论恶性肿瘤病死高,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肺癌、胃癌、肝癌占恶性肿瘤的比例最大,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尤其是高危人群。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 死亡 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损伤严重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D-二聚体3个变量影响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预后(P<0.05)。结论损伤严重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D-二聚体对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多发伤 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 I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7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回顾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病死及变化趋势,为儿童医疗保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06.01—2012.12年207例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01—2012.12年该院儿科住院的2个月-16岁患儿共死亡207例,男女比例为1.131,5岁以上儿童死亡比例最高,占全部死亡病例39.1%。主要病死原因按疾病系统分类前3位分别是肿瘤59例(28.5%)、呼吸系统疾病41例(19.5%)、神经系统疾病30例(14.5%)。入院24h内死亡患儿中1岁以内婴儿最多,34例(42.5%)。不同年龄段主要病死原因不同,2个月~1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1~5岁及5~16岁以肿瘤为主。结论根据不同年龄组患儿死因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积极防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是降低住院患儿病死的关键。

  • 标签: 住院儿童 病死率 病死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对患者病死影响评价。方法从本院呼吸内科中选出部分重症肺炎病人,共66例(时间2017.01月—2018.01月),用“双盲法”分为33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和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值<0.05)。观察组治疗时间远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P值<0.05)。观察组因肺炎病死远低于对照组因肺炎病死(P值<0.05)。结论通过注射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重症肺炎病死,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辅助治疗 重症肺炎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再通以及病死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2016年接收并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37例患者再通,其中再通为74%,1例死亡,死亡为2%。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越及时患者的再通越高,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

  • 标签: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再通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2011年9月间159例AIDS死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静脉吸毒感染和性接触感染最多,母婴传播感染次之,患者中86%就诊时已为晚期,其中87.4%出现机会性感染,12.6%为非机会性感染(包括机会性肿瘤),近90%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u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功能衰竭(54.7%),循环功能衰竭(14.5%),多脏器功能衰竭(12.6%)和感染性休克(12.6%)。结论AIDS晚期病死极高,肺部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HAART是降低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死亡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2012年大竹县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规划和慢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大竹县主要疾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死因顺位、年龄别、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2012年大竹县居民死亡为623.12/10万,标化死亡为317.97/10万。其中男性死亡为373.07/10万,标化死亡为324.60/10万;女性死亡为260.04/10万,标化死亡为308.52/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31,平均期望寿命为75.05岁,其中男性72.91岁,女性77.55岁,前五位死因顺位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五者死亡558.48/10万,占全死因的88.21%,随年龄增长,死亡增高,65岁及以上人群占64.86%。结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恶性肿瘤,为大竹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居民死因 分析 死亡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据统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姚桦呼吁,大众应把该病的元凶“坏胆固醇”管起来,打赢这场血管保卫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越高,麻疹发病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 标签: 麻疹 疫苗接种 发病率 关系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对所选择的患者采取入户访问以及集中调查等方式,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此外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及控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以及治愈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年龄、思想观念、地理环境、家庭因素等;对所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理之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明显得到了提高,治疗从21.3%上升到71.7%,患者的血压控制从22.0%上升到8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影响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并不单一,并且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控制,社区医院通过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干预护理,显著的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的治疗以及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影响因素 社区医院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架角度和剂量对调强验证通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6月所接收的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机架角度为0度与非0度(主要为40、80、280、320度)。每角度使用2种剂量(200与400MU/min)。对比不同条件下调强验证通过。结果当机架角度为0度时,使用不同剂量出束,调强验证通过无较大差异。当机架角度为280与320度时,以较高剂量出束时,调强验证通过较低。结论为确保加速器调强验证通过的准确性,应定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剂量输出在高剂量以及非0度机架角度时的精准性。

  • 标签: 机架角度 剂量率 调强验证通过率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上升的原因,讨论降低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分析我院6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上升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疤痕子宫较多,剖宫产逐年升高。结论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进行心理调控,提高分娩镇痛技术是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剖宫产指征 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剖宫产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措施,并探究自然分娩应采取的措施,对医院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剖宫产率 降低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了2012—2015年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种类,以此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研究医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描述法对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相关指标。结果在同时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为264.85/10万,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25.4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为161.49/10万,占世界总死亡例数的26.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结论中国恶性肿瘤无论发病或死亡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示出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应扩大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区域,提高防治和治愈能力。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国内外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膀胱测压检查时的尿流与自由尿流的比值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0例患者行自由尿流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非梗阻38例患者自由最大尿流和测压检查最大尿流分别为17.4±8.1ml/s和16.7±5.5ml/s(P>0.05);BPO患者分别为9.4±3.4ml/s和8.5±2.7ml/s(P>0.05);而尿道狭窄患者则为11.0±4.5ml/s和5.0±2.8ml/s(p<0.001),即尿道狭窄患者的测压检查的最大尿流仅为自由最大尿流的45%。结论当尿动力学检查时尿流值明显低于自由尿流值时应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并且在梗阻判断时应结合参考自由尿流

  • 标签: 尿动力学 尿流率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等方面的影响,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住院的124例患者,进行11分组。参照组62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62例患者加行护理质量管理。对比2组住院患者院感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感发生、护患纠纷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采取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控制院内感染,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 护患纠纷 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病死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急诊冠脉介入 远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