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在社会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诱发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因此为了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需要通过肌酸激酶同工CK-MB的检测技术来进行试剂盒的制备,从而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检测。本文将从试剂盒主要使用的胶乳免疫比浊法原理出发,研究肌酸激酶同工CK-MB的主要检测方式,希望能为心脑血管检测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方式。

  • 标签: 肌酸激酶同工酶 检测试剂盒 乳胶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以及二者的比值与百草枯中毒程度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把5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与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心肌谱测定,用美国Beckman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入院即刻、24h、48h、72h、96h空腹静脉血CK、CK-MB,计算CK/CK-MB比值,根据正常对照组和中毒存活组、中毒死亡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DE软件分别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统计分析。结果CK、CK-MB、CK∕CK-MB中毒组高于对照组,且中毒程度越重,CK、CK-MB、CK∕CK-MB比值增高越明显,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测定CK、CK-MB、CK/CK-MB比值能够反映急性百草枯中毒程度,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分级和判定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可靠指标,据其中毒程度制定适宜治疗方案。

  • 标签: 肌酸激酶 同工酶 百草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诊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检测,观察两组患者阳性诊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71%和54.84%,对照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16%和41.94%,两组患者在两项指标阳性检出率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阳性检出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肌酸激酶同工的阳性检测率。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hI)、肌酸激酶同工(CK-MB)、肌红蛋白(Mb)定性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均于入院后2~12h内进行cThI、CK-MBMb检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cThI、CK-MB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ThI、CK-MBMb指标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h、6h、9h、12h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94.74%、98.68%、100.0%。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ThI、CK-MBMb指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 简介:摘要:本文我们对2017年至2020我科收治的35例确诊蜂蛰伤患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CK值≥1000)患者和肌酸激酶较平缓升高(CK<1000)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CK≥1000组患者蜂蛰伤伤口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时间等指标,明显高于CK<1000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乳酸脱氢水平,在CK值≥1000组也显著增高,平均值1326.86u/L,明显高于CK<1000组,平均值398.92u/L,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动脉血乳酸在CK值≥1000组平均值2.62mmol/L,CK<1000组平均值2.88mmol/L,P>0.05,无统计学差异;肌红蛋白在CK值≥1000组,平均值134.31ng/ml,CK<1000组平均值90.38ng/ml,P>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CK可以作为判断蜂蛰伤患者临床预后准确可行的指标。

  • 标签: 蜂蜇伤  肌酶激酶(简称CK)  APACHEⅡ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随机的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90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阿替普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采用阿替普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要低于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替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其疗效明显要优于尿激酶对该病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行。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对于高危肺栓塞的治疗而言,并未达成共识,但是近几年来,有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明确表示,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且伴随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情况,将溶栓治疗采取进来,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高危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UK)与阿替普(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UK组和tPA组,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尿激酶和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6例为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43例进入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溶栓;偶数编号的43例进入试验组,使用阿替普溶栓。比较溶栓效果和不良事件,评估患者的神经损伤和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预后良好、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的NIHSS和ADL评分相近,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ADL评分增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时,使用尿激酶和阿替普的效果相当,均有助于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自理能力。

  • 标签: 静脉溶栓 尿激酶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LEDVT)病人6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尿激酶疗法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法组,各组纳入30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法组再通畅概率高于尿激酶疗法组,P<0.05。结论:运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LEDVT的效果高于尿激酶,更推荐运用在疾病治疗中。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尿激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TM法检测60例直肠癌、30例直肠腺瘤和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标本中PTEN及P13K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43.3%(26/60)比100.0%(10/10)和93.3%(28/30),P〈0.05],直肠癌组织P13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75.0%(45/60)比30.O%(3/10)和33.3%(10/30),P〈0.05]。PTEN及P13K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前癌胚抗原、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或〈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13K与PTEN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69,P=0.023)。结论直肠癌中P13K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监测两者的表达对判定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多,从而致使急性脑梗塞发病率逐年提升。因此,临床加强对急性脑梗塞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研究具备极强临床意义。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方式主要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此方式可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避免或减轻病情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但患者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会产生肢体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完成后,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现将进行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6例脑血栓患者参与研究,资料编录时间:2019年2月-2019年12月,抽签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n=43),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均衡(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高(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参与治疗脑血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血栓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和治疗组(26名)。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行尿激酶溶栓接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2名显效(48.0%),8名有效(32.0%),5名无效(20.0%);治疗组中15名显效(57.7%),10名有效(38.5%),1名无效(3.8%)。治疗组96.2%(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0±0.6)较对照组(14.2±1.6)显著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和治疗组(26名)。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行尿激酶溶栓接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2名显效(48.0%),8名有效(32.0%),5名无效(20.0%);治疗组中15名显效(57.7%),10名有效(38.5%),1名无效(3.8%)。治疗组96.2%(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0±0.6)较对照组(14.2±1.6)显著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以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估作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将其按1:1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35),常规治疗;观察组(n=35),另在前一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全面性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94.29%、77.1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明显(P<0.05);NIHS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提高血管再通率,推荐。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